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电子产品制作工艺》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64920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电子产品制作工艺》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职院校《电子产品制作工艺》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职院校《电子产品制作工艺》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电子产品制作工艺》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电子产品制作工艺》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职院校电子产品制作工艺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为了解决“电子产品制作工艺”存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陈旧、工艺落后、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和教学效果不好等问题,提出了发散性思维运用、基于任务驱动式项目法教学和校企合作开发教学资源等教学改革措施,旨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1 引言 电子产品制作工艺课程是我院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技能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之一,是面向电子制造业、电路设计与制板、现代电子设备的管理与维修等就业岗位群的、重要的实践技能性课程。其课程目标为培养学生掌握电子产品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关键工艺技能掌握电子产品生产制造的工艺流程及各流程环节的工艺技术和工艺

2、规范,能够进行产品工艺文件的编制和基本的工艺技术管理。传统的学科教学体系更多地侧重于知识构成的要素,将制造产品过程中用到的各种工艺要素分割成一个一个的知识点,包括焊接工艺、检测工艺、安装工艺、调试工艺等。目前,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教学内容陈旧、工艺落后。课程内容多数描述概念,比较抽象,主讲教师都没有电子产品生产实际经验。面对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教师纸上谈兵,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效果不好。不能较好的适应当前电子行业发展的需求。教学方式比较陈旧。沿用传统职业教育教、学、做三步式的学科课程体系。学生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特长,其主观能动性也得不到充分的调动,思维得不到充分的发散。

3、实验实训设备无法展现现代电子产品生产制造工艺的全流程,也难以达到各流程环节工艺技术的需要,与现代电子制造技术不能形成紧密衔接。教师只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板书、实验、多媒体,导致学生的积极性较低,能力培养效果不够理想。 2 “电子产品制作工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发散思维在电子产品制作工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它是从问题的要求出发,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具有多样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等主要特点。电子产品制作工艺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借鉴(运用)发散性思维,将其用于开拓教学思路,拓展实践性技能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由此来提高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学效能,提升高职

4、学生的专业技能,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形成,为寻找一条校园教育通往电子工程领域的快速通道扫除障碍。运用发散性思维式教学后,可以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将发散思维方式与技能课程的教学有机结合,可以开拓教学思路,拓展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实践技能性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从课程内容和结构的构建、教材的更新、师资的结构、课程教学资源的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构建优质实践技能课程。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任务驱动式课程设计理念。项目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基础上的现代教育的一种形式,它以大生产和社会性的统一为内容,以将受教育者社会化,以使受教育者适应现代生产力和生产

5、关系相统一的社会现实与发展为目的,即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电子产品制作工艺课程以实际的工作项目为教学载体,使学生在真正的工作中掌握电子产品制作工艺技能和工艺管理的方法。把教、学、做的学科课程体系改变为项目引领的课程体系。目前我院电类专业实现了项目教学法教师方式,在入学后进行电子制作项目制作、调试、设计并制作等环节,如小功率直流电源安装及调试、爆闪灯安装及调试和小苹果音箱制作及调试等项目,培养学生对电子产品产生兴趣,入门-感兴趣-热爱电子行业。从引进项目教学法以来,学生普遍反映对电子产生较浓厚的兴趣。 采用基于电子产品制作工艺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三位一

6、体”教学理念,实施以行动为导向,以电子产品制作工艺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以电子产品的设计、装配、调试、测试、维护、管理等主要岗位工作任务为驱动,分解教学任务,确定教学单元,运用案例分析、项目教学、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现场教学、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做到学生、学院和社会三方受益。 依托校企合作模式,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如今,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及实训实习场地,已在各个高职院校广泛开展,学校可以利用企业资源进行课程开发,包括师资力量、教学项目、实践技能考核等方面进行合作开发。以我院应用电子技术SMT专业为试点,与江西联创电子校企共建SMT实

7、训基地,建立了以企业生产车间,加工电子产品。其中,学生在校期间先学习理论知识,然后上岗前由企业工程师进行岗前培训,合格后方可上线操作。企业工程师为学生进行理论授课,企业也为学生提供了岗前实习机会,取得了双赢。 3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电子产品制作工艺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此教学改革不能仅满足学生了解电子产品制作的过程,完成一些仿照式的焊接训练或简单的布局、布线方面的设计要求,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真正学到实际生产实习需要的关键知识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我们旨在通过这些改进措施能使学生对于电子产品设计、制作充满信心,为学生为今后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践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更好地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服务,让学生真正体验电子工程师的真正产品设计制造流程,培养工科学生工程素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