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堂的生态学思考.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63659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堂的生态学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堂的生态学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堂的生态学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堂的生态学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堂的生态学思考.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堂的生态学思考 运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来分析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不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开放、互动、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课堂生态系统,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优化与调控,从而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耗时低效的局面。 如果将课堂教学置于生态学的理论视野加以审视,可以发现课堂也是一个具有丰富内容、复杂关系的生态系统,课堂中各生态因子,包括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并内化为社会规范以及课堂环境的感染熏陶等,是一个高度协调统一的整体和不断相互促进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开放、互动、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课堂

2、生态系统,从而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耗时低效的局面。 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课堂生态结构 (一)关于课堂生态的内涵 课堂生态研究是借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教育学中课堂的问题,也就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课堂现象,因此,对“生态”内涵的理解是理解“课堂生态”内涵的前提与基础。“生态学”源于希腊文,最早是索罗在1858年提出的。就其本意而言,生态学是“对住所和栖息地的研究”。1868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下了一个较明确的定义,即生态学是“研究动物与其无机环境和有机环境的全部关系”的科学。其基本精神是系统、平衡与联系。现在,对生态学较普遍的解释是“研究有机体或有机群体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的科学”。把生

3、态学原理和方法运用到教育研究中的探索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2年,美国教育学者沃勒(Waller,w.)在教学社会学一书中首次提出“课堂生态学”这个概念。20世纪4JD年代,美国堪萨斯大学心理学家巴克(Barker)和赖特(Night)从社会的自然生态角度,探讨儿童行为的发生、发展特点与教育的关系问题。其所在的密德威斯特心理学现场研究所也成为当时对人类行为进行生态学研究的中心。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克雷明首次提出“教育生态学”的概念。此后,许多国内外的学者对人类生存的宏观环境和教育之间的交互关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从研究性质上看,课堂生态研究属于教育生态学的微观研究。具

4、体到课堂教学活动而言,教师、学生与课堂生态环境、课堂运行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各种联系,通过彼此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流通,使课堂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与传统的教学研究相比,课堂生态研究更强调各类个体、群体与多维生态因子的动态组合和互动以及它们之间的能量、物质的传递与循环。 (二)关于课堂的生态结构 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生态系统与其他任何系统一样,其结构不是由各个要素机械地堆积,而是这些要素按照一定规律秩序、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生态结构,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运行中各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组合方式。即在一定时间内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生态系统中诸

5、要素按一定时空位置、比例关系、纵横系列有机组合的方式。其研究重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生态的各个要素及其排列组合规律;二是研究各要素之间的流动与能量的转换。正如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奥德姆所指出的那样“生命有机体在生存斗争中的核心问题,就是尽可能地获取可用来做功的能量”,能量流动是一切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生态环境和生物之间形成能量流动才能使“各个组成成员形成机能上的统一”。能量对于生命和生态系统是最重要的,课堂生态系统同样因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而形成一个整体,因此也应是课堂生态结构研究的重点。课堂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是由课堂生态主体和课堂生态环境两条互动生态链共同构成的

6、。 其中,课堂生态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他们是构成大学课堂生态的关键和枢纽。大学课堂的一切内容都是因他们而生,大学课堂的一切活动都因他们而设。具体而言,教师与学生作为课堂生态主体又可分为两个层次其一,宏观层次,是指相对于课堂生态环境而言,师生共同构成课堂生态主体。课堂生态环境从总体上影响着课堂生态主体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而后者又以各种方式保持、改变或改造着前者。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课堂生态系统。其二,微观层次,是指师生彼此互为参照,从而构成两类课堂生态主体,因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四门课程为主,有的课程采取专题化教学模式,一个课堂由多位教师负责,所以,以学生为参照,教师形成了教师生态

7、群体。在其内部,教师个体因素(如专业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倾向)、本课程教师个体与教师群体之间、不同课程教师群体与教师群体之间存在着各种联系,如正式的或非正式的、物质的或精神的。以教师为参照,学生形成了学生生态群体。在其内部,学生个体因素(如家庭背景、知识结构和个性倾向)、班级内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如班级学习风气和班级管理制度等)、不同班级的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之间也存在着各种联系。这两类课堂生态主体不仅各自内部关系错综复杂,而且彼此之间也相互作用、相互塑造、有机联系。教师在认识学生的同时,也通过学生认识自己,而且其自身也成为学生认识活动的客体,反之亦然。 课堂生态环境是指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

8、质量和效果,并存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的总和。从内容来看,它包括课堂物理环境、课堂信息环境和课堂社会心理环境。课堂物理环境是指教学赖以进行的一切物质条件所构成的整体,它是教学活动的基础,主要包括教学的自然环境、教学设施(如教室内的设备、教具、声音、光线、温度、座位编排方式等)、教学时间的安排、班级规模等;课堂信息环境是关于教学活动中的知识信息、教学活动信息的来源、传递和加工状况与条件的总和。信息环境的建设强调通过设计问题情景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形象的教学信息,并且重视信息的反馈和调控,这样有利于整个课堂生态系统进行信息及时、全面、多向的流动,提高信息的传递和接受的质量。课堂社会心理环境

