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语境探析.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63648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语境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语境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语境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语境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语境探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语境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在一定条件、范围的确定意义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因此总是处于特定的历史语境之中。从中国独特的历史语境出发,运用共识性与历时性并存的思维方式,深入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理路与基本逻辑,更能取得立体性、活动性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 DOI10.15938/ki.iper.2018.02.02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我国高校的特色,又是办好我国高校的优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

2、发展,从总体上说是党和国家意识的反映,在一定条件、范围的确定意义之中发展变化,同时伴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不断变化与认知水平的不断发展,因此总是处于特定的历史语境之中。从中国独特的历史语境出发,深入考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理路与历史逻辑,对于进一步加深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史语境的价值意蕴 马克思指出,任何思想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基础”个人和历史环境,都依赖于一定的历史条件。2列宁表明“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3。语境研究由语言学领域发展而来,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Mali

3、nowski)从语境出现的范围对其进行界定“言语环境中完整的话语是真正的语言分类,因此语境分为文化语境和情境语境”4。我国有学者从认识主体和客体之间交互作用的?Y果出发,认为语境主要是指情景语境、文化语境、社会语境等由认识的客体与主体构成的整体5。语境一旦与历史、文化等具体领域交叉融合,就构成了确定意义的条件、范围的语境研究范式。从历史语境的角度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为我们在当前时代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提供了新视角和更有意义的可能性意涵。 1.历史语境是客观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维度 “历史”一词在使用中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含义一是指构成人类往事的事件和行动;二是指对此种往事的记述及其研究

4、模式。前者是实际发生的事情,后者是对发生的事件进行的研究和描述。6历史既强调过去客观发生的事实,也是现在对过去的一种认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语境,蕴涵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内涵、内在动力、建设实践,既强调在具体的历史背景、条件中审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同时强调在一定时代背景下言说者的思想、知识、认识等主观因素的综合构成。直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语境,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逻辑,不仅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合理性的论证,更是客观评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维度之一,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然与实然的全面把握。 2.历史语境是准确定位并适时调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史方位的内

5、在需要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历史语境这一综合构成,既是具体历史环境下的一种思想考量,也是一种历史对现在、对未来的潜移默化的意识性经验和影响。不同于历史背景或历史条件,历史语境的内涵更加注重历史进程中人与事的交融和互动,而不只是对客观事实的衬托。思想政治教育以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为其理论架构及实践展开的基本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植根于社会、高校、人的全面发展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处理和协调社会与人不断变化的关系中,也在不断调整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为不同时期中国独特的历史语境下社会、高校与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路径。 3.历史语境是不断丰富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内容的必然要

6、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作为一种历史行为,总是发生在具体条件和特殊环境之中,其前后之间的历史行为存在着紧密联系。从中国独特的历史语境出发,更能实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这一历史事件的立体性、活动性研究。相反,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把握时代发展和现实需要、脱离了发展前后的历史逻辑与历史环境,势必削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弱化甚至丧失其发展的生命力。建立与具体条件和特殊环境相一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适时性和时代性特征,是我们需要反复调整和不断回答的现实课题与历史任务。 因此,在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这一特殊实践活动时,要运用科学的历史观,既要深入其

7、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还要深入分析作为主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文化情景、各历史阶段言说者理论认知水平等多因素的互动关系,把握其在不同具体历史语境中的发展形态。 二、中国独特历史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理路 “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也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探索前进的重要保证。”7在不同历史阶段,党和国家有不同的战略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随之有着不同的目标和要求。深刻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要置身于具体历史语境之中,探索党和国家要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时代性、现实性之间的互动关系与发展理路。本文尝试从四个阶段进行分析,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21

8、1949)、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19491978)、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19782018)以及中国梦和新时代阶段(2018至今)。 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基础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奠定了独特的、坚实的历史根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夺取国家政权。这一时期党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宣传思想工作目标,将整顿纪律、发动群众、团结力量、夺取政权作为主要任务,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爱国主义作为核心内容,在青年学生中大力开展革命主张教育,引导学生投身革命事业、开展反帝反军阀

9、斗争、深入工厂农村宣传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形态。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党在上海大学、黄埔军校的学生中培养了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进行革命形势和任务教育,为革命事业培养了众多的先驱者。国民党右派背叛国民革命后,我党被迫发动武装起义,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并着力加强革命根据地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如1933年建立的培养政治、文教干部的江西苏维埃大学,1936年建立的培养军事干部的中国工农红军大学等,开创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相结合的新局面。抗战时期,党在陕甘宁边区陆续创办了十多所高校,如以短训班为主的抗日军政大学、综合性的陕北公学院、

10、专业性的鲁迅艺术文学院等,这些高校均以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为基础教育内容,将思想教育与抗战实践相结合,培养青年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积极投身革命事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发动全面内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进一步转变为号召青年学生参加和支援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统治。党在解放区成立了众多人民革命大学,继承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办学经验,切实有效地加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解放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支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伴随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的发展而逐步萌芽和发展,成为中国独特革命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革命和

