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北师大版(2012).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67867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选】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北师大版(201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优选】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北师大版(201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优选】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北师大版(201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优选】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北师大版(201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选】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北师大版(2012).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乘法分配律教案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教学目标】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2、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1. 知识与技能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

3、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和字母表达式,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知道它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现实背景中抽象出乘法分配律的过程,通过计算、观察、举例、验证、概括、说理等活动,积累数学探究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乘法分配律的现实背景,了解乘法分配律的作用、意义及价值,初步感受转化、归纳等

4、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并运用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 从现实背景中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法、比较、归纳法。【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图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注意过吗?我们说的话中存在着一种有趣的分配现象。比如说:“我爱吃苹果和西瓜。”可以把它分成两句来说:“我爱吃苹果,我也爱吃西瓜。”(出示课件2)照这样“我爱爸爸和妈妈”可以怎样说?(我爱爸爸,我也爱妈妈。)当然,也可以反过来,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来表述。“我爱看漫画书,我也爱看故事书。”可以这样说“我爱看漫画书和故事书。”(出

5、示课件3)是不是挺有趣的?其实在我们的数学中,也存在着这种有趣的分配现象,想不想一起去研究? 通过前几节课的探索,我们已经发现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这一节课,咱们再继续探索,看看又会发现什么新的规律。(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4演示) 师:小红家的厨房正在贴瓷砖。看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师:怎样求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吗?2.学生小组交流,说说计算过程,然后汇报: 3. 小组汇报交流结果,教师评价总结。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算法? 生1:要想求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可以先求出贴了多少块白瓷砖,用310=30块,再求贴了多少块蓝瓷砖,用510=50块。再把这两种

6、瓷砖的块数加在一起,就是一共贴的瓷砖块数。列综合算式就是310+510=30+50=80块。生2:我是这样算的:要想求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可以先求出白瓷砖和蓝瓷砖一共有多少几行,用3+5=8,因为每行瓷砖是10块,所以再用810=80块,这就是一共贴的瓷砖块数。列综合算式就是(3+5)10=810=80块。(课件第4张) 生3:我是这样想的:要想求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我先求出左面墙上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用48=32块,再求出前面墙上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用68=48块然后把这两个数加起来,就是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列综合算式就是48+68=32+48=80块。生4:还可以这样想:先求出每行的瓷砖一

7、共是多少块,用4+6=10块,因为贴的瓷砖一共有8行,所以用108=80就是贴瓷砖的总块数,列综合算式就是(4+6)8=108=80块。(课件第5张)4. 师:同学们真是聪明!一道题想出了这么多的解法。那么我们观察一下前两种算法,再观察一下后两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内说一说。(生讨论,师巡视) 来源:学科网师:说说你们的想法。 5. 师根据学生发言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组算式有相同点:都使用了乘法和加法,而且参与运算的数是相同的,最后结果也相同。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运算顺序不同。左边先算积,再算和;右边先算和,再算积。 6. 你能试着用文字叙述一下你发现的规律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8、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汇报讨论结果。得出:两个数分别乘以一个相同的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先相加,再乘以这个相同的数。(课件第6张) 7.如果把这两个算式调换一下位置,还可以怎样叙述这个规律?(课件第7张)小组讨论,汇报:3和5的和都乘以10,可以用3和5分别乘以10,再把它们的积相加。4和6的和都乘以8,可以把4和6分别乘以8,再把它们的积相加。小结: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来源:学科网ZXXK 8.你能照样子再写出几组这样的算式吗?算一算它们的结果相等吗? 学生试着写这样的算式。汇报结果。来源:学科网ZXXK9.你能找出上面各算

9、式的规律吗?如果用字母a、b、c代表三个数,你能表示出这个规律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用字母表示这个规律,并试着用文字叙述这个规律,每个学生都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结果。老师对各小组的汇报要给予适当评价。10. 小结: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等于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用字母表示是(a+b)c=ac+bc(课件第9张)11. 你能结合自己所举的例子,用自己的方法说明乘法分配律是成立的吗?(出示课件第10张)来源:学*科*网Z*X*X*K小组讨论怎样说明49+69=(4+6)9成立。小组汇报:可以用画图法,先画出4个9,再画6个9.一共是10个9,

