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知识产权教育中的热点问题探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63720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知识产权教育中的热点问题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校知识产权教育中的热点问题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校知识产权教育中的热点问题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知识产权教育中的热点问题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知识产权教育中的热点问题探讨.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校知识产权教育中的热点问题探讨 当前或今后社会对知识产权人才有什么样的需求? 刘春田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 社会对知识产权人才需求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应用型人才,一类是研究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随着我国社会的开放程度,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企业、政府、公民个人和社会团体不仅不断生产出日益丰富的新知识,而且也不断引进日益增多的知识与技术,这些知识的广泛传播与应用,将带来大量的社会财富的增值和财富的流转,随着我国企业,个人财富的不断增值和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知识财产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知识产权将越来越重要。这需

2、要大量的知识产权事务和服务供给、律师业务、专利代理、商标代理、版权贸易、专利许可证贸易,侵犯知识产权法律诉讼、企业知识产权的申请与管理,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事务,知识产权政府管理、知识产权的行政执法,知识产权司法等,需要一大批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我国已经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期,这种需求对于百年树人的教育工作来说,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研究型人才主要指从事立法和研究性工作的高端人才。他们是应用型人才的理论后方和精神家园。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乃是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战略提供智库,脑库。知识产权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战略问题。为了给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科学发展提供优越可靠的制度保障,为使我国社会得以长治久安

3、,为使我国在国际经济的竞争,政治的斗争中获得更多的主动权,国家必须做出具有远见卓识的安排,下决心,下大力气培养一批知识产权高端人才。组织优秀的人才对知识产权问题进行细致的,艰苦的、长期坚持不懈的深入研究,要研究知识产权制度的发生,发展历史,研究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制度,为研究知识产权理论提供科学的方法和知识体系,研究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与社会功能,研究知识产权制度对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的贡献究竟有什么不同,研究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究竟应当采用何种知识产权制度才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研究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和策略,研究我国应采用的战略和策略,研究我国各项知识产权制度的具体设计问题,

4、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科学发展,才能顺利建设创新型国家。 郑胜利 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秘书长 1企业与研究机构需求知识产权经营管理人才 依靠科技进步是企业和研究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知识产权的创造,使用,管理和保护必将成为企业的中心工作。因此,每个单位都必须组建一支与企业发展规模和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知识产权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2需求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与执法人才 我国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人才主要包括知识产权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审查及技术辅助人员及相关执法人员,除了需掌握知识产权基础知识外,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和审查人员还需具备一定的理工科知识,执法人员则需具备与其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实体法

5、和程序法)知识。 3需求知识产权司法人才 对于知识产权法官而言,不仅应掌握知识产权法,还应掌握诸如民法,程序法,行政法等法律法规,具备一定的理工科、管理学知识也是十分必要的。 4需求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专业人才 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专业人才应当包括(但不限于)知识产权律师、专利代理人、商标代理人、版权经纪人和技术经纪人等。 5需求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培训的师资队伍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高等学校现有知识产权专业师资约500人(包括兼教其他课程),我国未来五年至少需新增知识产权师资2000人。 6需求知识产权制度设计与理论研究人才 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深入实施,我们面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一

6、批从事理论研究和制度设计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对知识产权基本理论,国际知识产权发展趋势、国家知识产权制度体系、推进知识产权战略举措等进行前瞻性的研究与探讨,为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提供指导,这些高层次专业人才主要应分布在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知识产权研究机构、立法部门和高等学校等。 吴汉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 1知识产权人才应当是复合型人才 知识产权归属于法学,但与管理学、经济学、技术科学等有着交叉和融合。因此,知识产权人才应当具备多种学科的知识背景。他们除了掌握法学的基础知识外,还应当能够理解文、理,工,医,管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前沿,动态,成为懂法律,懂科技,懂经济,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2知识

