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初探.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63411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初探.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初探 21世纪是一个价值观念多元化和容易引发道德危机、信仰危机的世纪。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因信仰缺失,导致了严重的信仰危机。本课题针对大学生信仰危机的问题,通过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的研究和分析,努力构建适合中国特色的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体系。在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下,找到既有利于统战工作,也适应社会主义需求的信仰引导教育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统一战线领域都备受学术界关注。纵观近几年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实证调查研究,以心理学、教育学、宗教学等多种基础学科为媒介,通过先进的实证调查方法,归纳出大学生宗教信仰成

2、因及对策,最终引起反思。根据胡梅花在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微探一文中所论述,大学生信教比例有增长之势,尤其是大学生党员信教比例有所增加。大学生在系统接受思政课教育后,仍有部分学生信仰宗教,尤其是大学生党员信教,表明宗教已经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产生了影响。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成因、特征,针对某校学生信仰现状展开一系列调查。 1 调查概况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个别访谈法,同时结合少量的个案研究。随机问卷调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调查对象为某校在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2份,有效回收率为94.4%。第二次调查对象为某校部分党员,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

3、有效回收率为100%。第一次针对一般大学生对宗教基本态度的调查数据显示坚定的无神论者有149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1%;虔诚的宗教信徒有32人,占总调查人数的7%;遇到困难转向宗教的临时抱佛脚的有106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2%;对宗教感兴趣的有185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0%。 此次调查反映某校虔诚宗教徒所占比例不高,低于张淑雯、王雪在京内外三所高校所调查的信教数据(14%),也低于寇爱林、王刚等在广州高校所调查的信仰数据(19%),与孙永艳、熊中宏对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京工业大学调查的信仰数据(7.8%)基本持平。可见,宗教信徒在高校大学生所占比例虽然不大,但仍有其一席之地。尤其是在调查中发现,有

4、40%的学生对宗教有兴趣,甚至有22%的学生在遇到困难后,不积极面对困难,解决困难,转向宗教以为庇护,不免让人觉得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信仰缺失问题相当严重。 为了解学生党员对宗教信仰问题的态度,特针对党员群体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作为第二次调查。随机选择了100名党员做问卷(见表1)。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党员依然坚持无神论,但仍存在着少数党员对党员能否信仰宗教持怀疑态度。事实上,党员不能信仰宗教是原则问题,是由党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决定的,而宗教的世界观无一例外属于唯心主义范畴。事实上,党员应该坚持无神论,绝不能信仰宗教。 2 大学生信仰宗教特征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

5、文化思潮不断涌入,各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相互渗透、相互影响,高校也不全然是块净土,在包容并蓄,尊重宗教信仰的同时,也要密切注意学生思想动态,以防被敌对势力利用。目前大学生信仰宗教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2.1 大学生信教人数不多,但呈多元趋势 在调查者中,只有32人信仰宗教,所占比例不大。但信仰范围相当广泛,有24人信奉基督教,4人信奉佛教,2人信奉伊斯兰教,2人信奉天主教。这反映了大学生宗教信仰以基督教为主,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2.2 大学生对宗教兴趣浓厚,但对宗教的认知还处于混沌状态 “90后”的大学生身处一个开放化、多元化的环境,随着互联网的技术支持,他们很容易接触到宗教,被宗教悠久的文化吸引

6、。毕竟,宗教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人类发展也起到过重要的促进作用。部分大学生通过网络、书籍来了解宗教,很大程度上只是出于好奇或是对宗教文化感兴趣,而远远不是真正的信仰。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大学生对宗教常识了解肤浅,真正阅读过宗教典籍的学生很少。甚至他们在“宗教与迷信”、“宗教与科学”等问题上仍是是而非,存在着严重的误区。 2.3 大学生对宗教宽容度较高,支持国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据调查,大多数非信教学生对信教学生持理解态度,支持国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此,在随机的某校100名非信教学生中展开调查,具体情况统计如表2、表3、表4所示 从个别访谈中还发现非信教学生认为信教学生普遍更有归属感,更愿