10、也就是(4+6)个9。所以49+69=(4+6)9(课件第10张演示)12. 练习:我是小判官。下面算式正确的画,错误的画。(课件11) 82(25+15)=8225+15 ( ) 54(73)=547+543 ( ) 7676+2476=76(76+24) ( ) 3599+35=99(35+35 ) ( )13师: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我们来试着做一做吧! 出示课件第12张。来源:学科网ZXXK观察(80+4)25并计算。先观察算式有什么特点,再看可以用哪个运算定律进行计算。小组讨论,每个人都要发言。教师巡视。小组汇报,教师给予适当评价。你用了哪个运算定律?为什么计算简便了?

11、生: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因为8025的积是200,425的积正好是100,这样计算起来就非常简便了。13. 观察3472+3428并计算。(课件第13张) 先观察算式有什么特点,再看可以用哪个运算定律进行计算。小组讨论,每个人都要发言。教师巡视。小组汇报,教师给予适当评价。你用了哪个运算定律?为什么计算简便了?生:这个算式中加法和乘法两种运算,并且有一个相同的因数34,所以可以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72加28的和正好是100,再乘以34计算非常简便。小结:在做计算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先观察算式的特点,如果有加法和乘法两种运算,并且有相同的因数,可以看能不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12、三)拓展提高。1.你能使下面的计算简便吗?2649+26 1399 6718+6784-672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师重点讲解。(演示课件16)这两道题是乘法分配律的延伸,第一题关键的一点是把最后一个26写成26和1的乘积,然后根据乘法分配律,先把49和1相加等于50,再用26乘50计算就比较简单。计算过程为:2649+26=2649+261=26(49+1)=2650=1300第2小题有一些难度,关键在于要把99这个接近100的数写成1001,这样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就比较简便。计算过程为:1399=13(100-1)=13100-131=1300-13=1287第三小题是把乘法分配律中的两

13、个积延伸到了三个积,运算也有加法和减法,可以先算18+84-2,用所得的结果乘以67。计算过程为:6718+6784-672=67(18+84-2)=67100=67002、5个同学一起买校服,一件上衣60元,一条裤子30元,每人买一套应付多少钱?(课件17)解法一:先求一套衣服多少元,再求一共要付多少元。(60+30)5=905=450(元)答:应付450元。解法二:先求5件上衣和5条裤子分别是多少元,再求一共要付多少元。605+305=300+150=450(元)答:应付450元。(四)课堂练习谈话:同学们,你们学得怎么样了?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吧!有没有信心呢?1. 看算式填空。(课件第1

14、4张)(1)2839+2861=28( + )(2) (50+4)25= 25+ 25(3) 73 +27 =( + )48 (4) a +21a= (79+ )这道题要仔细观察等号的左右都有哪些数,哪个数是相同的因数,哪两个数是加数。两个加数填在括号里,相同的因数在括号外。2. 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9728+9772=97(28+72)=97100=970036102=36(100+2)=36100+362=3600+72=3672(五)课堂总结 师: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交流: 1.乘法结合律的意义: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这叫做乘法分

15、配律。2. 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是(a+b)c=ac+bc3.乘法结合律的应用。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六)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310+510=(3+5)1048+68=(4+6)8(a+b)c=ac+bc【教学反思】乘法分配律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学生较难理解和叙述的定律。因此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上,我结合新课标的一些基本理念,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和体验中学习知识。在上课的一开始,我从生活中语句的不同表达方式导入新课,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用厨房铺瓷砖的情境,使学生置

16、身于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很快地按要求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列出算式,并且能够轻而易举地证明两组算式相等。接着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这个等式看看能否发现什么规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写几组这样的算式,继续让学生观察、思考、猜想,然后交流、分析、探讨,感悟到等式的特点,验证其内在的规律,从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猜想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验证猜想的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去发现、猜想、质疑、感悟、调整、验证、完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此同时,我还十分注重合作与交流,多向互动。倡导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在数学学习中,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智力、活动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得到发展,我在本课教学中立足通过生生、师生之间多向互动,特别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与补充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实现对“乘法分配律”的主动建构。学生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博采众长,共同经历猜想、验证、归纳知识的形成过程,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拓宽了学生思维,学生也学得积极主动。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