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思考.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62227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思考.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思考 物理教学作为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规律和定理需要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通过观察才能得到深刻的理解.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新的课程改革的目标是高中物理课程要立足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物理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新的课程改革目标和新教材的出台无疑对作为素质教育主战场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一定要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实现教育过程中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质疑、

2、探究,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新课程要求,把实验教学落实到实践当中,逐步加大实验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1.在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使得物理教学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结果导致学生面对现实生活,不能从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更不用说分析和解决问题了.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时听到一些从教多年的教师“改革,改革,越改越不知道这课该怎么上了”的感叹.解决“怎样上好物理课”,成了

3、物理课程改革至关重要的问题.课程改革从旧走向新、从破走向立,本身就需要一个过程,因而,出现了“不知道该怎么上物理课”也在所难免.要改变这种局面,要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回到对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和运用上,优秀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一种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教学模式的结构,其二是教学程序这个关键因素.新课程解放了教师的手脚,使得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是,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模式决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就要反思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劣,建立适合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并在运用中加以发展. 2.新课程标准提倡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讲

4、授,在这种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努力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和组织者.而学生的主动探究是在一定的情景下进行的,因为物理情景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环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物理学习、具体问题和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只有在各种有益的环境中,才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内部逐步形成的知识、经验、策略、模式、感受和兴趣.因而,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进行探究的各种情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逐渐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 科学总是在探究中不断发展,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怎样把握物理“探究”的“度”呢?是否每节课都要设计成“探究式”?与此相应

5、,怎样把握常规教学中“接受”的“度”呢?接受式教学的特点,即通过教师的传授,让学生系统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以演绎法为主;探究式教学的特点,即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通过体验,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自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种教学以归纳法为主.从高中生的认知特点来看,形象、具体的感性认识仍占主要份量,的确需要以探究式教学为主,并且采用探究式教学能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但是高中生对抽象复杂事物的理性认识毕竟也已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同时考虑到教学的现实,笔者认为仍需要相当份量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关键看怎样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3.目前很多教师无论是

6、常规课还是公开课、观摩课,也无论授课的内容如何,课堂的口头语动辄就是“探究某某”,似乎一堂课离开了探究就无法进行下去.奥苏贝尔的研究表明,学生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并不是两种绝对对立的学习,从接受学习到完全的探究学习,还存在着接受中有探究,探究中有接受的混合学习,而实际上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渐进式而不是突发式的.因此,一味强调两者的对立是不科学的,考虑学生学习的间接性特点,如果一味强调探究,势必产生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做法.同样,一味强调接受势必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我认为,一方面从教学的现实出发,尽量利用传统的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方法,自然地引导学生探究,即“接受中有探究”;另一方面结合教

7、学内容的特点有选择地安排重点突出探究过程的物理课,必要时,安排连堂课,以免出现形式上的探究,而本质上却“探而不究”的局面.教师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实实在在体验科学探究的一些重要因素(如新课标中对科学探究提出的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深刻体验使学生逐步掌握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并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这种在教师授意、引导和主持下的探究何尝不是“探究中有接受”呢?这恐怕才是比较现实的辩证教学观吧. 4.对探究式教学,接触过初中物理教学的同仁都知道,初中的探究教学往往搞得有声有色,为什么?因为初

8、中可做的实验太多了,几乎每堂课都有许多实验.但到高中就没有这个条件了,有些实验如果没有新的角度切入再重复做往往意义不大.如摩擦这一节的教学问题,我在教学时就只利用课本上的木块、弹簧测力计、钩码等进行设计实验探究,并且提出了在探究了课本上提出的几个问题后,是否还有值得你探究的问题?还让学生对实验的方案改进进行思考,即实验匀速拉木块是否能真正保证是匀速?匀速运动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不易读出来,你是否能对该实验方案进行合理的改进而解决好以上提出的问题等.再一个就是不能认为只要进行探究式教学就必须利用实验.我认为到了高中也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像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就是一个典范.因此

9、高中阶段的探究教学不一定都需要实验,因为高中生毕竟有了初中两年的实验经历和一定的生活阅历感受.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做题”能力,还要重视学生“做事”的能力.通过两者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实验条件,增加课堂演示实验、课外小实验的次数,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能力. 从内容上来看,不仅一些概念、规律课可用探究式教学去上,像习题课等也存在需要探究的地方,如对解题思路的探究等.总之,只要我们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去看要学习的所有知识、方法、概念、规律等,都会发现有值得

10、去探究、去思考的地方.高中阶段更要突出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值得思考、探究的问题,加强对学生理性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 另外,主动探究的这种教学模式,情感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里的情感因素包括兴趣、动机、自信心、态度等.负面的情感因素(如焦虑、厌倦等)会导致一种对探究活动的抑制和阻碍,同理,积极的情感体验(如乐趣感、成功感等)会像催化剂一样提高主动探究的速度和质量.新课标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我认为这样做,能够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亲近感,从内心乐意去接受新的知识,使知识变得更易识记、更易掌握. 例如,对于

1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以往的教学过程可能十分的简单,通常是教师在黑板上板演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接着讲演例题一、二、三、四,最后总结解题规律结束教学过程.表面上看,整堂课讲解了四道例题,教师会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实则不能,很多的学生经历了几个星期的学习也不能把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和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记下来.这是因为,学生没有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没有得到情感的体验,很难去对知识进行建构,很难把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识记.有的老师更是把实验教学一种程序,将实验目的、器材、步骤、注意事项和实验结果告诉学生,学生只要按照老师提供的资料进行机械化的实验,就能取得预期效果,使得实验教学只是流

12、于形式,而无法取得实际的教学效果.更有甚者,有的老师不让学生做实验,只是让学生进行习题的联系,使学生死记硬背,以达到通过实验方能取得的结论.这些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着实验教学的开展,对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和正确学习方式的培养都是无益的. 还有,我在设计人造卫星宇宙速度课堂教学时,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能否让抛出的物体不落地?这时学生十分活跃,议论纷纷有的会说,将物体上抛,初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物体飞到外太空,就不再回来了;有的会说,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物体从越高的地方、抛出的初速度越大,落地的水平距离越长,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体就落不回地面了;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进行反驳落地的跨度长了,可地表就不是一个水平面了;也有的同学说,由匀速圆周运动可知,当重力正好提供它作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时,物体绕地球在圆形轨道上运动就不回地面了.通过这种讨论,大多数学生对本节内容掌握得就比较牢靠.因为明显强调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展,强调在兴趣的驱动下去主动获取知识. 总之,高中物理新课程的许多新理念,体现了中学物理教育的长远方向,但困难多、阻力大、压力重,特别是高考怎样考,这些是推进高中新课程所面临的现状.不过,行走于高中新课程之中,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既然选择了它,就应义无返顾,勇往直前.第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