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64963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教育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职教育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职教育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教育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教育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职教育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校企合作是现代高职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高校而言,校企合作最重要的职能就是培养创新人才。目前,校企合作还面临着诸多难题。为解决这些难题,我们必须改变企业原有的盈利方式和高校传统的教育机制,寻求双方最大利益的结合,完善双方合作的利益驱动机制。 1校企合作的动力 校企合作中高校的动力来源于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及毕业生高标准的要求,而走与产业界合作进行教育是提高科研成果开发转化的基础和人才培养质量、锻炼高水平师资队伍和提高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总体说来,对高校而言,校企合作是为了实现高等学校的最重要的职能培养人才。对高校而言,企业的环境对高校

2、实现人才培养是十分理想的实践基地,因而在校企合作中,高校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校企合作中企业的动力来源于对廉价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掌握挑选未来雇员的机会以及建立职工继续教育体系的需求。廉价的高素质劳动力对企业而言意味着更大的利润。在美国和加拿大,校企合作教育学生的工资一般是相同岗位长期雇员工资的60%左右,而企业对校企合作的学生都“物尽其用”,对他们和正式雇员的要求是一样的。企业在使用校企合作学生时就可以对他们直接进行考察,优秀的学生毕业后即被直接聘用。企业通过这个途径获取即时可用的人才就节省了一笔培训费用。另外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企业面临的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企业雇员必须不断的“充电”才能跟

3、得上市场的变化,促使企业不得不正视合作教育的问题。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一方面表现在它们自身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干部培训工作,把教育作为它们战略发展的重点并列入规划中,而且建立自己的教育体系和规范化教育教学的正常秩序;另一方面表现在它们已经建立企业参与高校培养过程的合作体制,并对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原则性的指导,提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和相应的条件。 校企合作是通过学生来实现的。我们通常都是从高校与企业两个方面来考察合作教育,往往忽略“学生”这个非常重要的主体。利益原则也是学生动力的来源。在校企合作中,学生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1)取得一定的报酬,以补充学习费用的不足;2)获得工作能力、工

4、作经验,为就业做铺垫。经济因素是吸引学生参加校企合作计划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统计校企合作中学生的经济收入是合作教育学校要做的重要工作,也是宣传合作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内容。校企合作在国外也被称为“以就业为导向的合作”。在高等教育中,校企合作是与就业关联最密切的一种教育模式。校企合作中的毕业生就业能力比较强,就业率比较高。这是校企合作结果的一个基本事实,也是校企合作的优势所在。可见,强烈的利益驱动机制是校企合作的动力所在。高校参与校企合作是为了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是为了获取自己发展所需的人才。二者的结合点是学生。学生参与校企合作则是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和提高就业能力。 2校

5、企合作面临的难题 2.1高职教育管理体制不协调 我国职业教育有完备的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但在管理体制上一直没有统筹协调起来。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象我院一样由中等职业学校升级后的高职院校,难以立刻摆脱中职教管理的模式。 2.2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脱节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模式建立最初是以中职教育为主,学科分类过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及规模扩大,经济活动的周期性特点凸现出来,而高职的专业设置未能随之调整,使学生的理论与生产实践脱节,专业技能素质与企业需求不能对接。人才培养空白地带的存在标识着学科专业体系已落后于社会经济的需求。 2.3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职教实

6、习基地欠缺 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直接联系的特殊性,决定其教学、实习设备硬件必须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目前高职教育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教育实习设施落后于时代,这更使高职教育陷入难与经济发展直接配套境地。 2.4现有的高职教育师资结构不完善 高职教育的师资是制约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大多数高职院校中的教师年龄较轻、学历偏低、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手段落后,专业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失调。 3校企合作的实践 3.1教学改革和课程设置建设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建设对教学改革与课程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开阔思

7、维,培养创新能力。要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坚持以技能为中心,专业课、文化课为技能课教学服务,加强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强化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在实践教学中融入企业模式和企业文化,使学生在实习实训中得到充分锻炼,掌握本专业涉及的相关岗位的基本技能。同时,开展产学研、产教结合的活动,使学校资源和企业资源有机结合,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课程设置方面,邀请企业资深专家及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参与在内,依据地方经济发展状况、企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状况及基本要求、学生的实际水平,开设必要的文化课和专业课,避免开设课程过多过深,针对性不强。同时,在选择教材方面,尽量选用根据地方产业编写的相关专业书

8、籍。 3.2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职业教育显著的特点是突出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其标准是“学会做”。因此,传统的考核形式单一的笔试已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必须对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改革,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校企双方的互赢互利。具体的作法为1)考试方式以操作和口试为主,笔试为辅,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考核评价,突出对学生把握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测定;2)考试内容不仅包括理论知识,还应包括技能测试;3)考试成绩采取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 3.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要想达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9、,培养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样,教师才能对学生将要从事的工作岗位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获得较高的综合职业能力。 3.4建立实践教学质量制度保障体系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就是实践教学,使学生深入企业,顶岗实践,接受行业一线的训练,加强对专业岗位的认识及岗位技能的掌握。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必须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如学生实践管理条例、实践教学管理办法等,明确规定学校和企业在实践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学生在企业实习培训时应遵守的制度并依法加强对学生的保护工作。 3.5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建设还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即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既要取得学历证书,还要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