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的问题及改革措施探析.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63296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的问题及改革措施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的问题及改革措施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的问题及改革措施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的问题及改革措施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的问题及改革措施探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的问题及改革措施探析 近年来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在目标导向、课程定位、内容设置、教学手段等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进行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应采取如下措施推进国防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突破“传统安全观”教育目标的藩篱,注重大学生“综合安全观”、“大国防观”的培养;淡化“军事思维”的培养,重视塑造大学生的“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突破传统“灌输性”的教育模式,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开展;与时俱进,根据国际战略形势与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变化调整教学内容体系;更新教学方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 1 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简介 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是一年级本科生的必修课。作为一门公共课,国防教育

2、课程在我国高校开设的历史并不长,1984年新兵役法颁布实施后,各地各类高校才逐渐将“国防教育”这种特殊的国民教育形式纳入自身的视线中来。根据教学大纲规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时数为36学时,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 我国1984年颁布的兵役法、2018年颁布的教育法、2018年颁布的国防法中都有有关国防教育的具体规定。2018年颁布实施的国防教育法更是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学校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

3、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发20188号),要求抓好新形势下的国防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国家安全对于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极端重要性,增强大学生依法履行国防义务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高校开设国防教育课程,通过课程教学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从国家层面而言,通过国防教育课程教学,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群体的国家安全观念和现代国防意识,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与尊严、促进国家繁荣与发展,有助于推动国防现代化建设,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学生个体层面而言,通过接受国防教育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大学生坚定政治立场、提高个体的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增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有助于

4、大学生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目前我国大多数普通高校已根据教育法、兵役法、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及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开设了国防教育课程,通过国防教育理论授课、军事技能训练、日常性的国防教育活动等措施对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整体来讲,这门课程已逐渐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这门课程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在充分认识和肯定国防教育课程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还应当清楚地看到,当前随着国际战略形势的变化、我国安全环境的变化及国防建设发展战略的历史性调整,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与国家人才需求目标、高校育人目标、国防建设发展目标出现

5、了一定程度的偏离、移位现象,课程教学出现了诸多新问题。 2 当前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探析 当前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起来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2.1 课程目标导向存在偏差 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的教学大纲最早颁布于1994年,后经两次修订,于2018年最新修订的大纲规定,国防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军事理论教学为重点,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这一段简短的文字中5次提到了“军”字,显然当前这样的课程定位与目

6、标导向与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人才培养目标和高校育人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因为这样的课程目标是以培养“传统安全观”、“传统国防观”为导向的,注重“军事理论”的传授、“军事技能”的培养,最终为解放军培养后备军官服务。虽然大多数高校在总参、总政、教育部联合制定的教学大纲基础上分别制定了各自的大纲,但基本的指导思想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家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趋势日益增强、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的新时期,国家需要的人才、高校培养的人才应是具有“综合安全观”而非“传统安全观”,具有“战略思维”而非简单的“军事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2.2 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当前国防教育教学内容存在

7、不能“与时俱进”、系统性较差、过于“军事化”的现象。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当前高校国防教育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大体分为国际战略环境、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5大模块,而5大模块内容之间的内在关联与逻辑联系并不十分紧密,基本不存在严格的逻辑递进关系,甚至可以说每一模块内容都可以单独开设一门课程,因此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杂而不精”、“广博而不系统”的状况。此外,国防教育课程教学内容过于偏重“军事化”,“军事色彩”、“战争色彩”过于浓厚,不能“与时俱进”、“顺时而动”。普通高校培养的不是专门投身军事实践的“军事干部”,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

8、学生的“大国防观念”与国家安全意识,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大篇幅“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等知识的讲授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国防教育课程教学的初衷。 此外,从全国当前国防教育课程的教学现状来看,有关网络安全、海洋权益、国家发展战略等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的内容,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很少或完全没有涉及到。因此在内容设置上,国防教育课程未能很好地抓住历史发展的主轴。 2.3 研究性教学模式未能有效开展 研究性教学是以研究、解决问题为主线,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前提,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研究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在当前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基本上还没有突破应试性的“传输-接受”型

