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立体构成实训课程教学探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65128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立体构成实训课程教学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立体构成实训课程教学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立体构成实训课程教学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立体构成实训课程教学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立体构成实训课程教学探讨.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立体构成实训课程教学探讨 对高职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类的主修课立体构成实训教学现状进行探讨,强调教学与专业特点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并提出将原手工设计为主的实训教学内容改为应用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系统进行教学,以使学生具备初步应用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系统的基本能力。 立体构成作为形态设计和其他造型艺术的重要基础课,源于1925年德国著名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在德国魏玛设立的“公立包豪斯学校”,发展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程。如今,艺术设计已经逐步应用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艺术设计,以其独有的传统手工或其他工具所不能为的功能、效果及高效率,给艺术设

2、计领域带来了新的工作方式和视觉震撼。这无疑超越了传统艺术设计人员的知识结构,社会对具有较新知识结构、掌握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的人员需求也与日俱增,并形成一个需求热点。目前,立体构成课程已成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如何使该课程加强与专业方向的联系,改变多年不变的实训教学模式,这对该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的提出 构成教学的一个问题是实际技能训练从何处入手,又应采取怎样的练习途径。艺术设计类高等院校的构成教学,要避免把学生培养成“眼高手低”的设计匠人,应该造就既有直观判断力,又富有创造活力的人才。要达到这一目的,具备应用现代辅助设计手段的基本能力已经势在必行。 笔者到

3、高职院校之初接受的教学任务就是设计构成课程,涉及艺术设计专业类的计算机图形图像、装饰装潢等专业。教材和教学大纲已经沿用了好几届,也询问了一些学过该课程的学生,觉得理论枯燥,实训作业是费时的手工做卡板纸等材料的造型。初次教学,笔者就感觉到在专业与后续课之间的联系以及现实需求方面有缺陷。我们曾对两届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社会对这方面的人才有一定的需求,另一方面,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却不尽如人意,特别是毕业生从事所学专业的初次就业率低于50%。这反映了我们的教学与社会需求存在着差距。为此,特向学院提出了实训课教学工学结合的改革课题,计划先在图形图像制作专业方向的主修基础课程进行尝试。其中

4、,立体构成课程实训部分的“肌理构成”、“半立体浮雕”、“多体组合构成”的教学,结合专业倾向与后续课程的关系,对实训进行新的教学设计,明确构成的基本形式要素和引用计算机二维和三维制作软件进行空间虚拟模型建模和效果图制作的教学示范,尝试突破传统。 应用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系统 针对该课程实训教学,指导学生明确习作创作要求后,将原来的选择材料、表面肌理构造、空间对象组合创意和效果评估以及初步手工制作和反复修改的过程,改变为通过应用多媒体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二维和三维制作软件组成的辅助设计系统来完成。在得到系统输出的虚拟效果图并进行评估讨论确定后,绘制和输出CAD图纸,以图纸进行选材下料实作。 “肌理构成

5、”、“半立体浮雕”实训的教学设计 针对原“肌理构成”、“半立体浮雕”的实训习作,应用Photoshop二维图像处理软件制作肌理、浮雕视觉效果的基本方法,示范和指导练习填充图层、图层样式制作抽象浮雕(两点五维构成)效果和像素化滤镜制作多种肌理效果,应用风格化滤镜的查找边缘和浮雕效果制作具象浮雕效果等,并通过多次改变参数观察视觉效果,对构成要素、形式要素和材料要素进行讨论评估后作进一步改进,然后,根据软件操作的虚拟效果确定各部尺寸,指导学生再以传统的制作方式按尺寸要求进行选材下料和制作。 “多体组合构成”实训的教学设计 针对原“多体组合构成”实训习作,应用3dsMAX三维动画制作软件,示范建立线、

6、面、块立体以及修改完成综合多体构成的虚拟空间模型对象,赋予对象表面肌理的材质特征,设置光照效果,观察和输出虚拟模型效果图,对构成要素、形式要素和材料要素进行评估讨论和改进后确定加工工艺,最后确定各部尺寸,示范应用AutoCAD辅助设计软件绘制输出图纸,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按图选材下料进行制作。 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第一,指导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省去了过去手工艺制作繁琐的准备,可以在有限的课时内指导学生作更多的新形态创造,这对提高学生思维联想和创新意识的效果很明显,对效果图的评估讨论激起了教学互动。特别是对空间形态创意进行修改后展现的新的虚拟模型效果图,使学生认识到应用辅助设计手段的高效率

7、,同时在把握三维空间和开拓时空联想方面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二,避免了过去手工制作的不断选材修改的材料消耗,通过指导学生根据效果图绘制输出符合工程制图标准的三视图,然后指导学生按图进行先各部件制作后装配的施工流程完成制作实践。但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部分学生由于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基础较差,还缺乏二维平面坐标、三维空间立体坐标体系和正投影原理及工程识图制图的训练,绘制符合行业要求的草图、准确的CAD图很困难。为此,笔者特把CAD图纸和效果图作为空间线立体复合构成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创意和识图参考,尽量多地为学生扩展实际知识,使其了解社会商业制作规范,适当地给学生介绍现在的新材料技术和商业制作普遍应用

8、的电动工具、智能雕刻机、注塑成型设备等新工艺以及CAM等新技术。这方面的问题暴露出过去的教学脱离社会生产实际的问题。由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涉及的实际问题较多,如何权衡取舍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的教学实践。 第三,在教学中应用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学内容,教学上缩短与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差距,是师生教学相长的过程,同时,使学生得到现代数码艺术的熏陶和动手锻炼的机会。但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还得努力学习二维和三维计算机设计软件,在原有课程学期教学计划不变的情况下授课,课时明显不足,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现有的教材缺乏这些内容,想熟练掌握软件操作的学生就要花费较多的精力和时间练习,才能应用自如地进

9、行新形态的创造建模,这无疑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强度。 立体构成课程从手工设计为主的实训教学内容改为应用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系统进行教学,笔者曾在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职计算机艺术设计专业图形图像制作方向两个年级的设计构成课程中进行教学实践,曾获得学院教学质量测评一等奖两次,已毕业学生的反馈信息也是肯定的。后在四川电大直属学院成人专科装饰装潢和广告设计专业的立体构成课程实训教学中运用,也收效显著。 21世纪是科技的时代,艺术设计基础教育只有正确借助于科技力量,才能适应时代发展,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引入CAD/CAM系统已经成为主流,虽然在所担任课程的实训教学部分,将传统的实训方式改进为引用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系统,但在专业培养计划调研、教学经验总结提高、新实训大纲编撰和后继课程配置、教学实验设备更新等方面都有很多的事情要做。艺术设计专业类的主修课程教学改革应与时俱进地进行,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对具有较新知识结构且掌握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的人员的需求。 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