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与优化对策.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62589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与优化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与优化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与优化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与优化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与优化对策.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与优化对策 2018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新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范畴。笔者以海南省东方市为研究案例,以东方市五所高中为研究对象,以135份问卷为样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东方市的实施现状进行调查,对存在问题进行梳理,以期为本课程在东方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提供切实可行的策略,为其他地区提供一定的借鉴。 2018年6月,我国教育部明确提出了“综合实践课程”的概念,并进行了精密的定位“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实施15年后,综合

2、实践活动课程在完善高中课程结构、更新教学理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已然发挥出其优势,而其能否将这种积极影响持续下去,关键在于其实施状况。 一、实施现状 2018年8月,海南省教育厅发布了海南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指导意见,正式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并确定海南省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为“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据调查,东方市五所普通高中全部开设了综合实践课程,对综合实践课程的考察也归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每所学校的课程表上给予综合实践课程的课时大多是每周2到3节,具体内容则与纲要和意见规定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三大模块

3、有较大出入;教师大多参加过综合实践课程的相关培训,然而对课程缺乏深入认识,大多学校没有针对这门课程明确指定指导教师;大部分学生认为综合实践课程比较重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对综合实践课程兴趣不大,不能积极投入其中。 二、实施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校虽然每周都安排了课时,却没有真正意义上使这门课程达到实施的常态化,且课程内容单一。78%的学生在最后一堂课都在进行“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与“社区服务”涉及不多。第二,教师未真正参与。有45位教师填写了问卷。这其中,对“综合实践课程”这一概念毫不了解的有9人,即总数的20%。而在剩下的80%中,又只有25人曾经参加过学校及相关部门组织的与综合

4、实践课程相关的培训。另外,学校很少安排教师走进教室去进行授课。第三,学生无兴趣。问及学生对此课程的感兴趣程度,很感兴趣的人数还不到一半,觉得“一般”的则又47%,几乎占了一半,更有20%的学生表示没有兴趣。如果学生群体出现对此课程的排斥与抗拒,课程要继续推行下去则举步维艰。 三、实施现状中问题存在的原因 首先,管理松散。纲要规定学校必须从组织建设、人员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从开发、实施到评价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管理。但是,调查显示,目前东方市尚无专业的教师队伍来承担此课程的授课,学校也未指定严格的课程实施方案。其次,评价滞后。东方市五所高中对综合实践课程的评价方式基本一致,完成的内容符

5、合纲要的要求,却对完成的时间未有具体规定,这就导致学生只要在最终时间前将各项表格填完即可,无须按阶段完成。再次,教材缺乏。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课缺乏统一的教材,而地方和学校,研究型教师缺乏,也很难编写出适合授课的教材。另外,纲要将综合实践课程正式归入了“必修”范畴,但其不与高考挂钩,不进行量化评分,所有学生都是一样的评价结果,自然得不到重视。 四、优化对策 其一,完善管理。政府、地方与学校需调节一切有利因素,推动课程的前进。政府部门需要出版参考性的教材,将综合实践课程与高考接轨;地方教育部门需要在评价机制、教师分配、课程安排等方面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确保课程的地位;学校除了要严格执行政府

6、与地方教育部门的规章制度外,还需多关注从学生和教师的时间调控,制定奖惩条例。其二,突出典型,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示范性高中。典型示范高中需满足以下条件成立一个敢于改革的领导小组,有相当周密的阶段规划,加大宣传,经验交流。这样,以点带面,可推动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常态化。其三,加强培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论经过多少改革或变化,最终都需要教师予以实行,教师应进行必要的培训来武装自己。首先,明确培训内容。培训的内容至少包括两点理论认识与实践方法。其次,建立培训机制。这此培训机制包含组织单位、培训人员、教师。且培训体制应具备长效性、实用性、系统性。另外,培训方式趋于多样性。长期培训、短期培训、校内培训、校际培训等多种方式结合,既解决当下问题又保持可持续发展。其四,合理开发。目前课程尚缺乏参考教材,各级部门和人员都可以收集资料,进行教材的开发。教材开发越接近学校和学生,越能增强学校自身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精神涵养。此外,在对课程进行开发时,更要加强地方特色的提取和保留。 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