9、的框架,以问题探索为基础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尚未受到充分的关注和重视。其实,国防教育课程涉及的内容甚广,从国际安全形势到国家发展战略,从古代军事学说到当代军事思想,从国外战争史到我国国防史,从经典战例到兵家学者,从军事高技术到信息化战争,所有这些内容都渗透和体现于国防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之中。这些方面的内容涵盖的信息量十分丰富,仅靠教师的课堂“讲授”,非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很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战略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难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探索意识。在国防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当中有很多是可以深入挖掘、展开研究和讨论的知识点,将研究性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是必要的、可行的。 2.4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10、 目前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师大都已经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但先进的教学手段并不能自动实现教学方法的先进化、生动化、多样化,许多教师课堂上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只是表现为简单的“点击”与“播放”PPT课件,原本很生动、鲜活的国际战略形势问题、大国关系问题、国防战略问题却使得学生时常感到枯燥、乏味。不少国防教育教师较少采用撰写课程论文、讨论案例、完成读书报告、分组讨论研究专题并集中汇报等方式进行课程教学,而是习惯于课堂讲授的单一教学组织方式,这种方式通常以教师为主体,偏重于对概念与理论的系统讲授和灌输,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单一、刻板的教学组织方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十分不利

11、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表达能力、反应能力与主动探究精神,难以激发学生对国防问题、国家安全问题的真正关注和兴趣,也就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安全观”,更难以塑造学生的“战略思维”与“创新思维”。 总之,当前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在目标导向、课程定位、内容设置、教学手段等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令人遗憾的是,整体上来讲当前绝大多数高校对上述问题的认识尚不十分充分,传统的教学思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仍在大行其道,以“传统安全观”、“传统国防观”培养为导向的国防教育课程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要求。虽然中央财经大学陈波教授2、安徽工业大学任宏权研究员3、东南大学陆华副教授4等

12、学者已撰文提到了国防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还未迈出实质性的一步,还尚未进行国防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3 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总结历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国防教育课程的教学经验,认为该课程应朝以下方向改革。 3.1 突破“传统安全观”教育目标的藩篱,注重 大学生“综合安全观”、“大国防观”的培养 “传统安全观”仅注重从军事领域、政治领域维护国家的安全,从根本上忽视了国家的经济、文化、科技、信息、能源等领域的安全。当前我国国防教育课程目标基本是以“传统安全观”、“传统国防观”的培养为目标导向的,而绝大多数高校

13、主管国防教育工作的领导及国防教育工作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尚不十分充分。“综合安全观”与“传统安全观”有着根本的区别,强调用全局的、联系的、系统的、辩证的、发展的思维来思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以及科技、生态、粮食、能源等领域的一系列安全问题。在当前西方敌对国家对我国加紧实施“西化”、“分化”、“弱化”战略,我国的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大周边”不稳定与不安全因素进一步增多,海洋权益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的新时期,培养大学生的“综合安全观”与“大国防观”有助于大学生以全局的视角、宏观的立场、发展的观点、批判的视野、进取的意识审视与思考国家安全与发展问题,这对于维护国家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

14、、捍卫国家主权具有重要意义。突破“传统安全观”教育目标的藩篱,注重大学生“综合安全观”、“大国防观”的培养也符合当前新军事变革与信息化战争的根本要求,符合我国国防建设的战略目标。 3.2 淡化“军事思维”的培养,重视塑造大学生 的“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 长期以来,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无论是在理论授课环节、军事技能训练环节,还是在日常性国防教育活动环节,都无一例外地重视大学生“军事思维”、“军事技能”的培养,而未能将“战略思维”与“全球视野”的塑造放在应有的高度。在当前新世纪新阶段,国防的战略边疆不断拓展,国家安全的内涵不断向外延伸,虽然军事手段作为大国博弈过程中最高仲裁者的地位未发生根本性的变

15、化,但现代国防已成为多种手段、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运用影响力、威慑等非暴力手段已客观地居于国防的重要位置5。因而,当前国家需要的人才应是具有“战略思维”、“全球视野”,而非简单的“军事思维”、“局部视野”的人才。现阶段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就是淡化“军事思维”的培养,重视塑造大学生的“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战略思维”是指从宏观、总体和长远建设上来认识和把握全局的思想方法,国防教育课程以其生动的教学内容、丰富的信息含量、开阔的知识跨度、发展的致思立场,理应成为培养大学生“战略思维”、“全球视野”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也只有真正贯彻以大学生“战略思维”而非“军事思维”、“全球视野”而

