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数学广角_人教新课标(2014秋).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67831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选】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数学广角_人教新课标(2014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优选】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数学广角_人教新课标(2014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优选】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数学广角_人教新课标(2014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优选】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数学广角_人教新课标(2014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选】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数学广角_人教新课标(2014秋).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5单元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第1课时 鸽巢问题(1)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

2、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教学内容】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

3、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教科书第6869页例1、例2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教学重点】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教学准备】教师:准备4把椅子、实物投影仪以及书例题投影图。学生:每组都有相应数量的盒子、铅笔、一副扑克牌。【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师生玩“抢椅子”游戏。游戏规则:准备4把椅子,请5个同学上来,老师说开始以后,5个同学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

4、下。(通过玩游戏,引导学生体会到: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2.导入新课。刚才这个游戏当中,其实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有趣的原理。板书课题:鸽巢问题(1)二、探索新知(一)“抽屉原理”的特殊例子1.出示扑克牌游戏引入教科书。2.出示例1: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4.展示交流摆放的情况。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进行板书。(4,0,0) (3,1,0) (2,2,0) (2,1,1)引导学生观察四种摆放情况,得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5.探究“抽屉原理”的“假设法”思路。刚才同

5、学们通过摆放,知道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种方法我们把它称作“枚举法”。大家还有其他的思考方法,也可以推导出这个结论吗?引导学生理解“假设法”:如果每个笔筒只放1支铅笔,最多放3支,剩下的1支还要放进其中的一个笔筒。所以至少有2支铅笔放进同一个笔筒中。6.比较“枚举法”和“假设法”。引导学生对“枚举法”和“假设法”的优越性与局限性进行思考,从而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7.思考:把5支铅笔放进4个笔筒中,总有一个笔筒中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为什么?如果把6支铅笔放进5个笔筒中,结果是否一样呢?把7支铅笔放进6个笔筒中呢?把10支铅笔放进9个笔筒中呢?把100支铅

6、笔放进99个笔筒中呢?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只要放的铅笔数比笔筒的数量多1,总有一个笔筒中至少放进2支铅笔。(二)“抽屉原理”的一般性例子1.出示例2: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如果有8本书会怎样呢?10本书呢?2.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各种情况。3.组织汇报交流。(1)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如果每个抽屉最多放2本,那么3个抽屉最多放6本,还剩1本,这本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书。板书:73=21(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书)(2)把8本书放进3个抽屉,如果每个抽屉先放2本,还剩2本,这2本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总有一个抽

7、屉至少放进3本书。板书:83=22(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书)(3)把10本书放进3个抽屉,如果每个抽屉先放3本,还剩1本,这本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4本书。板书:103=31(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4本书)4.观察发现。提问:观察板书,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观点:一是,“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的本数”等于“商+1”;二是,“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的本数”等于“商+余数”。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如果把5本书放进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几本书?通过对这个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白第二种观点是错误的,“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的本数”等于“商+1”。三、课

8、堂小结师生共同归纳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抽屉原理”,“抽屉原理”又称“鸽巢问题”,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我们在应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时,要弄清楚物品数、抽屉数,然后用“物品数抽屉数”,“总有一个抽屉中的至少数”就等于“商+1”。【板书设计】鸽巢问题(1)思考方法 枚举法:(4,0,0)(3,1,0)(2,2,0)(2,1,1) 假设法73=21(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83=22(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

9、进3本书)103=31(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4本书) 商+1【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突出体现以下两个特点: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二、注重“说理活动”,培养学生逻辑能力。教学中教师抓住了假设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用“有余数除法”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如果把书尽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抽屉里,看每个抽屉里能分到多少本书,余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比平均分得的书的本数多1本。特别是对“某个抽屉至少有书的本数”是除法算式中的“商+1”,而不是“商+余数”,教师适时挑出针对性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抽屉原理”。第2课时 鸽巢问题(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例

10、3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寻找隐藏在实际问题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模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2.在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与方法,在灵活应用中,进一步理解“抽屉原理”。能进一步理解“抽屉原理”,运用“抽屉原理”进行逆向思维。【教学重点】运用“抽屉原理”进行逆向思维。【教学难点】将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抽屉问题”建立起联系,运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师:一个盒子、4个红球和4个蓝球为一份,准备这样的教、学具若干份

11、。学生:常规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抽屉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问题和“抽屉原理”有关?我们又应该怎样运用“抽屉原理”来解决问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抽屉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板书课题:鸽巢问题(2)二、探索新知1.猜一猜,摸一摸。出示一个装了4个红球和4个蓝球的不透明盒子,晃动几下,请一个同学到盒子里摸一摸,并摸出一个给大家看。提问一: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如果这位同学再摸一下,可能是什么颜色?提问二:如果要使这位同学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至少要摸出几个球?2.想一想,摸一摸。请学生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再动

12、手操作试一试,验证各自的猜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本题与前面所讲的抽屉原理有没有联系,如果有联系,有什么样的联系,应该把什么看成抽屉,要分放的东西是什么?3.组织交流分析。请一个小组派代表概括地汇报探究的过程与结果。其他小组有不同想法可以补充汇报,汇报时可以借助演示来帮助说明。如果汇报中出现不同的想法,师生可以共同梳理,比较各种想法,寻找能保证摸出2个同色球的最少次数,达成统一认识。即:本题中,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3个球。(有的学生可能会猜测“只摸2个球就能保证这2个球同色”;有的由于受到题目中“4个红球和4个蓝球”这个条件的干扰,可能会猜测要摸

13、的球数只要比其中一种颜色的个数多1就可以了,即“至少要摸出5个球才能保证一定有2个是同色的”对于前一种想法,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推翻这种猜测,如两个球正好是一红一蓝时,就不能满足条件。对于后一种想法,学生虽然找错了“抽屉”和“抽屉”的个数,但是教师还是应给予一定的鼓励。因为这种想法说明学生已自觉地把“摸球问题”与“抽屉问题”联系起来了,这对后面找出摸球的规律以及弄清本题与“抽屉问题”的联系非常有帮助。)4.想一想,在反思中学习推理。师:同学们,为什么至少摸出3个球就一定能保证摸出的球中有两个是同色的?请学生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最后全班交流。(如果学生在理解时出现比较大的困难,可以引导他

14、们这样思考:球的颜色一共有两种,如果只取两个球,会出现三种情况:两个红球、一个红球一个蓝球、两个蓝球。如果再取一个球,不管是红球还是蓝球,都能保证三个球中一定有两个同色的。5解决例3的问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能否用前面学过的“抽屉问题”的规律来帮忙解决?请学生先和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例3可以应用前面所学的“抽屉原理”进行反向推理。根据例2中的结论“只要分的物体个数比抽屉数多,就能保证一定有一个抽屉至少有2个球”,就能推断“要保证有一个抽屉至少有2个球,分的物体个数至少要比抽屉数多1”。现在,“抽屉数”就是“颜色数”,结论就变成了:“要保证摸出两个同色的球,摸出的球的数量

15、至少要比颜色种数多1。”)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抽屉原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应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弄清楚“物品数”和“抽屉数”。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只要物品数比抽屉数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物品在同一个抽屉里。【板书设计】鸽巢问题(2)2+1=3(只要摸出的球比它的颜色种数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主动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学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生活中具体问题的同时,体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趣味与便捷,感悟数学的魅力,增进对数学的兴趣与理解。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努力让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帮助学生从现实素材中找出最本质的数学模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帮助他们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与方法。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