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与企业员工管理对接的探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65122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与企业员工管理对接的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与企业员工管理对接的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与企业员工管理对接的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与企业员工管理对接的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与企业员工管理对接的探讨.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与企业员工管理对接的探讨 很多高职毕业生进入社会后一时难以适应企业环境,无法顺利进行学生与工人的角色转换。同时,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也存在一定的不满。高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磨合的困难已成为高职院校和企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及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探索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与企业员工管理对接的方式,共同培育合格的技能人才,实现校企双赢。 1 高职院校管理与企业管理对接的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更加侧重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学生在长期的受教育过程中适应了一种校园的教育文化

2、,尤其在进入社会之前的高职教育阶段中对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缺失,致使本应能很快融入社会的高职院校毕业生一时难以适应企业环境,无法顺利进行学生与工人的角色转换。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离开校园进入企业后,认为企业领导凶、制度严、压力大、待遇低等,或者认为工作枯燥、人际关系难处等。同时,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也存在一定的不满,认为现在的高职毕业生职业精神缺失,忠诚度较差,责任感不强,团队合作精神淡漠等。高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磨合困难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 企业本与高职院校存在紧密的联系。高职院校大多培养生产一线的技术或生产应用型人才,为企业输送人力资源;企业则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平台,并

3、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联系也凸显了在高职教育中了解企业、服务企业的重要性;同时,企业也应积极的以各种形式参与高职教育中。 高职学生管理与企业管理相融合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很多企业不单看重高职毕业生的文凭和职业技能,更看重其职业素养。比如,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一丝不苟、严谨负责的职业纪律;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合作精神。这种职业素养需要通过一定的职业氛围来熏陶,一定的管理模式来规范,一定的实践活动来养成。 2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与企业管理对接的可能性 第一,管理目标相似。高职院校的管理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企业的管理

4、目标是向社会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两者实质都是塑造“产品”的过程。第二,管理对象都是人。都是有感情、有思想的人。强调人的价值,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能动性为目的。第三,都处于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中。在与时俱进的当今社会,无处不存在激烈的竞争,无论高校还是企业,只有不断开拓创新,培养自己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才能生存与发展。 3 高职院校管理与企业管理对接的途径 3.1 高职院校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性 高职院校应当在学生特点与企业需求等方面的研究基础上,将企业的管理文化与高职教育有机融合,既突出高职教育的特性,又做好学生企业实践的衔接。在对企业管理文化进行选择和过滤基础上,加强高职教育的实用性,在不断创新

5、工作理念和思路中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可以科学引进企业“6S管理”内容,经过过滤加工,形成适合高职学生的“6S管理”内涵。微笑(smiling),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高效(speedy)、专业(special)、安全(safely)。通过“6S管理”活动的开展,预期的目标是从根本上实现化被动为引领,充分掌握管理工作的主动权,使学生管理工作按照预设的目标前进。 3.2 高职院校要有针对性的融入企业文化 高职院校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不能闭门造车,在不了解社会和企业需求的情况下制定学生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而是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下,积极吸取企业优秀的管理文化和先

6、进的管理经验,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素质的双重教育,帮助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顺利迅速的完成“大学生-准职业人-企业人”的角色转变。 通过引入企业文化来完善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首先以大学生的行为规范为切入点,参照企业员工的管理模式制定学生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对学生衣着、出勤、举止等方面加强管理;其次,参照企业员工的评价办法,重新评估高职院校学生的评价体系,指导高职学生制定个人规划,并定期从德、能、智、勤、劳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第三,企业中强调团队精神,看重员工是否具有上进心、责任感和协作意识,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志愿者活动、素质拓展训练、感恩回报教育等活动增强学生的上进心和责任感,组织学生

7、之间的互帮互助活动,对学生尊师敬长的行为加以规范;第四,企业中强调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高职院校可以在日常教育管理活动中组织各种社团公益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和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第五,高职院校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建立学生的诚实信用档案、宣扬吃苦耐劳、勤奋进取的精神,倡导建立诚实守信的品质。 3.3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实践 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树立社会责任和培养职业情感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的教育中要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不断强化社会实践,及时为学生联系

8、实践基地,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搭建高职院校与企业实践的平台,帮助学生在理论书本之外学习专业化技能,学习企业文化,增强职业竞争力。 企业顶岗实习是较长时间的企业实习,是学生逐步从校园文化向企业文化转变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可组织学生分批分类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可以通过这一环节增加对企业生产过程的熟知、对生产规范的理解、对生产工艺的把握和对企业文化的感悟。在顶岗实习中,学生还可以接受爱岗敬业的训练,适应企业规章制度的约束,提高岗位劳动技能等。 3.4 企业要积极参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 企业参与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它有利于企业了解高职教育,有利于学生与企业管理文化直接接触,

9、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企业参与学生管理,除了与高职院校合作,定期组织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外,在日常管理中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 校企合作的主题宣讲可以作为企业文化进校园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学校可以通过校园招聘、合作办学等形式,加强企业校园宣讲的机会,加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零距离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将企业的优秀管理制度以专题形式在校内进行展示,宣传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管理规范以及行业质量标准等,真实地把企业的管理文化引入校园。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校友会、校庆等形式,邀请优秀毕业生及所在单位进行宣讲,通过优秀毕业生与所在企业的现身说法,坚定高职学生的就业信心,努力投身眼前的学习生活中。

10、 除了讲座形式,企业人士还可以以嘉宾或裁判的身份参与到学校学生的有关竞赛活动中,作为参与者和引导者加入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在不经意间加深企业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增进感情。同时,企业也可通过与学生接触掌握学生特性,提前留意优秀的学生,为人才招聘储备资源。 4 结束语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把两者有效地融合为教育资源,才能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总之,需要加强校企之间的各方面合作,共同构筑管理平台,在学生管理中有针对性的融入企业管理文化的精髓,企业同时也及时向职业院校讨教学生管理之道,以便更有效管理刚入职场的新员工。通过高职院校与企业的相互参与与相互借鉴,使两者共同发展成为一个相互包容和促进的合作伙伴,在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同时,高职院校学生们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