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4.3.3用比例解决问题_人教新课标版(2014秋).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67830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选】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4.3.3用比例解决问题_人教新课标版(2014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优选】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4.3.3用比例解决问题_人教新课标版(2014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优选】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4.3.3用比例解决问题_人教新课标版(2014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优选】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4.3.3用比例解决问题_人教新课标版(2014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选】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4.3.3用比例解决问题_人教新课标版(2014秋).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下册第四章4.3.3用比例解决问题课时练习“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

2、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一、选择题(共15小题)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1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千米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

3、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A 800千米 B 90千米 C 900千米答案:C解答:解:设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x厘米15:x=1:6000000x=156000000x=90000000;90000000厘米=900千米;分析:因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可以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实际距离然后选出正确的即可。故选:C2将3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盐与

4、盐水的比是() A 3:97 B 3:100 C 3:103答案:C解答:解:盐水的质量为3+100=103克,所以盐与盐水的比为3:103;分析:根据题干可得:盐水的质量为3+100=103克,由此可解决问题。故选:C3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边长的比是2:7,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A 2:7 B 6:21 C 4:49 D 7:2答案:C解答:解:因为,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边长的比是2:7,所以面积的比是:(22):(77)=4:49,分析; 因为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乘边长,所以由边长的比,即可求出面积的比。故选C4一个长4cm,宽2cm的长方形按4:1放大,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cm2

5、 A 32 B 72 C 128答案:C解答:解:放大后的长:44=16(厘米);放大后的宽:24=8(厘米);面积:168=128(平方厘米);分析:先根据按4:1放大,放大后长和宽是原来的4倍,求出放大后的长和宽,再求出面积。故答案选:C5圆的周长扩大4倍,面积() A 扩大4倍 B 扩大8倍 C 扩大16倍答案:C解答:解:因为圆的周长扩大4倍,半径就扩大4倍;半径扩大4倍,面积扩大:42=16倍;分析: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2r,知道r=C2,所以圆的周长扩大4倍,半径就扩大4倍;再根据圆的面积公式S=r2,知道半径扩大4倍,面积扩大42倍,由此做出选择。故选:C6两根同样的钢筋,其中一

6、根锯成3段用了12分钟,另一根要锯成6段,需要()分钟 A 24 B 12 C 30答案:C解答:解:12(31)(61),=1225,=65,=30(分钟);答:需要30分钟。分析:根据“锯成3段用了12分钟,”知道锯成31次用了12分钟,由此求出锯一次所用的时间;再根据另一根钢筋要锯成6段,知道要锯61次,所以用锯一次的时间乘锯的次数就是需要的时间。故选:C7 a,b,c 三个数均大于零,当a1=b=c时,则 a,b,c中最大的是() A a B b C c答案:B解答:解:设a1=b=c=T,则a=T,b=12T,C=T因为,12TTT,所以bac分析:因为此题有3个未知量,根据现有的条

7、件,不能直接求出,可让这个等式等于一个数(用字母表示),用这个数(字母)分别表示出三个未知量即可。故选B8一根木头锯成3段要6分钟,那么锯成9段需要()分钟 A 16 B 18 C 24 D 27答案:C解答:解:31=2(次);91=8(次);628;=38;=24(分钟)答;那么锯成9段需要24分钟。分析:先求出锯一次要几分钟,然后求出锯9段需几次,即可解答。故选:C9有一根粗细均匀刻有刻度的竹竿,在左边的刻度3的塑料袋里放入4个棋子,在右边的刻度2的塑料袋里应放入()个棋子才能保证竹竿的平衡 A 4 B 5 C 6答案:C解答:解:设右边应放x个棋子,竹竿才能保持平衡,则2x=34, 2

8、x=12, x=6;答:在右边的刻度2的塑料袋里应放入6个棋子才能保证竹竿的平衡。分析:根据题干,由杠杆平衡原理可得:在竹竿平衡的情况下,每个袋子中的棋子数与对应刻度的乘积是一定的,即每个袋子中的棋子数与对应刻度成反比例,据此即可列比例求解。故选:C10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与一条腰的长度之比是3:2,周长是35厘米那么,这个三角形底边是()厘米 A 21 B 15 C 10 D 13答案:B解答:解:35,=35,=15(厘米);答:这个等腰三角形底边长是15厘米。分析:围成三角形的所有线段的长度和,就是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又因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三条边的比为3:2:2,从而利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即

9、可求出底边的长度。故选:B11一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度之和是14分米,它们的比是3:4,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10分米,那么斜边上的高为()分米 A 7 B 8 C 10 D 4.8答案:D解答:解:一条直角边为:14(3+4)3,=1473,=6(分米),另一条直角边为:146=8(分米),设斜边上的高为x分米,682=10x2, 10x=48, x=4810, x=4.8,答:斜边上的高为4.8分米,分析:先利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求出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一定的,即两条直角边的乘积的一半等于斜边与斜边的高的乘积的一半,设出未知数列出比例解答即可。故选:D12图上距离