9、是指从情感维度看课堂教学运行中师生综合的心理状态。日本学者片冈德雄从社会学角度,根据课堂内人际关系的作用将课堂社会心理环境分为支持型和防卫型两类。支持型课堂社会心理环境的特征是“自信与信赖”、“宽容与互动”、“自发性与多样性”;防卫型课堂社会心理环境的特征是“恐惧与不信任”、“控制与服从”、“策略与操作”。 课堂生态系统研究的重点是各个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即课堂内有机体和其周围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的相互关系。课堂中的有机体是从事教和学活动的主体,即教师和学生;非生物环境为课堂生态环境;至于生物环境,对于任何一个教师个体或学生个体来说,其他教师和其他学生都构成其生物环境。因此,在课

10、堂生态中,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就表现为教师和学生与教室环境的关系,生物和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就表现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所以,课堂生态研究的重点是课堂生态中生物和生物环境之间的因能量流动而形成的关系,即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着重研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教与学的活动而形成的结构、功能及其优化和调控。 二、当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课堂生态失衡情况分析 (一)课堂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的失衡 从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授课情况来看,班级规模都在百人上下,严重超出生态系统资源的承受力,使得每个学生的教学资源占有率低,违反了教育生态学中的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造成了学生生态主体

11、生理与心理压力的增加,其结果不仅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的消极被动会反作用于教师,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动力会大大减退。另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多采取“秧田式”的座位编排方式,从空间特点上突出了教师居高临下的地位,师生双向交流难以展开,这些因素的存在不利于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生态环境的形成,影响了学生信息接受的效果,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效果。 (二)课堂教学运行中教与学的失衡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仍采取“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模式,课堂教学的重点仍放在知识讲授上,而且不管知识新旧与否,有用与否,适合学生与否,教师只管一股脑地倒下来,课堂成为教师倾倒知识的一个场所,既

12、缺乏平等对话,也没有经验共享,课堂的运行演变成教师的独角戏,整齐划一的作业和标准答案使课堂在教师的完全操纵下向预定目标进行,多数学生懒于思考,思维独立性尤其是批判性较差,从众心理突出。 (三)课堂内知识的学习与课堂外实践的脱节与失衡 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向性,实践特征尤为突出,内化于心的知识并不牢固,需要外化实践的检验才能真正为学生所接受并形成自己的思想政治品质。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采取的是课内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外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的现象较为突出,形成了生态学意义上的“花盆效应”。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与花盆一样,是一个半自然半人工的小生境,在空间上有局

13、限性,还要人为地为之创造适宜的环境。由于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不能有效衔接,仅从书本到书本,从而使教学内容更注重学术性而忽视现实性,加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相对缺乏,无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师生双向互动的缺乏与失衡 在课堂生态中,教师与学生是其中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最活跃的因子,在其他环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师生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即双边活动的水平直接影响着课堂生态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平等与互动的,即教师要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评价者,还要尊重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中留有足够的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中实

14、现思想的升华和知识的积累。而现实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多是“主从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只是将条理化、逻辑化的静态知识体系作为现成的东西传授给学生,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少,只能被动地接受,内化的效果差强人意。 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堂生态的优化与调控 课堂生态作为一个系统,保持系统平衡才能产生整体功能的放大效应,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发展人、完善人的教学目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在动态平衡中求发展的过程。优化与调控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堂生态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基本途径,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营造参与式的课堂生态环境 通过问题启发式、研究式和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形成参与式

15、的课堂生态环境。在教师与学生不断的互动、交流、点评和互动式答疑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营造参与式的课堂生态环境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在教学方案设计中要考虑课堂教学中不同环节的时间分配,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对于需要重点精讲,学生似懂非懂的内容应该注意把握理论的深度,结合启发式教学允许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与观点,增强记忆,活跃思维。对于学生已经熟悉的内容,注意其实践环节的设计,使其真正能够“内化于心”。对于课堂教学时间方面的不足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进行延伸,特别是QQ、E-mail以及博客等网络通信平台,克服师生之间因为课堂时间的刚性局限导致的

16、交流障碍,满足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需求。其次,在课堂教学运行环节的设计上要结合教材设计一些具有关联性、针对性和有张力感的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求解的渴望和思考的冲动,在问题的引领下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力争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营造参与式的课堂生态环境,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能力,因为一旦加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力度就容易引起课堂秩序的混乱,而生态课堂应该是组织有序的系统,教师需要合理调控教学情绪,增强课堂管理控制力,确保生态课堂教学的有序性。这样,通过兴趣激发、质疑引导和教师的适度帮助,加大学生课堂参与的程度,从而最大可能克服大班额教学的负面影响,保持课堂生态主体和课堂环境的关系的平衡,以实现

17、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二)转变教师角色定位,主动建构和谐的课堂生态 课堂教学生态中,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生态的主导者、设计者和组织者,而且还是学生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和信息的咨询者。从课堂生态的视角出发,教师应转变作为课堂上灌输者和垄断者的角色,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咨询者、督促者和组织者,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个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主动建构和谐的课堂生态,让学生体会到学的快乐而主动地接受教学信息。在这个探求知识的情境里,师生既能够共同历经山重水复的问题迷惑,又能共同拥有柳暗花明的发现惊喜,真正实现课堂生态中每个主体的生长和发展。

18、(三)构建师生平等互动的课堂生态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生态运转和发展的基础。在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课堂中,教师因子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与控制者,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就必须尽最大可能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构建师生平等互动的课堂生态关系,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课堂生态意识。教师生态主体要对学生关爱、尊重、期待和宽容,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生态心理空间,真正实现师生生态主体之间平等对话、沟通交流和融合汇聚。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和人格修养,更好地认识、了解学生的需求。在“备好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备好学生”,育之以需,从学生兴趣出发组织教学内容,精心安排,丰富互动环节和内容。第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