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扩招政策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经济学分析.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63592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扩招政策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经济学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校扩招政策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经济学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校扩招政策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经济学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扩招政策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经济学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扩招政策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经济学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校扩招政策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经济学分析 2018年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式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将达到创纪录的727万人。分析造成现在局面的根本原因,还应追溯到从99年至06年我国实施的高校扩招政策。本文揭示了高校扩招政策产生的背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实施高校扩招政策之后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一系列不良的后果,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2018年就业形式非常严峻,是继13年“史上最难就业季”之后的更难就业季。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另一方面就是我国实施的高校扩招政策。 一、高校扩招政策背景 2018 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各国,随后波及整个东亚地区,亚洲经济快速发展的景象被打破。

2、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亚洲金融风暴对我国的经济特别是外贸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为了最大限度减小金融风暴对我国产生的消极影响,摆脱对外贸经济的过度依赖,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其中就包括2018 年正式启动的高校扩招政策。所以从根源上讲高校扩招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增加教育支出刺激国内消费实现经济的发展。 二、高校扩招政策的经济分析 虽然高校扩招政策的初衷是通过增加教育支出来刺激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带动经济的增长以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同时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诉求,但是这项政策从长期来看对内需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 1.高校扩招很难在长期对内需增长做出贡献 高校扩招虽

3、然短期内增加了学校的直接收入, 但学校的支出也同样增加。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人均学费约为每年6000元左右, 这样每增加一名在校生, 校方就可以增加约6000 元的收入。但从学校投资方面来说, 每增加一名学生, 学校要相应增加教学实验仪器、图书馆藏书、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后勤保障人员等投资约7000 元左右,其中政府补贴约2000元虽然短期内可以带动建筑业、出版业、零售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增大国内需求,但从高校扩招的收支状况来看大部分学校的收入并没有增长, 甚至出现了盲目扩张之后的支出大于收入的状况, 造成学校严重的债务负担、不利于高校的长期发展, 会从根本上消除之前对于国内需求的促进作用。 2

4、.高校扩招并没有使居民消费总量明显增长 虽然高校扩招增加了家庭消费支出, 但同时抑制了家庭其它消费,给普通的家庭带来了更大的负担,因此从居民消费总量来看并未实现明显增长。从统计数据来看,教育消费占据了一般收入家庭的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收入。普通家庭往往要通过挤占其它方面的消费才能满足子女享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因此,从居民消费总量的相对值来看并未出现实质性的增长。 三、高校扩招政策对就业的影响 不可否认高校扩招政策的实行对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它加快了全民素质的提高,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教育制度。但是它也对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1.毕业生数量急速增加,劳动力市场总体供给不平衡

5、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主要供给来源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农村进程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以及高校毕业生,但是自从高校扩招之后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急速增加。而就业岗位并没有明显的增加,就业需求总量的变化非常小,每年新增加的就业岗位远远跟不上供给总量的增加,短期内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无法根本改变,因此劳动量供求不平衡的局面就构成了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基本背景。 2.师资力量缺乏,教学质量下降 教师的数量与质量会直接影响学生受教育的质量,但是高校教师的数量并没有像学生数量那样迅速扩张,使得一线教学师资严重匮乏并且许多教师长时间承受满负荷教学的压力,无法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知识的更新,从而造成高等教育质量的

6、下降,导致高等教育的贬值。因此学生受教育的质量下降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内在因素。 3.盲目扩招导致学校专业设置落后 部分高校不顾自身是否具备足够的扩招能力而盲目招生,缺乏与社会的广泛联系和适应社会需求的主动性。在专业与课程设置上不能根据市场的需求而进行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技能的掌握不能很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及人才市场的发展与变化。因此,高校人才培养层次结构不能适应社会需求,更加剧了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关系的不平衡,使得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四、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建议 1.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合理调整高校的专业设置 国家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努力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有效接轨,把

7、高校毕业生培养成专业素质过硬、适应社会能力强的合格人才。增强学校与社会、企业的联系,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发展需要开设专业,设置学生学习课程,让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的掌握能更好适应国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及人才市场的发展变化,这样才能使高等教育更好地履行为社会服务职能。 2.鼓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加强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鼓励大学毕业生树立积极正确的择业理念,敢于竞争、抓住机遇,破除地域城乡观念,行业观念。鼓励大学生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观,认清当前就业形式的严峻性,改变过去“一步到位”要求绝对安稳的观念。努力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结合国家众多的优惠政策,实现自我就业。 3.大力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建立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加强各大高校师资共享,在教师流动方面创造一种比较公平的竞争环境。以科研项目为平台,带动师资水平的提高。提供机会让优秀的大学在职教师到世界一流大学进修、访问或进行其他形式的学术交流,提高在职教师的学术水平。继续严格执行教师资格认定和职称评定制度,修订完善教师培养培训规定建立健全一套符合本校实际、适应新形势需要、科学规范的考核奖惩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