7、产权人才应当是高端型人才 知识产权跨学科的特点,意味着单一的本科学历根本无法实现知识产权专业的目标要求,要使知识产权人才有较高的起点,较广博的知识,双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等高学历人才应当成为今后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主流。 3知识产权人才应当是应用型,国际型 知识产权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立法、司法机关,行政管理部门、公司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等对知识产权人才有着广泛的需求。这些单位和机构注重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能够熟练处理各种知识产权实务问题,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产权协定的达成,知识产权制度呈现出国际化、一体化的趋势,知识产权领域的对外交流日益频繁,这就要求知识产权人才还应是具有国际

8、视野,熟悉国际规则,能够处理国际事务的国际型人才。 张平 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 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有一定基础,但距离在国际环境下高水平实施知识产权创造、应用。管理与保护的需求还非常不足。从市场驱动型知识产权制度对人才结构的未来需求出发,我认为需要培养以下几种人才。 1以法学,经济学为基础的理论研究人才 随着知识产权对市场经济重要性的增加,发展中的中国知识产权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一批从事理论研究和制度设计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对知识产权基本理论,国际知识产权发展趋势,国家知识产权制度体系,推进知识产权战略举措等进行前瞻性的探讨与研究。由于这部分人才主要从事知识产权制

9、度设计与理论研究,数量不必很多,但综合素质要求极高。 2以法学,经营管理学为基础的企业高级主管 高级管理人员在从事知识产权管理时,往往要承担判断形势,作出决策等重要管理责任,他们的知识产权意识和水平往往直接影响一个单位或地区的知识产权意识和水平。而我国多数企业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还没有意识和能力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参与市场竞争。目前,仅有一些大型的高新技术企业设置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人员,众多的中小企业在此方面,不是没有意识,就是没有能力,仍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知识产权的劣势。因此,这部分的人才需求将是大规模,高层次的。 3以法学、科学技术、人文学科为背景的法律服务人员 在企业尚不

10、具备建立自己的法律部门的情况下,应当依赖于较好的社会服务体系,比如,专利文献检索,专利必要性评估,公共调查,文化产业经纪人。未来市场对于精通知识产权诉讼或者非诉讼业务的知识产权律师,专利代理人、技术经纪人以及版权和商标代理人的需求将是巨大的。 4以法学、外语为基础的各类国际知识产权组织的职员 我国在构建了一套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时候,没有做到及时培养和储备有效执行这一制度的人才资源,致使在我国人世后面对大量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公共政策建设,产业发展战略、诉讼实务应对等方面严重缺少知识产权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同时,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发展方面的矛盾日趋尖锐的局面

11、下,处于弱势的发展中国家应该尽可能争取可以参与国际活动和决策的机会。 徐友军 深圳市知识产权局局长 需要培养能参与全球经济实战型的人才。目前,深圳的知识产权界有这样一个现象,一方面申请的专利很多,而中介有能力代理的却很少。例如,2018年,深圳共申请15000件专利,由深圳的中介做的只有5000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认为是人才稀缺。同时,存在低水平低层次的竞争,高端的做不了,低端的争着做,而且有互相压价的现象。 据我们统计,知识产权学院毕业生是供大于求,找工作非常难。而企业却求贤若渴,相互挖墙脚,争人才。一方面是专利代理量2/3的外流,另一方面却是知识产权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我的结论是,目

12、前,法学院培养的知识产权人才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需要,实战型人才严重匮乏。 知识产权教育的对象是谁? 邓军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每年有数百万青年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在大学阶段对这些学生进行普及型的知识产权教育,使他们树立尊重知识产权、运用知识产权规则的基本观念和能力,对提高我国社会整体知识产权意识水平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郑胜利 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秘书长 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分研究型人才和实务型人才,两种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应有所不同,研究型人才毕业后主要从事大学的教学工作和某些研究机构的研究工作,这种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小,主