7、意行“善”。大多数宗教都宣传是“布善”的事业,劝善行善,利己利人,信教的大学生从宗教中学习到人际关系间难得的宽容、慈悲,更能与人为善,这也是宗教带来的积极意义。 2.4 信仰宗教的大学生来自农村、边远、少数民族的学生比例更大 从信仰宗教学生的自身情况来看,农村学生的比例明显高于城市学生比例。从民族信仰来看,少数民族因本民族信仰而崇信宗教,如回族学生信奉伊斯兰教。在随机的32名信仰宗教的大学生中调查数据如下所示 3 大学生宗教信仰成因分析 根据对32名某校信仰宗教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59%的学生因为父母信宗教而信教;有19%的学生受同学、朋友感染,由对宗教感兴趣逐渐转为笃信宗教;有13%的学生

8、因个人机遇、兴趣等自身原因而信仰宗教;有9%的学生是因为社会其他原因信仰宗教。具体调查数据如下图所示 3.1 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的熏陶对个人的成长、观念的形成、信仰的建立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19名学生父母信仰宗教,7名学生甚至从祖辈开始就信仰宗教。除了民族信仰外,宗教在我国农村传播较为广泛,在充满宗教氛围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比不信教家庭学生更早更深入地了解宗教,甚至很小就经常参与宗教相关的家庭活动。民族及家庭因素对一些信教大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根深蒂固的,并且难以通过社会及高校的后天教育加以改变。 3.2 校园因素 大学生进入校园后,同吃同住的集体生活使得他们的三观很容易受同学

9、影响。有4名学生因为受朋友、舍友的影响而对宗教产生“好奇”,随即多次参加宗教活动,最终信仰宗教。有2名学生是因为觉得共产主义信念教育说教意味重,太过于虚无缥缈,对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失去信心,转而追求宗教,认为宗教信仰更为简单、纯粹、真实。 3.3 个人因素 有4名学生因为个人机遇、兴趣等转而信仰宗教。经详细访谈,发现有3人在大学期间遭遇过心理上的挫折打击或人际交往困难1名学生父母遭遇交通事故亡故;1名学生长期与舍友关系紧张;1名学生暗恋同学遭到嘲笑。他们通过宗教的方式排解心中的苦闷,试图走出心理上的困境。基督教的忏悔、佛家的瑜伽等宗教修行方式在某种方面可以达到冲淡烦恼、排解块垒、涤荡灵魂的效果。

10、还有1名学生是在偶尔参加宗教活动后,被宗教场所特有的庄严肃穆的气氛所感染,激发了他对宗教的好奇与求知欲,促使他主动去了解宗教、参加信徒的聚会活动,在“共同信仰”的坏境中找到了归属感。从这也反映出传统思想教育形式呆板、僵硬,大学生遇到心理困惑和思想迷茫时找不到出路。 3.4 社会因素 现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正好处于中国社会转型期,西方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碰撞使得一部分大学生产生了严重的信仰危机。社会发展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微博、微信等现代媒介以极快的速度大范围传播,其中不免存在主观臆断、片面放大,乃至造谣生事等问题。有2名学生思想比较偏激,只看到社会阴暗面,从而转向信仰宗教。还有1名学生素来

11、对社会有责任感,相信宗教都是劝导人向善的事业,逐渐被宗教吸引。 4 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对策研究 4.1 宣传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宗教政策,普及宗教文化知识 高校是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地方,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承认多样性和多元主体利益的前提下,向大学生宣传我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宗教政策,将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真正落实到位。针对大学生对宗教的“好奇”心理,为学生解读宗教文化知识,揭开宗教神秘的面纱,从而满足学生对宗教的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使得大学生对宗教的认知更为清晰。在面临信仰选择时,能更加理性地去判断。疏导胜于封堵,在做好科学无神论教育的同时,尊重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自由。协调好

12、信教学生、党员、一般学生的关系,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充分汇聚方方面面的力量,为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及社会的和谐进步多作贡献。 4.2 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 大学生对社会充满激情,却存在看问题片面、容易激进的弱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做好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因势利导,缓解由于不满现实引起的过度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的反应。帮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积极应对,而不是盲目寻求宗教庇护。思想教育工作需要摆脱简单说教层面,密切联系学生实际,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发挥思政课程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探求科学规律,弘扬和培育科学精神。 4.3 注重校园文化环境建设,防范和抵御非法宗教渗透 高校可以以社团、协会为纽带,帮助大学生搭建人际交流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学生在社交方面的需求,让他们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树立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健康的文化活动,把大学生吸纳进各种社团,为其提供一个发挥能力、展现自我的平台。 高校依据国家的宗教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宗教管理制度,既要尊重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自由,也要防范和抵御非法宗教对高校的渗透,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积极规范和引导大学生信仰选择。 第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