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机制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65382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机制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职院校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机制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职院校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机制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机制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机制研究.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职院校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机制研究 高职院校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和运行,应遵循高职教学规律,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质量文化氛围、加强师资队伍和制度建设等措施,构建包括目标管理机制、保障机制、监控机制、评判机制、激励机制与信息反馈机制在内的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运行机制,切实发挥各项制度的监控作用,保证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命线,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保障与提高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的价值追求和永恒主题。要从组织上和制度上保证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正常有效运行,同时对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就

2、必须加强学校教学质量工作的组织建设和宏观管理,建立教学质量运行机制。 1.目标管理机制 目标管理,即让学院管理者和教职工参与工作目标的制定,进行“自我管理”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机制,它强调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的主动式管理,是推进管理上水平的有效工具。目标管理是1954年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在管理实践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这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很快被应用到企业、行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目标管理在我国被引入学校管理实践中。 教育部在教高201816号文件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

3、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1高职院校应根据高职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总体目标和轨道交通专业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的要求及轨道交通行业、企业的特点,以社会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确定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质量目标体系。 2.制度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要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要素加强建设与优化整合,形成稳定的促进工作机制与一整套管理流程,确保各项改革和建设有较大的投入、高质量的产出,并使改革与建设的成果直接

4、进入人才培养过程,为提高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机制保障。 2.1科学的指挥决策组织制度。科学民主的质量管理决策机制是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质量保障的前提。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指挥系统是内部教学质量保障的核心部分,具体在校党委和主管校长的领导下,以教务处为主形成的运转灵活、上通下达、权威高效的运行决策机构。学院和各系部党政一把手是学院和各系部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在学院办学资源的配置上,要保证教学人力、物力、财力的切实落实。学院各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作为各部门保障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把保证轨道交通专业教学条件、保障轨道交通专业教学的顺利运行作为本部门的重要工作,强化服务意识,在工作安排

5、上应体现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协助校领导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保证教学质量。教研室是教学质量保障的基础,其主要职责是根据学院和系部教学质量管理的目标和措施,对轨道交通专业的课程实施和教学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包括专业改革、课程建设、教材选用、讲义编写、教师业务培训和进修、教研活动组织、教学经验交流、学生学习指导和开展本专业毕业生追踪调查等2。从整体上看,指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按照学院总的教学质量目标,把分散的教学过程质量要素和质量管理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使教学环节有序运转、规范协调,收到教学质量管理的最佳效果。 2.2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专家工作组工作制度。轨道交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按照有关文件精神,

6、成立由轨道交通企业专家与有关高校高级职称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是加强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必然要求。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承担学校的质量管理职能,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需长期坚持的制度。根据工作性质再设立专业设置与评议委员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风学风建设、实践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等工作组。凡涉及教改项目评审、教学建设项目评审、教材评审、课程评估、成果评审、教师评优、教学制度修订等,都要首先听取专家委员会的意见,并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决策和组织实施,使专家在教学决策系统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确保正确的专业建设与发展方向。 2.3新教师岗前培训与任课资格审批制度。为保障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质量,实

7、行新教师岗前培训与任课资格审批制度。每名新进教师(包括新招聘的教师与从企业引进的教师)都要参加学校组织的新教师岗前培训,掌握教育科学基本理论,了解教学规律,明确教师的职责与义务后,在正式上岗前,由本人填写新教师上岗试讲审批表,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向教研室提出申请,并进行试讲。经全体同行认真评议达到任课资格,填写任课资格审批表报教务处备案后,方可担任课程讲授工作。 2.4导师带教与青年教师教学培养制度。师资是最核心的教学质量要素。每年新进的教师经岗前培训合格后,学校为其配备结对子导师,制订专业培训计划。指导教师加强对新教师拟开课程的辅导、答疑、讨论课或习题课、实验实训课等教学环节的指导培养。指导

8、新教师按照拟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要求,较熟练地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基本熟悉全部教材,初步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了解各教学环节的工作程序,写出讲稿(教案)。学校应从政策层面,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发展平台,鼓励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参加技能大赛与骨干教师培训等。为激发广大青年教师钻研教学,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手段与方法等的热情,学校应不定期组织“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活动,加快青年专业教师培养步伐。 2.5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先导机制。为确保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和时代性,学校应坚持科研先导战略,强调教学研究先行。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育行政部门、各种学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及院校的教研教改课

