高中历史导学案教学模式讨论.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61517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导学案教学模式讨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导学案教学模式讨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导学案教学模式讨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导学案教学模式讨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导学案教学模式讨论.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导学案教学模式讨论 高中历史是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教学实践表明,将导学案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可以促使教学和学习效率的大大提升。本文根据学情和教学经验,分析了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意义、应用的具体环节,并提出了需要注意的问题。 如今导学案教学模式深受老师和学生的欢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导学案教学模式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目前,高中历史教师也开始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并使之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而导学案产生的前提基础是要求教师先了解和分析学情,再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过程。因此,导学案教学模式是需要师生合作完成的。

2、一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意义 高中历史实现高效教学离不开导学案这一重要教学模式,因为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关键是探究导学案问题,重点是整理知识,特色是思考阅读,着力点是对练习进行巩固。教学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的格局,教师不再是过去的管理者和指挥者,而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学生也不再是过去的被动学习,而是主动地去构建知识。导学案可以详细地记录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复习,还提供了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平台,储备了知识,以促进进一步学习并提供借鉴经验。 二 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运用中的环节 1.导学案的编写 认真严肃

3、地编写导学案是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基础工作。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先做好准备再进行导学案的编写,具体的准备工作有(1)对教学大纲进行认真仔细的研究,要遵循新课改的要求,导学案设计要确保围绕学习主题,不能局限于教材,要善于随机应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要认真地去了解学生、了解学情,掌握学生的基本学习状态、知识经验水平以及他们的心理状态,从而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来设计导学案。准备好上述两项工作后,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应按照主体性原则,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要遵守指导性原则,对学生在学法和深度上的学习予以指导;还要遵循层次性原则,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主观能动性予以充分的尊重,设计学案时注意

4、其层次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编写导学案时,不仅要对学生资源进行充分地挖掘,也要让学生适当地参与进来,使得导学案更适用。 2.学生依案自学 导学案要求学生的自主学习要围绕一定的目标来进行。学生在课前预习、自学时,历史教师可以给学生制定预习目标和任务,这也要与课堂教学目标相结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知识,并且教师要采用一定的方式来监督和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导学案通常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较清晰的知识体系,因此,学生要善于抓住重点,结合导学案进行自学,清楚地构建一个基本的知识框架和脉络,在反思环节做好总结和反思。 3.交流讨论 教师要善于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更要善于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

5、历史教师要给学生自学的机会,在此基础上再去了解其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从而引导帮助其掌握好重难点知识,解决方式可以有交流讨论等;历史教师也可以参与讨论过程,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从旁指导学生的讨论,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结论,树立正确的观点,还可以作更详细的解析。 4.精讲答疑 经过上述的自学和交流环节,学生也开始了解和认知新知识。历史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精讲答疑,这要与课堂教学重难点相结合,解答和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和疑问。另外,要给学生留足自由交流的机会,教师的讲解要结合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对学生共同面临的问题进行解答。教师还要善于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兴趣,巧妙设计各教学环节,以便进一步培养其

6、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5.达标总结 达标,也就是教师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历史练习题,从而了解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规定的知识,实现本节历史课的教学目标。同时,设计习题要兼顾知识的基础性和思维性。总结是学生对自己的全部学习过程的总结,既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过程,又是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整理和构建的过程。 三 结束语 总之,将导学案教学模式应运用于历史教学当中,要对师生间的角色进行精准的定位,将“导”和“学”都贯穿起来,投入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同时注意不能过于侧重某一方而忽视了另一方。教师既要摒弃传统的“满堂灌”,又不能让学生完全地放任自流。要将师生间的地位理清,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凸显出来。教师要对课堂生成性资源加以重视,不要受学案的约束,要重视课堂生成,并对学生的积极性加以重视,灵活地处理课堂上的问题。 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