13、要通过博士研究生教育来培养,实务型人才毕业后主要从事知识产权法律实务工作,如专利律师、企业法律部专业人员等,这种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大,主要通过第二学士学位和法律硕士教育来培养。这种实务型人才的培养在国外有个名词叫professianal education(暂译为职业教育)。 罗东川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宣副主任 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基地应当在学校。建议在所有高校开设知识产权必修课,要求文理科学生了解知识产权的必备知识,掌握知识产权的基本知识应当作为大学生的必备素质。在具备条件的高校,尽快开设知识产权双学士和硕士学位课程;在有条件和发展基础的高校,设立博士点,加大高层次人才

14、培养的力度。考虑知识产权与对外经贸关系的紧密联系,建议选择优秀人才到国外深造,为维护对外经贸关系中的国家利益,应培养具有处理国际纠纷能力的人才。 王正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荫司长 现在中国知识产权教育方面,最需要接受强化教育的有四种人。 1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 知识产权对一个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我们国家要实现知识产权战略,没有企业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且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体现者也是中国的企业。 2地方官员 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过程中有许多的弊病,地方上对于鼓励知识产权发展的政策官员对知识产权的了解不是很多,经常被人钻空子,例如,申请专利方面等等。 3记者和书刊的编辑 我有一次在一个报

15、纸写一篇文章,是关于知识产权工业品外观设计的,我写过一个词,知识产权工业品外观设计的所有人,报纸登出来写成“全部人”,所有不就是全部吗?我说编辑要懂一点知识产权,不然要闹笑话。我们要在一个地方说错了,可能是一二百个人的事,但书刊编者说错了那就是几千万的人。 4消费者 他们经常被人忽悠,以前中国消费者有时候不清楚,报纸一宣传,比如说千手观音,一个学生注册了这个商标,希望通过这个商标发财,到处去问,我这个商标值多少钱,最后问到地方工商局,他说你这个商标的潜在价值是40。万元,这个学生晚上睡不着觉,到处想卖这个商标,这是不大可能的。现在大家意识提高了,中国消费者要提高意识。这对整个中国的知识产权是非

16、常重要的。 冯晓青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 值得注意的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人才培养谈论得比较多的是“复合型”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无疑是一种高素质的人才,这种人才在社会中具有适应面广,适应能力强等优点。 由于知识产权是一个跨越多个学科的专业,涉及到法律、科技、经济、管理、文化等多学科内容,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面更强调这种复合型模式。然而,由于接受知识产权教育的学生知识背景的局限性,很难在有限的几年时间内让他们既掌握法学和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又精通理工,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知识,而往往只能在掌握法学和知识产权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其中的一些方面有所突破。也就是说,尽管知识产权是

17、一个涉及面很广的学科领域。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却不是全能人才的培养,有必要根据各高校的特色而将其定位于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 根据某些学者介绍,上海大学着力培养高水平的专利代理人同济大学招收知识产权硕士生和博士生,培养能够解决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的高层次人才,复旦大学则侧重于培养知识产权理论人才。据悉,有的学校为了使学习知识产权的研究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复合型人才”,在有限的三年中将学习课程一分为三法学类、管理类、理工类、这样的定位很可能使学生难以获得,专长。 张玉敏 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主任 知识产权问题涉及到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强调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正确的。也正因为知识产权涉及到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18、,所以,复合型人才的类型也应当是多种多样, 我们要在国际和双边谈判中维护国家利益,需要高水平的法律和外语复合型的人才我们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对外贸易,需要高水平的法律,贸易和外语复合型人才; 我们要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需要法学和管理学复合型人才以及技术知识和法学的复合型人才,我们要从事知识产权理论研究,为国家的知识产权政策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持,需要法学和哲学,管理学,经济学的复合型人才 从需要方面观察,当然是知识面越宽越好。但是,人的精力有限,能力有限,不可能通晓社会需要的各种知识。因此, 我们必须有所选择,有所舍弃,个人知识面的欠缺,可以而且应当通过团体协作