11、建设时期,党进一步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在动态中发展。建国的头七年,党的中心任务是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此时,封建意识、资产阶级意识、买办意识等仍然渗透在青年学生思想之中,非常不利于政权的巩固与青年学生的凝聚。因此,党和国家不断以法律、条例、讲话等形式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如1950年7月政务院颁布的高等学校暂行规程明确规定,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树立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8。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提出

12、了“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任务随之进行了战略调整,着力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高校普遍按照党和国家要求,积极建立政治工作机构、设置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打造专门的教师队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逐步形成雏形。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慎重地在高校中开展党建和团建工作,积极掌握了教育主导权,有效肃清了反动意识,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观点。1952年中央发布关于培养高等学校、中等学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师资的指示,同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高等学校有重点地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明确要求“高校成立政治辅导处,并规定政治辅导处主要职责

13、是做好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9。在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成绩的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政策不断完善,工作力量不断加强,为国家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转折 改革开放时期,党在思想战线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提出了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国家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均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随之发生重大转折,步入科学化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国家政策、理论研究以及高校具体实践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愈加紧密、相互影响愈加深刻。国家政策层面,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指出“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又红又专,那个红是绝对不能丢

14、的”10。在改革开放的头几年,教育部陆续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意见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课的试行办法关于在高等学校逐步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的通知关于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1987年5月中央发布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要求高等学校必须把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提出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目标。1993年8月,中央下发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各高校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坚定全面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进入新世纪,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

15、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18年教育部下发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促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方法渠道、队伍建设深刻变革,形成了整体规划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理论研究层面,1984年,教育部首次在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这不仅标志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正式建立,也为“造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人才开辟了一条新道路。”111988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招收研究生,2018年,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快速走向学科化,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基础客观需要上层建议与之

16、相匹配和适应,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利的思想文化环境;另一方面在于,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增?L,迫切需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其最重要渠道之一承担了提供理论支撑与人才保障的重要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提出与建立,成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专业化、科学化迈进的关键一步,直接促使了相应政策体系与学科体系的快速发展,并进一步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全国高校在具体实践中迸发出了强劲的创造力与改革活力,围绕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在体制机制、渠道载体、方式方法等层面不断创新,积累了一系列好做法好经验,为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营造了有利的思想文化环

17、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入系统建设、快速发展的新阶段,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形态。 4.“中国梦”和“新时代”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路径。”13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梦的提出与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

18、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1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进一步创造性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党中央明确将“立德树人”上升到“教育的根本任务”战略高度。2018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亲自就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组织开展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首次“地毯式”大调研,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修订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印发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8年本

19、)等系列文件。学术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视角愈加宽广,研究内容愈加深刻,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学术成果。党的十九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多发展性的问题,面临挑战的同时,也会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加深哲学思考、拓展世界视野、创新内容方法,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三、中国独特历史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规律,是理论结合实践的历史逻辑选择。在中国独特的历史语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处于不断变革与发展之中,并取得了量的积

20、累和质的飞跃。科学认识这一发展逻辑,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把握现在、谋划未来。 1.党的任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根本立足点 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不同的国家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承担着不同的根本任务,因此先后制定了不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标与具体任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根本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武装青年学生夺取国家政权;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根本任务是巩固新生政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转变为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转变为培养

21、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进入21世纪后,党的工作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理念,旨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十八大后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十九大进一步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切实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同历史时期党有不同的历史任务,不同的历史任务需要不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为之服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必须同党的根本任务与国家发展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在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过程中更好地彰显其自身的生命力。 2.立德树人是高校

22、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说还是做人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虽然不同历史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任务不同,但工作指向是相同的,始终将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15毛泽东的青年观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学生刻苦学习、顽强拼搏。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

23、。”16江泽民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17胡锦涛指出“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18习近平进一步提出要培养青年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并指明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以及“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的要求。高校能否将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关系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着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前途。历史表明,有什么样的社会青年人才需要,就要求有什么样的思想政治

24、教育与之实现适应与相互匹配。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将不断实现自身形态的变化与创新,从而从根本上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增强教育效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3.?理好政策、理论、实践的互动关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有效着力点 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是指向现实世界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9,这种思维方式为我们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了科学路径。按照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的观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产生于社会实践、立足现实需要、不断解决社会问题的特殊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关系性、历史性的存在。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认识过程中,曾有过理论与实践的分野和

25、争论,有人强调其理论性和学问性,有人强调其应用性和实践性。事实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特殊教育活动,是政策性、理论性、应用性高度结合的。其指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这种理论指导贯穿于其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以及运行过程的各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过程就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制定政策,并通过执行政策将政策和理论付诸于实践;实践是检验政策和理论的标准,通过实践的检验又能反过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和理论的发展。因此,政策、理论、实践这三个层面既相对独立,又互为依托,互为支撑,相互转化,缺一不可。其中,理论决定了价值取向,政策是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中介,实践是检验理论与政策的标准。它们的互动关系表现为以政策为中介的理论与实践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互动创新过程。进入新时代,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与总体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政策、理论、实践三维并进,整体谋划、系统布局、互动创新,才能有效实现科学发展。 第 1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