9、题与轨道交通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研究,为进行高水平的专业教学提供先进的成果指导。 2.6质量文化建设制度。质量文化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灵魂,培育和营造教学质量文化是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顺利运转必不可少的支持条件。全体师生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是教育质量得以保证并不断提高的前提,要经常开展质量意识教育,引导全校职工树立起“质量高于一切”的价值观,使全体师生员工清楚,新时期教育质量的内涵不仅仅要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更要看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程度,看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等各方面的提高。只有加强对全员的质量教育,强化质量意识,建立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机

10、制,才能最终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3。 3.质量监控机制 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机制是关键。针对目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必须建立以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为主,外部教学质量监督为辅,内外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加强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总结以往教学质量监控的经验基础上,遵循高职教学规律,学校应进一步健全各项教学检查监控制度,切实发挥各项制度的监控作用。 3.1人才培养方案定期修订评审制度。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轨道交通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它是落实学校

11、办学指导思想、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保障,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开展教学改革、配置教学资源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基本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是保证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质量的重要环节。根据职业院校学制(以三年制为例)不同,学校应坚持人才培养方三年一大修、两年一小修、每年有微调的制度,每次修订都按照社会需求调研培养规格论证资源条件分析同类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比较院系汇报答辩专家论证评审等程序进行,以保持教学计划的先进性、权威性。 3.2教学督导制度。学校应成立教学督导室,建立教务处、专业系部二级教学督导机构,制定督导工作条例,建立教学督导

12、的双向(校领导、管理部门、教师)信息反馈机制。主要对教学活动、教学管理工作、教风、学风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进行监督、考察、指导、评价和反馈等。通过听课、专题教学调研等方式对教学过程各环节进行质量监控,反馈教学工作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建议;根据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目标,对教师教学活动进行客观性评价,指导中青年教师提高教学业务水平。通过学生、督导、同行及领导的四级评教机制,通过模糊评判法的定量评价,考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从而使定性的教学信息反馈与定量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有机结合,不断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更有保障。 3.3学生评教与教师评学制度。为有效监控教学质量

13、,学校应坚持学生评教制度,建立指标体系合理,操作手段便捷,数据处理方便,反馈信息人性化的网上评教制度,通过学生评教,可以及时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相关教师进行反馈,有效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风建设。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师评学活动,让每位任课教师填写评学信息卡,就任课班级的听课情况、作业情况、答疑情况、自学情况等充分听取教师的反映和意见,统计分析后通过教学简报等形式反馈到各院系,加强学风建设。 3.4教学检查制度。教学检查采取日常教学检查与定期教学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日常检查以各级人员听课、抽查教学进度、教案、教学秩序、教师上课、实验实训设备

14、、学生出勤为主,不定期召开教师或学生座谈会,了解与教学相关的情况。定期检查包括期初检查、期中检查、期末检查。期初主要检查教学计划、教学任务书、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程表、教师授课计划和教师三周备课等教学文件和教辅材料的准备情况。期中主要检查课堂教学质量、课程教学的基本文件执行及教研室活动的开展等情况。期末主要检查课程考试(查)的考务管理、教师教学质量分析、教师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等。通过教学检查,全面及时地了解专业教学运行状态,达到稳定教学秩序的目的,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3.5教学例会与专题教学调查研究工作制度。专业系部每学期应召开专业教学工作例会或专题工作研讨会,研究专业教学问题,总结和交流教学

15、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了解、协调和处理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研究部署相关教学工作。必要时采取师生座谈会、见面会专题调研等方式,全面了解教学工作的现状和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这些专题教学调研,为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为研究教学工作、学生工作、教师队伍建设等重大问题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3.6听课制度。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与提高,有利于各级领导检查工作,及时了解教学情况,为教师考核提供依据。学校主管教学的领导及教务处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应定期深入课堂听课(包括实验实训课),全面了解教师教课与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

16、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研室应组织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听课人员认真填写听课记录,并通过适当途径将听课意见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 3.7新生素质调研与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通过对轨道交通专业新生入校成绩分析、综合测试、体检等手段,全面了解新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为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提高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及就业提供服务。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通过了解轨道交通专业毕业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的思想品德、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及适应工作程度和上岗资格证书通过率等情况内容,达到了解学校专业教学质量水平,及时调整

17、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目的。 3.8教考分离制度。教考分离的关键是建立完善的试题库。由于条件、人员等的限制,目前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没有建立完善的试题库。要建立试题库,必须先组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并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队伍4。各教研室在制定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订课程考核大纲,建立标准、完善的试题(卷)库,加强考试管理,实现教考分离。 4.质量评判机制 构建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学生与管理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三个重要因素,学校应紧紧围绕这三个重要因素,制订包括评教、评学与评管三方面在内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

