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之我见.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61642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之我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之我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之我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之我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之我见.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之我见 文人学者都公认,人类历史是一部发展史,在每一个历史进程中,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进展、科技水平的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人类利用自然的范围和深度就会不断扩大和加深,导致“发展”的内涵愈来愈加丰富。而可持续发展呢?它是我们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内容的具体知识点,老师们在常规教学中也在跟学生讲述,本文根据笔者近些年来教学实践与积累,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教育教学发表肤浅之见解,与同行共话高中地理知识点的教育教学。 1 可持续发展的产生与含义 可持续发展的产生。1972年,联合国斯 德哥尔摩会议上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才将“发展”看作是“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协调发展的过

2、程。80年代,人们进而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产生有两大主要原因一是人口过多过快地增长,直接增加了环境 压力;二是植根于社会经济不合理的运行方式和运行机制。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也称为布伦特兰委员会),由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主持的我 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这是人类认识上的一次飞跃。90年代,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会议上,发表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初见端倪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我们中学教材都一致认可“里约宣言”对可持续发展定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这一定义的进

3、步意义是显而易见 的,它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时间维度,提醒人们注意当代人对自然资源的主观要求和有目的的活动,不能削弱人类未来生存条件的基础,贻害后代人的生活质量。 如果说这一定义还有欠缺之处,那就是应当把空间维度也提到一定的高度上去把握。所以,2018年1 1月2日国际保护联盟(IN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等三 组织在一份特别报告中又指出“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社会各阶层的努力,国际的、地区间的、国家级的、省级的以及最基层的。其成功与否则取决于这一战略与当地的实施机制及自然环境结合的程度。”这样,可持续 发展的空间维度就有了“质的规定性”,即(1)部门持续发

4、展 例如,工业持续发展、农业持续发展、交通、住宅持续发展等。(2)区域持续发展 例如,区域间的、国家的、地区的、城市乡村的持续发展。(3)全球的持续发展。这样,把持续发展的一般原理与各地区、各部门的实际发展战略密切地结合了起来。 2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观相对于传统的经济增长发展观而言,具有以下几个具体的原则 2.1系统性 一般将持续发展系统看作是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5个子系统有机的组合状态和协调发展的运作过程。可持续发展既然是由5个子系统组成的一个大系统,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就必定会产生整体功能。 2.2和谐性 从表层状态分析,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主体,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

5、步、环境改善的和谐协调发展;从深层次思考,可持续发展将促使人类的观念,从单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转化为“与自然界协同发展。”以求人与自然互惠共生。 2.3持续性 强调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离开资源的永续利用,便无从谈起可持续发展。永续利用意味着在进行资源开发时,必须在后续时段中,使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至少不能低于目前的水平。可更新资源要使其增殖、再生;不可更新资源要能找到替代资源。 2.4渐变性 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类有目的的活动同环境的发展过程、发展规律达到统一,这是一个发展过程,由传统发展模式转化为持续发展模式也是一个发展过程;可持续发

6、展的具体体现是建立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生活消费模式,这更需要一个渐变过程。所以,持续发展是渐进的,但必须是不间断的、高效的质的变化。 3 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环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系统(或资源生态系统)的稳定,取决于其物质与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的流量等级和节律。它与自然界的演化发展(包括突发事件的出现)有关,更多地受人类活动强度的影响。当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强度和排放的废弃物没有超过资源生态经济及环境承受能力的极限时(即上述人类经济活动环境承载力1),既能满 、足人类对物质、能量的需要,又能保持环境质量,给人类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加之,生态系统又能通过 自身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环境自净能力,恢复和

7、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正常运转。这样的良性循环发展 ,不断地产生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这就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反之,人类的干预程度超过资源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阀值(即超过承受极限或上述公式的值1时),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会发生质的变化,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能力也不再能起作用。于是,系统内的营养物质循环、生物小循环以及生物地球化学大循环都受到严重的障碍,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处于破坏状态,环境趋于恶化,人类面临着自然界的惩罚,这种恶性发展,是生态的不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很广,研究的面也较多,本文只对可持续发展内涵比较紧密的一些方面发表作者的一些浅见,深信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工作已经迈开脚步,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转变教学观念,端正教学思想,重视对学科知识的探索,注重地理思维能力、运用地理原理、技能解决人地关系中问题的能力的发展,并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实践活动,将我们的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