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初探.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65028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职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职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初探.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职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初探 教学团队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保证,是进行专业发展、校企合作、产学研发展的保障。文章分析了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结构和存在的不足,并对如何改进进行了初步探讨。 杨远新(1973- ),女,山东禹城人,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山东 济南 250022)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强调高职教育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育部的有关文件中指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进行专业发展、校企合作、

2、产学研发展的重要保障。 团队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根据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团队的目标就是立足山东、辐射全国,培养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的物流部门从事一线操作和基层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物流管理专业的团队应该包含企业人员、专业教师,并且是各有所长、团结、高效率的双师队伍。本文中所涉及的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团队,包括专业基础课程教师、专业课程教师。 一、我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结构现状 我院的物流管理专业成立于2018年,伴随着国家大力发展物流产业的时机而成立。其每年招生人数在200人左右,每届有四个教学班,教学团队由8人组成。其中一位教师承担超市

3、实训,一位教师承担ERP实训,从师资比例上看,专职教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从年龄分析,团队的年龄从38岁到26岁,是一支年轻的队伍,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老中青梯队。从职称结构分析,其包含5位讲师、2位助讲和一位助教,没有副教授和教授,职称偏低。从学历来分析,4位硕士和4位在读研究生,学历能满足教学要求。从学缘结构分析,专业教学团队中教师涉及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人力资源、信息管理技术、计算机等多个学科,学缘结构较为合理。从双师结构来分析,3位教师都有几年的企业工作经验,1位教师一直担任超市经营工作,没有企业兼职教师,所以“双师结构”不太合理。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没有专业带头人,专业建设工作主要是系

4、主任负责,同时有一位临时负责人。 二、教学团队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团队是个年轻的、有责任心的、敬业的团队,但是因为成立的时间较短和其他诸多因素,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协调配合的、高绩效的团队。 1.团队目标需要进一步明确、细分。目标决定了团队奋斗的方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否要从“面”到“点”,还需再进一步明确、细分。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包含仓储、运输、配送、采购、货代等几大环节,有冷链物流、快递、医药物流等行业物流。我们在教学时,着重课程体系的完整性,也就是着重“面”的培养,没有重“点”的培养方向。现在有的学校单独设有运输专业,针对目前学生在校时间只有2年多的情况,我们是否对专业进一

5、步细分、如何细分,这个“点”如何确定,还有待商酌。 2.教学任务繁重。教学任务繁重导致难以保证教学质量,无法进行科学研究,团队内部的切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为只有8位教师从事整个专业的授课,并且随着学院的课时改革,鼓励教师多上课,每位教师的周课时将在20节左右,每学期将担任2门以上课程,很少有两位老师承担同一门课程。整个教学团队内部相互独立,无法在内部形成相互切磋、相互学习的氛围。教师自身知识和教学方法、技巧的提高主要靠自我摸索或者通过网络学习,团队的作用表现得不是很突出,这就会导致教师没有团队归属感。高校教师应该是一位教师一个主要方向,这样可以做到深度,而不仅仅是泛泛的广度。目前现状是一个

6、教师很多方向,每天疲于备课、上课,根本没有精力去深入地学习,这就削弱了教师的知识含量和研发力量,从而削弱对社会的服务性。同时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教师对提高自己的双师素质、进行专业研讨、企业顶岗实习的主动性减弱。 3.教师的自主性太强。高校教师是高知识层次、高素质的群体,为了鼓励其发挥创造性,从事科学研究一般自主性、独立性较强。我院在目前情况下,教师以授课为主,自主性太强就会表现出种种问题。现在课程的教材选取、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实训内容和作业布置、考试的试题和阅卷都是由授课教师自己决定、自己安排,也就是说教师自己制定标准、自己执行、自己考核,所以存在着大纲不合理

7、、教学计划随意性较强、教学内容不能完成、教学方法不适合等现象。教师的授课质量很大程度上依靠教师本身的责任心和素质。教师的自主性强使整个团队较为松散。 4.教学机制影响团队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健康发展。第一,现在学院没有成立有关教研室,主要是在系主任的领导下进行工作,存在有事聚一聚,没事大家各忙各的情况,教师之间关于探讨“如何授课、如何教”力度不够,主动性较差。第二,着重个人激励机制而缺乏有效的团队激励机制。建设一个专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团队的协调、配合。目前缺乏激励团队的考核机制和奖酬机制,各任课教师单打独斗,达不到课程有机配合。第三,对教师考核标准滞后。既然目前教师的任务首先是“教学”,那么

8、教学质量应该是最重要的,绩效考核应该侧重于教学质量。虽然很多教师承担着教学之外的工作,教学和其他工作的评定还是应该严格分开。 三、物流管理专业团队建设的建议 1.树立远期和近期目标。明确的目标可以使团队成员明确奋斗的方向,增强责任感和团队的凝聚力。首先是进一步确定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是否需要专注一个“点”,如果需要,这个“点”该是什么,还需要经过周密的市场调研来确定。其次,针对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明确远期目标是什么,比如,在五年内把物流管理专业团队建设成国家级教学团队,三年内把物流管理专业建成山东省内一流专业,二年内专业教师都需要到企业顶岗实训一个月,一年内使一门课程成为省级乃至国家级精

9、品课程。所有的都需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制定相关的实施步骤,再就是按照步骤执行。同时,要制订专任教师提高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和企业实践经验的计划。 2.充实“双师”队伍,提高“双师”队伍素质。目前团队规模较小,并且缺乏企业兼职人员。鉴于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新易泰物流班”,可以聘请该企业的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同时为其他班级授课或者就有关专题举办讲座。另一方面,建议从其他高职院校高薪聘请兼课教师和退休教师或者与其他普通高校合作,在师资方面共享。根据以往经验,不建议用在校研究生或者没有教学经验的人员担任教学工作。 3.完善相关机制。一是建立团队考核和个人考核相结合机制,尤其是建立团队考核激

10、励机制。如根据团队共同完成的课题、共同开发的课程、共同发表的论文以及学生、同事、领导对教学团队的评价综合考核,并建立相应的奖酬机制。让每位教师都感觉自己与团队共呼吸同命运。个人考核时提高学生评教的比例,并结合课程的特点综合评价。此评价过程要公平公正,使教师之间可相互信任、团队内部也会更和谐。教师的课时费以综合评价结果为准,而不是单单依靠职称、论资排辈,这样可鼓励团队内年轻人尽快成长。二是完善日常教学相关的制度。改革目前自己制定标准、自己考核的现状。可以聘请物流行业相关的专家和其他高职院校的资深教师,共同制定课程大纲、教学计划并建立各专业课程试题库,在考试时应当由系部统一从题库中出题,统一判卷考核。 现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靠教师单打独斗无法跟上物流发展的步伐,我们也要与时俱进,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组成一个团结、相互学习、高效的团队,这样才能使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国家示范级的专业,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更受社会欢迎。 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