18、说“无论有什么样的规程和教学大纲,无论学校设有什么样的机构,不管有考虑得多么周密的方法,也不能代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可见,在教与学的矛盾统一体中,教师的作用极其重要。因此,要通过多元化评估主体、全程化评估内容和动态化评估管理的“评教”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评学”,即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评估,通过对一些具有可比性课程、重要教学环节等进行比较评价,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评管”,即对专业系部进行教学工作评估,通过对专业系部教学管理环节进行综合评价,奖优罚劣,调动管理的积极性。 教学质量评价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评价标准,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对教学中教与学的活动和效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是

19、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质量、提供决策服务的过程,是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的必要措施,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学校要重点做好三个层面内容的教学质量评估一是专业教学质量评估。主要评估专业培养目标是否符合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需要,课程体系的设置能否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各课程的教学大纲是否能够满足课程体系的要求等。二是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主要评估课程教学目的与内容是否与课程体系要求相一致,教学力量、教材建设、教学条件能否达到教学所要求的程度,教学活动效果能否达到课程要求标准等。三是教学活动质量评估。主要评估教师的理论功底、专业素养、知识结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讲授效果及创新精神,评估学生

20、的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学习目的和态度、知识能力、素质及考核成绩等5。 5.激励导向机制 教学质量的监控是一个与多种因素相关的复杂系统工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仅仅依靠教师、管理者的自觉性或教师的奉献精神是不够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还有赖于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导向机制。为此,学校首先应加强教学法规建设,严肃查处教学事故和违纪行为,制定教学事故的认定与处理办法、教师工作细则等。其次建立教学工作的奖惩规定,制定优秀教学奖励办法,包括二级教学管理激励制度、教学工作质量评价激励制度、科研工作质量激励制度、教学团队建设激励制度及教学改革与创新激励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建设形成有效激励运行机制,通过

21、激励制度的有效执行进一步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和挖掘教师潜在的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积极参与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投身一线教学工作的积极性。通过对学校教学工作及教学管理进行监控和评价,奖励先进,鞭策后进,同时加强对教师的综合考核,把评估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职称职务晋升、工资晋升、评优评奖等挂钩,实行奖优罚劣。 在建立评价激励运行机制时,必须正确地处理好监控和激励的关系,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让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激励导向机制切实发挥高效能、指挥棒的作用,真正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造力,鼓励教师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在具体的措施上,必须有科学的教

22、学管理评价制度作支撑。学校教学质量的监控,对各项教学管理工作都应制定相应的教学评估、评价指标,使各个环节的监控都有具体的标准可循,从而更有效地提高监控效率6-7。 6.信息反馈机制 教学信息是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教学工作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调控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环节,没有准确、全面、客观的教学信息,就无法保障学校的教学质量。通过教学信息监控,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偏离目标的行为,进而进行积极的分析和反馈。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信息系统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评估与诊断和信息反馈等环节。 6.1教学信息的采集。真实有效地采集教学质量信息是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前

23、提。教学信息的采集渠道主要有一是通过校领导、督导组等随堂听课直接获取课堂教学的信息;二是通过组建学生信息网等及时掌握的教学动态信息;三是通过教学信息员,及时收集与了解到的对任课教师和专业系部教学管理的意见建议等信息;四是通过建立由毕业生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和校友组成的毕业生信息网,反馈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质量评估、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对学校改进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意见或建议信息;五是通过召开学习委员座谈会、毕业生离校前的座谈会、新教师座谈会和专家座谈会等师生座谈会,而获取的学生和教师对专业系部教学管理、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信息。 6.2教学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处理和分析在整个监

24、控过程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果信息处理和分析处理不好,则问题可以会依旧存在。信息的处理和分析应注重全面性、科学性、公正性、合理性,信息处理和分析后的反馈要有针对性。 6.3教学信息的评估与诊断。教学质量评价的信息是整改和建设的重要依据。收集大量的教学信息以后,对信息进行评价和诊断,形成结果,并将结果反馈给被评估者本人,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帮助教师改进和提高教学。 6.4信息的及时反馈。教学信息的反馈是实施教学质量控制的前提。信息反馈是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形成闭环的重要保证,信息反馈系统要保障校内、校外两个系统。教学信息的反馈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实现,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教师的“隐私”,教师看到学生或专家对自己的评估,就可以分析存在的教学问题,思考如何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7.结语 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已成为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的当务之急。各职业院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立适合校情、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构建一种在质量上能够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改进、自我发展的有效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确保教学质量管理程序得到有效执行,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 1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