16、非“局部视野”的培养为目标导向,这门课程才能获得持续的生命力和驱动力,成为高校人才培养阵地上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3.3 突破传统“灌输性”的教育模式,积极推进 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开展 研究性教学模式一般由“设趣与展演”、“指要与自学”、“精讲与答疑”、“研讨与回顾”及“训练与总结”5个基本环节组成。“设趣与展演”环节是激发学生乐学、会学、善学的基础;“指要与自学”是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自主学习的关键环节;“精讲与答疑”是进行释疑、解惑、授业的根本途径;“研讨与回顾”是强化、夯实、升华知识的重要阶段;“训练与总结”是促进知识内化、吸收,促进研究能力提升的实践过程。在国防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应积

17、极推进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开展。此处以“中国国防”专题下的“国防概述”子专题为例加以阐明。在“设趣与展演”阶段,首先可通过回顾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的例子来介绍国防对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指要与自学”环节,可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分析现代国防有哪些目的、特征,提示学生以美国、中国、俄罗斯、瑞士等国为代表归纳当今世界各国的国防类型及其差异,并引导学生思考和回顾我国古代、近代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防史;在“精讲与答疑”阶段,对现代国防的要素与内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等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知识点,或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其他共性的问题进行精讲与答疑;在“研讨与回顾”阶段,分

18、组讨论世界主要国家的国防特点、中国的国防史及其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建设的启示,鼓励同学们踊跃发言、陈述观点、形成共识,引导学生系统掌握有关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在“训练与总结”阶段,引导学生对“国防概述”专题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指导有兴趣的同学撰写研究论文。 3.4 与时俱进,顺时而动,根据国际战略形势与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变化调整教学内容体系 现阶段为推进国防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应做到与时俱进,顺时而动,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和历史发展的主轴,根据国际战略形势与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变化调整国防教育课程教学内容。首先,增设“国家传统安全论”、“国家非传统安全论”、“海洋权益论”、“

19、网络安全论”、“国家发展战略论”、“大国关系论”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其次,删减“军事高技术”模块中“军事色彩”过于浓厚、不能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如在“军事高技术”模块下的“军事运筹学”、“军队指挥自动化”、“夜视技术”、“新概念武器”等子模块的教学内容可进行删减或进行压缩、合并处理;再次,调整“信息化战争”、“军事思想”等模块的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中所占的比例,这两部分内容所占篇幅不宜过大。通过调整和完善国防教育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在国际战略环境的宏观动态坐标系中密切关注新时期我国国防和军事领域面临的新挑战,有助于大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树立维护新时期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观念

20、,树立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观念,树立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观念,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国防素养。 3.5 更新教学方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 题意识 当前国防教育课堂上的教学组织方式普遍存在“单一化”、“刻板化”的现象,导致课程教学效果难以被认同,因而课程教学方法的丰富和创新显得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国防教育课程的“读、论、练”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首先,开展“读书思辨”,指导学生阅读,并明确阅读的具体要求。国防教育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提供经典著作、学科前沿性论文、典型案例等阅读材料,并设置些许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这些资料。例如在讲授“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专题之前,可

21、要求学生在课下阅读孙子兵法这本兵书,并设置例如孙子兵法十三篇分别论述了哪些战争指导思想,彼此间有何种联系?孙子兵法中的战争观存在哪些方面的缺陷等问题;其次,开展课外分组讨论,撰写阅读总结,并在课堂集中汇报。各小组针对不同的问题展开研究分析、探讨归纳,经过讨论后形成读书报告,各组派代表在课堂上以播放PPT的方式展示小组阅读、研究、讨论的结果,同学们可对此提出质疑、展开辩论、进行交流;最后,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完成形式多样的课外练习。课外练习可通过布置综合性课程作业来开展,综合性作业可以是课程论文、读书报告、案例分析、书评、文献综述等内容,这有助于学生对课堂上讨论的主题展开进一步的拓展研究。这种“读、论、练”的教学方法能够将国防教育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极大地提升教学效果。 第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