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5介绍我们的学校∣未来版.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67227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5介绍我们的学校∣未来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5介绍我们的学校∣未来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5介绍我们的学校∣未来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5介绍我们的学校∣未来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5介绍我们的学校∣未来版.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介绍我们的学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介绍我们的学校是未来出版社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学校是现阶段我们除了家呆的最多的地方,要深入了解我们的学校。学校的环境,学校的设施,学校的规模,学校的荣誉,作为学校的一份子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在向他人介绍的时候才由内容可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来源:Zxxk.Com【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画学校平面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加深对学校的了解和认同,增强对学校的主人翁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方式探访校园,掌握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教学难点】学会画学校平面图。课前准备:教师对学校的一些情况进行了解。教师

2、制作多媒体课件。来源:学科网ZXXK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说说你有多么了解我们的学校。教师总结:通过大家的讨论和回答,我们看出来同学们对我们的学校了解的还不够。作为学校的一员在和其他人介绍的时候要拿出主人翁的态度,对学校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才行。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五单元可爱的学校的第二课介绍我们的学校。(板书)1、 到校园去探访活动一:带着你不知道的问题,走入校园,深入了解和探访教师总结:经过大家的了解和探访,之前不知道的问题现在也得到了解决。学校有多少个班级、多少学生,学校有哪些设施,学校获得过哪些荣誉这些疑问也都有了答案。(见课件) 来源:学科网ZXXK【设计意图】(通过此活动,让学

3、生亲身走入校园,了解和探访,不但增强了对学校的了解还增加了学生的实践能力。)2、 我给学校画张图活动二:拿出上次画的学校周围平面图,用同样的方法画出学校平面图。请画好的小组向同学们展示。 将大家的图进行对比,然后拿到学校里进行实地对比。(见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此活动,让学生将现实生活里的场景转换到平面图上,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将具体抽象的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学校整体布局的认识。)来源:学科网板书设计第十五课 介绍我们的学校1、2、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

4、,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到校园去探访来源:学.科.网3、 我给学校画张图课后作业:“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

5、“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

6、、老师之意基本一致。试着向别人介绍一下学校。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教学反思:本节是道德与法治第五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课不仅要求学生自己亲身了解,掌握关于学校的一些信息还要综合利用上节课所学知识画出学校平面图。因此,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还要引导学生回忆利用已学的画平面图的知识,学会知识迁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