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生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思考.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62443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学生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学生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学生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学生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学生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思考.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生物学生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思考 通过阅读、亲历实践,开展生物家庭小实验,是生物课堂实验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延伸,学生能真正体味到生物实验的乐趣和实践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生物科学素养。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在规定了本课程所要达到的基本学习目标的同时,列举了有利于学习目标达成的观察、调查、资料搜集和分析、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建议共68项,其中有40项能在一节课内完成,并且也有不少活动需要在课后完成,从而使得高中生物课程的实施从课堂向家庭自然延伸。 教师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用品代替生物实验仪器、设备,开展学生家庭小实验,不仅贴近学生的实际生

2、活,而且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大量的动手实践机会,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弥补了课堂教学的局限与不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生物科学素养。 1 家庭生物小实验的类型 1.1 模型建构式家庭小实验 模型建构是学生动手思考,将构思、图样转化为实物的环节。通过对模型建构的反复推敲和试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的把设计方案达到理想状态,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增加对生物课学习的兴趣。在人教版必修二“DNA分子的结构”一节提出了“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构学习。对于这样的模型建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假期,在家独自或者与父母一起,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如废旧的KT板(广告板)、铅丝等,结合

3、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构,从而进一步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的理解。除此之外,在教材中,还有“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血糖调节模型的建立”和“重组DNA分子的模拟操作”等,教师都可以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 1.2 模拟制作式家庭小实验 模拟制作就是教师将学生已有的生物知识、生活经历、阅历等,有机地充实到生物课堂教学实践中,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如教材中的“果酒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和“生态缸(生态瓶)的设计制作”等。这些实验由于受到实验课时、实验材料和实验环境的限制,不便在实验室开展,教师可指导学

4、生利用假期完成。教师指导学生结合生活中有些家庭自己酿制葡萄酒的实践,根据教材中果酒制作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在假期利用新鲜的葡萄酿制葡萄酒。 1.3 资料收集式家庭小实验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物技术发展的最新进程,教材中提出了“资料收集和分析”问题,如“社会老龄化的相关问题”“干细胞研究进展与人类健康”“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影响”“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和“搜集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动物多样性的资料”等。这部分内容应主要通过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来完成。当然,收集资料过程中要有具体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比如在开展“干细胞研究进展与人类健康”实验前,要制定出具体的研究思路 什么是干

5、细胞; 干细胞有什么样的特征; 干细胞的类型和功能; 干细胞的研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关于干细胞的最新研究成果; 谈谈自己对干细胞研究的认识和思考等。 1.4 调查分析式家庭小实验 调查分析就是研究者通过实地考察、当面交谈、电话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了解事物详细资料数据,并加以分析,从而得出某一结论的过程。教材列出了五种调查类实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调查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调查沼气工程的实施情况”和“调查体温的日变化规律”。调查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既定研究课题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揭露现实存在的问题,暴露矛盾,通过不断解决内外部的各种矛盾促进发展。

6、比如,在进行“当地人群食用转基因食品的现状”的调查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假期到当地大型超市实地察看转基因食品的品种、数量,也可以向售货员询问转基因食品的销售情况,还可以向顾客发放“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及购买意愿调查表”,最后学生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反馈给超市的管理部门,从而对进货管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5 生活探究式家庭小实验 不同学生的家庭背景有较大的差异,家庭成员的职业、兴趣爱好都可以成为生物课程资源,教师结合学生家庭的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生物科技活动,将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给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提供了机会。例如,许多学生家长

7、从事花木种植或销售,可通过家庭实验探究生长素对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家在农村的学生,可以参加农村大棚蔬菜的种植过程,利用样方法调查某种蔬菜的种群密度与蔬菜产量的关系;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模仿课本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方法步骤,开展“不同池塘水体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等。 2 开展实施家庭小实验的意义 2.1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生物课程实施的核心任务。我国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传

8、统的生物课程中,实验与探究活动在整个课程中所占的比例极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参与度不够,极大地影响了生物课程对其基本科学素养培养的价值。随着新课程的推进,生物课程极大地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的关系,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2 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探索的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传统教学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导致学生越来越不爱学习和不会学习;导致学生迷信权威和思维定势,抑制了创造力的发挥;导致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和人际关系冷漠。开展家庭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主动

9、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转变。 2.3 实现学生个性发展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体系中,存在的评价内容过多侧重学科知识、评价方式以纸笔考试为主、评价标准强调共性、评价重心过于关注结果等问题,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下降,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丧失。新课程的内容标准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开展家庭小实验,可以促使学生关注生物科学与日常生活、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联系,有助于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和学习方向,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

10、入社会做好准备,将兴趣爱好升华为理想和志向。 3 开展家庭小实验的注意事项 3.1 精心选择 不是每一个实验都适宜在家庭中完成。教师应精心选择,充分发挥其教育教学功用,使学生在“玩”中获得知识,体验过程。生物家庭小实验的选择应遵循和教材教学内容同步进行,要让学生能够自主、快乐的完成所有能够做到的实验,使学生真正体味到生物实验的乐趣和实践意义,以增强生物学习的自信心和对生物学习的成功渴求。 3.2 任务明确 每一次生物家庭小实验都要有明确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准备、实验整理与记录、生物实验小论文撰写、生物实验安全注意事项等,尤其是生物实验器材的准备要兼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实验材料易于寻找和实验过程易于操作。生物教师要尽量帮助学生克服、排除生物实验过程中的困难,绝不能把生物家庭小实验变成学生的课业负担。 3.3 评价到位 教师要将家庭小实验纳入过程性评价体系,作为学生学业成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家庭小实验的客观评价不仅能对实验的完成情况起到检查和督促作用,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实验成果的尊重。每次家庭小实验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展示和交流,拓展他们的思路,培养相互欣赏、合作竞争的良好学习氛围。 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