19、来解决,我认为,硕士层次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应当是法学外语技术文学哲学管理学法学是专业基础,除知识产权法外,民法最为重要,此外,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都应当给予充分重视。外语是工具,知识产权问题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无论搞研究还是从事实务工作,都需要高水平的外语能力。其他知识,则应当根据个人的情况和工作需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地去发展。因此,对生源的知识背景要求,也应当多元化。 石小梅 中国专利代理(番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我觉得学校给予的就是基础知识教育,包括法律基础知识的教育,你真正要适应工作,还是要到工作实际当中去锻炼。我觉得基础知识的教育特别重要,是培养除了他懂得的基本的东西之

20、外,是一种学习方法和本身的能力。系里做了一个毕业生的调查报告,80以上的毕业生从业以后和所学的专业是不对口的,学校给你的就是基础知识的教育,你学了不管多少东西都是要走向社会,要应用,所以,我觉得,学校再怎么设置专业也可能不和实际接轨。你要用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这就是学校给你的本事。 就业后的再教育,也是相当重要的,学校的培养给了你基础,真正适应工作的要求,大量的还需要在今后,我觉得大学不管是在哪一级,还是把专业的基础知识打得牢一点,这样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才会更强。 对于再教育的问题,也希望高等院所给予更多的重视。人民大学做得非常好,他们在香港城市大学办的法律培训,从我的经历来看,我

21、们公司至少十个人在城市大学业余时间念法律,基本上拿到了学位。我们那里也有在北大念的。这个方式是非常好的方式,学生不能给家庭造成太大的负担,24岁左右就可以工作了,一边干一边学,自己去交学费。这都没有问题,学习目的明确,就是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也节省时间,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 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需要什么样的培养模式? 刘春田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多元格局,还处于探索阶段。 1从高等院校的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看 多元模式符合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的不同需求。但是,无论何种人才,都离不开基础教育。本科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各国教

22、育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都非常注重本科教学工作,总的原则是本科教育应当厚基础、宽口径。有些国家甚至在本科教育中只设文学和理学,法学则通常属于研究生教育。我国本科专业划分已相对较细,法学为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较为成熟的是第二学士学位教育,是非法学专业的学士学位获得者,尤其是理,工、农、医专业的毕业生,再经系统的法学教育,成为具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构成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既可以胜任与技术有关的专利工作,也可以从事律师,司法工作。这类培养模式可以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知识产权应用型人才,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学校的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是较为成功的。不足之处,是学习者只能获得学士学位。如果能在

23、课程中适当施以研究生的教育元素,最后撰写硕士论文,授予硕士学位,则这种教育模式会呈现出新的生命力。 如果要培养研究型人才,实践证明,应主要从经过本科法学系统训练的人员中和一部分知识产权应用型人才中选择,再经规范的高端学位教育和博士后研究,才有可能使其胜任。 目前,有几所学校在试办知识产权本科教育,这引起诸多学者的关注与质疑,我们认为这种尝试是有价值的。人们可以有不同的议论,但应当尊重和研究这种试验,期盼他的答案,当然也可以有质疑,有试验者认为,设立知识产权本科专业不是对法学本科专业的再细化,而是使之成为独立于法学之外的新的本科专业。但是,试点中的知识产权本科专业,所开设的主要是法学课程(以教育

24、部法学十四门核心课程目录为准)。特别之处,是列出了理工科的一些课程,比如,生物工程,化工基础,电工和电子技术等。这些本是其他专业的课程。在这些课程中,没有一门课是知识产权专业所独有的。我们支持和期望试验者能拿出“知识产权专业”所独有的课程群,它不同于法学专业的课程构成,以便能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可以支撑一个新的专业的存在。若不能满足这起码的硬件条件,那么,这个新的专业的存在,就难有坚实的基础。 2从改革开放后我国法学高等教育在本科培养模式上曾经走过的弯路看 除了已有试验的学校之外,设置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应当慎而又慎。我们绝不一般的反对同仁作任何新的尝试,但我们也有责任提醒同仁,我国法学高等教育20

