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应“四要”、“四不要”.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63221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应“四要”、“四不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应“四要”、“四不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应“四要”、“四不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应“四要”、“四不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应“四要”、“四不要”.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应“四要”、“四不要”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地位重要,作用不可替代,因而教育教学要求相当之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或努力做到“四要”、“四不要”。 作为教育部规定的一门必修课,形势与政策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准确地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对这门课的课堂教学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结合几年来的授课经验,本人认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应坚持或逐步地努力的做到“四要”、“四不要”。 一、四要 (一)要注意收集信息。课前一定要充分备课,但更要注意平时多收听收看新闻报道及其分析解读,以收集整理授课素材。平时准备充分了,上课时信手拈来,毫不费力;学

2、生也会觉得老师的素材新,学习兴趣随之提高。否则,老师备课时会很累,上课时也是索然无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会荡然无存。很难想象,一个平时不关心时政、不浏览网页、不看电视报纸的老师会很好地完成这门课程的教学。 (二)要精讲。有些老师喜欢唱独角戏、满堂灌,一个人从上课讲到下课。这种教学模式弊远远大于利,老师累,学生不爽,效果很差。不是老师不要讲,而是要既发动学生去思考、发言,又有选择性的精讲,有所讲有所不讲,讲中有导。对当前形势与政策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老问题也要讲出新东西,使学生对一些重点热点问题理解得更全面、更深刻、更透彻,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 要加强讨论。形势与政策课

3、教学经常受到家庭、社会、网络等因素的影响,学生有时会产生抵触情绪。可以尝试开展讨论式教学模式,其间去解决学生的关注点与困惑点。讨论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好讨论主题。讨论绝不是为了讨论而讨论,而是要有内容,首先是要有主题。主题应富有典型性、代表性,既紧贴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实际,又能引起他们内心深处强烈的共鸣。通过讨论,可以纠正错误认识、深化粗浅认识,澄清模糊认识、统一杂乱认识。(2)组织好讨论。分组讨论切实可行。分组讨论时小组人数要适中,人数太少,影响讨论的预期效果,人数太多,有些同学会没有发言的机会。(3)控制好讨论。一是控制好时间,要控制组内讨论、个人发言、小组轮流发言时间

4、的上下限。二是控制好观点,既要充分发扬民主、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又要对不适当、不正确的言论或观点及时地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干预。(4)做好总结评价。讨论结束,老师一定要认真总结,对讨论中的思想火花要肯定、表扬,对初步或模糊的观点要深化、拓展,对学生表现出的爱思考的精神要赞赏、鼓励,对过激观点、偏狭甚至荒谬的言论要引导、纠正。评价时可以坚持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与老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四)要突出实际。依据最新的形势与政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引领学生去关注、思考重点热点问题;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等实际情况,备课时有的放矢、上课时因人而异、随机应变;讲的内容、设计的问题、布置的作业要契合学生实

5、际,太深了,学生完成不了,太浅了,达不到锻炼思维之目的;阐述理论时要注意联系实际,多举例,举好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或帮助学生理解。 二、四不要 (一)不要言之无据。课堂上阐释理论、描述事件时要准确、全面,决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或为了印证自己的分析、结论,刻意地只说一不说二;不信讹传讹,不讲空穴来风,不能主观臆测;引用或转述一些观点或解读时,最好说明出处,至少要向学生明确告知某个观点是引用的或转述的。这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要求使然,也是教师课堂语言的规范组织与使用的必然结果。 (二)不要总是以权威自居。大是大非问题,一定要坚持原则。面对具体问题,可以让学生发言,此时应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6、。老师的一些观点或解读有时候也只是老师的个人看法,绝对不应该时时处处妄称权威,学生觉得有道理可以参考、接受,觉得无道理可以不理、辩论,甚至嗤之以鼻。做事情有时候并不是为了结果,而是过程本身,带领学生讨论并不总是一定要得到答案或唯一答案,而是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动脑筋、学会动脑筋。 (三)不要停留于简单说教。好东西要讲,坚持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但是,不要极力回避社会丑恶现象,不要老是歌功颂德,不要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废话,不要重复那些说了无数遍、学生听了无数次的固定语句,也不要动不动就上纲上线、不食人间烟火的大道理满天飞。没有免疫不行,过度免疫也不行。要带领学生直面现实,针砭时弊,先让学

7、生“看到了什么”,再着重引导学生“如何看待”,实现正面教育与负面教育的平衡,从而增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认识现实与问题,提高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当然,要把握好尺度和方向。 (四)不要一味地、粗陋地反思。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重要,解决问题更重要。同理,反思只是第一步,最终应该是、也必须是回到构建,尝试性、初步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方向。毋庸讳言,反思比构建要容易得多,人们大多都会反思,但构建却不一定都会。批判时也要做到“四要”、“四不要”(1)要理性冷静,不要感情用事、一味做情绪性的宣泄,不负责任的乱说一阵、乱批一气;(2)要辩证地看问题,不要以偏概全、鼠目寸光、以古非今或以今日非明日;(3)要激发正能量,不要人为地、刻意地制造悲观、绝望、仇视、敌对等不良气氛;(4)要坚持原则,不能偏离教育教学的基本立场和正确轨道。 在高校课堂里,形势与政策课并未得到全体学生的欢迎,课堂教学也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老师们还是苦口婆心、尽职尽责。讲总比不讲好,让学生清醒一些总比万马齐喑好。因为时代与国家都需要学生的成长,而成长总在潜移默化中,收获可能就在不经意之间。只要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式、完善考核制度、提升教师素质,教学效果和教育目的一定可以实现。 (广东科技学院)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