10、10厘米的地图上,比例尺是1:1000,表示实际距离()米 A 1000 B 100 C 10000 D 100000答案:B解答:解:100010=10000(厘米),10000厘米=100米;分析:根据比例尺是1:100,知道图上是1厘米的距离,它的实际距离是1000厘米,由此即可求出要求的答案。故选:B13一个礼堂长18米,宽10米,用边长4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块方砖 A 1100 B 1125 C 45 D 180答案:B解答:解:1810=180(平方米),180平方米=18000平方分米,44=16(平方分米),1800016=1125(块);答:需要1125块。分析:根据长方

11、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分别求出礼堂地面的面积与方砖的面积,由此即可求出答案。故选:B14已知:a=b1=c,且a、b、c都不等于0,则a、b、c中最小的数是() A a B b C c答案:C解答:解:因为a=b1=c,所以a=b1=c,又因为1,所以Cba,c最小。分析:一个字母与数相乘的积与另外一个字母与数相乘的积相等,则乘以较大数的字母较小,据此规律推出即可。故选:C15 x、y、z是三个非零自然数,且x=y=z,那么x、y、z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应是() A xyz B zyx C yxz D yzx答案:B解答:解:由x=y,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得:x:y=:=(35):(35

12、)=40:42=20:21,所以xy,由y=z,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得:y:z=:=(63):(63)=70:72=35:36,所以yz,所以xyz。分析:此题可以分开讨论:由x= y,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得:x:y=:=(35):(35)=40:42=20:21,由此可以得出xy;同样的方法讨论出y与z的大小。故选:B二、填空题(共5小题)16王飞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行了240千米,按原路返回时每小时行60千米,王飞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行千米答案:48解答:解:24060=4(小时);2402(24040+4);=480(6+4);=48010;=48(千米);答:王飞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

13、小时行48千米。分析: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可以求出返回的时间,再根据求平均数的方法,即可求出平均速度。17在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38厘米,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千米答案:760解答:解:设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x厘米,1:2000000=38:x, x=76000000;76000000厘米=760千米;答: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760千米。故答案为:760。分析:根据题意知道,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由此列式解答即可。18如果在比例尺是1:5000的图纸上,画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草坪图,这个草坪图的实际面积是平方米答案:40000解答:解:设正方形

14、的实际边长是x厘米,1:5000=4:x x=50004 x=20000;20000厘米=200米;面积是:200200=40000(平方米)答:这个草坪图的实际面积是40000平方米。故答案为:40000。分析:要求实际面积是多少,先要求出正方形的边长;根据比例尺是1:5000,即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1:5000,即可求出正方形草坪的实际边长,再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计算出答案。19把一根木料锯成4段要用12分钟,照这样,如果要锯成6段,一共需要分钟答案:20解答:解:设一共需要x分钟,则有12:(41)=x:(61), 3x=125, 3x=60, x=20;答:一共需要20分钟。

15、故答案为:20。分析:由题意可知:一根圆木锯成4段,需要锯(41)次,锯成6段需要锯(61)次,锯每次需要的时间一定,则时间与锯的次数成正比,据此即可列比例求解。20甲乙两数的比是5:3,乙数是60,甲数是答案:100则x:60=5:3,3x=300,x=100故答案为:100。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比例的基本性质。三、解答题(共6小题)21一辆货车从甲地去相距315km的乙地送货已知前3小时行了135km,如果用同样的速度行完剩下的路程,还要行几小时?(用比例解)答案:还要行4小时解答:解:还要行x小时,135:3=(315135):x,135:3=180:x, 135x=1803, x=, x

16、=4;答:还要行4小时。分析:根据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由此列出方程解决问题。22王刚从家去学校,每分走60米,15分可以走到学校如果每分走75米,几分可以走到学校?(用比例解)答案:12分可以走到学校解答:解:设x分可以走到学校,75x=6015, x=, x=12,答:12分可以走到学校。分析: 根据题意知道王刚家到学校的路程一定,王刚行走的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由此列出比例解答即可。23用边长 4 分米的方砖铺一块地,需要 250 块,如果改用边长 5 分米的方砖,要用多少块?(比例解)答案:要用160块解答:解:设要用x块,55x=44250, 25x=16250, x=, x=

17、160,答:要用160块。分析:根据题意知道,铺地的面积一定,方砖的块数与方砖的面积成反比例,由此列出比例解答即可。24 50千克甘蔗可以榨糖6千克,1000千克甘蔗可以榨糖多少千克?答案:1000千克甘蔗可以榨糖120千克解答:解:设可以榨糖x千克,则有6:50=x:1000, 50x=61000, 50x=6000, x=120;答:1000千克甘蔗可以榨糖120千克。分析:由题意可知:每千克甘蔗的榨糖量是一定的,则榨糖的量与甘蔗的量成正比,据此即可列比例求解。25一列火车从甲城开往乙城,前3小时行驶210千米,照这样计算,再行4.5小时就可以到达乙城,甲乙两城共多少千米?(用比例解)答案:甲乙两城共525千米解答:解:设甲乙两城共x千米210:3=x:(3+4.5) 3x=7.5210 x=525;答:甲乙两城共525千米。分析:根据题意知道,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由此列式解答即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题意,再根据速度,路程,时间三者的关系,判断哪两种量成何比例,然后找准对应量,列式解答即可。第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