25、世纪80年代曾先后设置国际法、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涉外经济法,劳动改造法等作为本科专业,但这样做无论在逻辑上还是事实上,都被证明是不可取的,我们相信,如果不吸取教训,就会重复历史的错误。再则,从我们对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我国港、台地区的同行进行考察和了解,没有哪一个国家设置有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即使在一些偏重于知识产权专门研究教学的机构,也不例外。比如,德国慕尼黑大学,它的知识产权教授主要就是马克斯一普朗克知识产权研究所的研究员,但其也只是招收知识产权法学博士生。再比如,美国富兰克林一皮尔斯学院是知识产权的专门学院,但其专业设置上也就是

26、知识产权专业硕士。这些当然不是中国就不能办本科知识产权专业的理由,只是提示大家作为参考。 我认为,对现有的各种模式,都不宜武断的肯定或排斥,应当进一步调查研究,作相应的探索与改革。可以利用现有的人才培养结构,吸收国外的经验,摸索知识产权专门人才的培养经验。 邓军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我国现有知识产权专门人才的储备与现实需求相比存在巨大缺口,高素质,复合型,能够灵活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规则的高层次人才尤为稀缺。缺乏合格的知识产权专门人才是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知识产权竞争中处于劣势的重要原因。知识产权专门人才的培养,需要打破我国传统的学科界限,需要改变目前大学知识产权教育重理论

27、、轻实务、重法律知识教育、轻管理和科技素质培养的局面。 张玉敏 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主任 对于本科知识产权专业(或者知识产权法专业),我个人持否定态度,大学专业设置是人类在知识领域分工合作的体现,但是,这种分工必须以知识的研究对象为基础,以不破坏知识的内在关系为准则。大学在专业调整和设置问题上必须慎重,必须持科学的态度,必须尊重知识自身的体系性和内在关系,必须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正确处理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法学分专业办学的做法,破坏了法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将作为整体的法学知识肢解为相互独立的不同专业,导致本科教学质量 以明确化和规范化。此外,各级政府均

28、设立了专利工作专项资金,我们认为可从中拿出一部分作为知识产权专门人才的培养资金。 徐家力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主任 完善我国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应当在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进行,其基本思路是坚持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打通本硕阶段的人为间隔。因此,在现有培养模式基础上实施7年制知识产权复合型本硕连读改革,应当是一种较为可行的培养模式。7年制知识产权复合型本硕连读改革的内涵是 在完成法学和法学以外其他专业学习基础上进行知识产权方向法律硕士阶段的高层次学习。该培养模式的具体培养方案可做如下设计 第12学期以通识教育为主,完成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外语、计算机、体育、军事理论等大学生必须修读的公

29、共必修课程,第38学期完成法学专业和另外一个本科专业的课程学习,第9学期进行法学以外相关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第1011学期进行法学专业实习,以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单位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并以知识产权相关内容作为实习主要内容,第1214学期进行知识产权加深阶段学习,包括研究性学习和实务训练,完成法律硕士学位论文。 7年制知识产权复合型本硕连读模式的可行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该模式将知识产权本科阶段的知识定位于以法学和法学以外其他专业相复合的基础上,一方面明确知识产权的法学属性而不单独设置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另一方面实现了法学与其他专业的知识复合,满足了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知识复合型的要求。现有的培养模式大

30、多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 其次,该培养方案将本科与研究生的学习相结合,满足了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需要深入学习的基本要求,能够弥补目前一些院校单位只能培养知识产权本科人才而不能为这些人才提供高层次学习的不足。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显然不能局限于本科阶段的学习。一方面是因为本科阶段学习时间较短,另一方面本科人才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不能深入了解知识产权相关问题,因而其学习缺乏深入性。 第三,该培养模式加强了实践教学,重视理论忽视实践是目前知识产权教育的不足之一。培养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首先应当是实务人才,为此学生必须进行深入的知识产权实务中,由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具体问题并解决该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培养模式共安排3个学期的专业实习,其中第一个专业实习期间为一个学期,法学专业实习时间为1年,大大超过了目前绝大多数法律院校23个月的实习安排。之所以可以安排如此长的专业实习时间,是因为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合并部分公共课程,可以压缩出一定的学时供学生参加专业实习。第 2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