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层教学模式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63536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层教学模式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层教学模式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层教学模式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层教学模式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层教学模式研究.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层教学模式研究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理想和目标。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了该课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以现代的“掌握学习”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以整体性、差异性和激励性为原则,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层教学模式,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

2、人。”我们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出发,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分层教学模式改革,努力提高“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学习能力及水平差异等,因人而异地分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现代的“掌握学习”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分层教学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1.“掌握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

3、,达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会消失,大多数学生将获得较高的学习成绩。 2.“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的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或“最佳教学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分层教学正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将全校学生分为若干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特点和基础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二、分层教学的指导原则

4、 1.全体性原则 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其一般性和广泛性在于服务于学生成才。基于大学教育的多类别、多层次、多专业以及大学生个体的差异,这就要求“思政课”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面向全体”就是“思政课”要对我国各高校的全体大学生进行开设,“思政课”教学要根据全体大学生的共性特点提出带有一般性和普遍性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而不能搞成专业课性质的教学。 2.差异性原则 “思政课”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关心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事实上,学生不仅在知识储备、学习策略、态度与技能等方面存在差异;而且在个性特征、学科特长、兴趣爱好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我们在正视差异,承认

5、差异的基础上,实施高校“思政课”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解决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普及性、统一性与学生个性发展差异之间的矛盾。 3.激励性原则 掌握学习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都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需要和潜能。分层教学注重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不同层次学生创造各种尝试、探索、发现、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评价要以学生个体表现为参照系,即强调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的进步,坚持表扬、激励,对学生的不足要给予足够的宽容。 三、构建高校“思想课”分层教学模式 1.认真

6、分析生源结构,确定学生的不同层次 实施分层教学首先要对学生个别差异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内在动力的差异性作深入调查分析,联系学科特点,将学生分层。笔者所在高校学生学科特点非常鲜明,按专业可简单区分为学科和术科。学科类学生通过高考考取大学,考分基本是二本分数以上。术科学生是体育类生源,有的参加高考有的是参加单招考试。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基础知识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性。笔者所在高校思政课现在都是实行中班教学,学生教学班的划分都是依据学生的文化基础层次进行分班。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差异性,使“思政课”教学能够做到因材施教。 2.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即使将学生在教学分班时进行了分层考虑,但在实

7、际教学中,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比较起来还是会有学习差异。因此,设计层次性教学目标,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水平、层次相统一,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按照照顾差异的教学,就要结合教材与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为每一层次的学生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它包括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基本目标指全体学生可以掌握的基本的运用与分析的部分。中层目标是指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的比较复杂的运用与分析的部分。发展目标是指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掌握的复杂的分析及综合运用的部分,是大纲范围的拓宽和对教材内容的加深。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准确自我定位,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过程,都能学有所获,更能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向更高层次发

8、展。 3.教学方法分层,做到因材施教 在依据大纲、教材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要求、设计教法。对高层次的学生,要拓宽和加深问题的难度;对低层次的学生则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度增加和加深知识,做到稳步推进。如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有区别,所要求的思维程度不同,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补差”。 4.作业分层练习,使广大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每节课后,布置几道课后思考题,学生可按照自己的学习感受选择相应层次水平的作业。通过思考研究性习题,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

9、度的提高。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当家作主”的角色作用,学生自己减轻了心理负担,表现出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自觉性。提高了学生课外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会促进课堂学生的发言参与讨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 5.科学评价,分层测试 分层测试是依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笔者所在学校术科学生和学科学生的平时分打分标准有差异,例如术科学生学习习惯差一些,平时分会向这方面倾斜。学科学生课堂主动性差一些,平时分也会向这方面倾斜。从而引导学生在这些方面做得更好。考试试卷也体现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确定试题难度的层次性。平时分和考试成绩实行五五开,从重结果取向的评价转为重过程取向的评价,从重量化的取向转向质与量相结合的评价,力求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坚持以“掌握学习”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分层的整体性和激励性为原则,构建高校“思政课”分层教学模式,实施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多层次需求,从而增强其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