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5.古诗两首(教案)_北京版-三年级语文上册.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68054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25.古诗两首(教案)_北京版-三年级语文上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品】25.古诗两首(教案)_北京版-三年级语文上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品】25.古诗两首(教案)_北京版-三年级语文上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25.古诗两首(教案)_北京版-三年级语文上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25.古诗两首(教案)_北京版-三年级语文上册.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三年级上语文同步备课资料包(教案)“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

2、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北京版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25.古诗两首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

3、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4、”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

5、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来源:学科网1.认识本课2个生字,会写本课12个生字。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会默写课文。3.感受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体会诗情画意。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12个生字新词,认读2个生字。 2.能看注释,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3.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边读边想象,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体会诗情画意。 【教学重点】熟记生字,读懂诗歌含义,能够背诵、默写课文。【教学难点】图文结合,启发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演示法、合作

6、、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古诗了。这堂课,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鹿柴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来源:学+科+网Z+X+X+K二、初读课文,感知理解(一)学习鹿柴1.简介作者: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盛唐诗人的代表,创造了水墨出水画派,有“诗佛”之称。代表作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摩诘文集。2. 释题。 鹿柴:地名,柴,读zhi,同“寨”。有篱落的乡村别墅。 3.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播放视频:鹿柴)(1)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朗读鹿柴,完成下面要求: 把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把生字记在

7、本上和同学一起读一读写一写。(2)学习生字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l xin ti zhi鹿 响 苔 柴(3)指名读全诗,纠正以下字的读音。来源:学。科。网Z。X。X。K“鹿柴”的“柴:读作“zhi”,不要读作“chi”。“返景”的“景”读作“jng”,不要读作“yng”。“青苔”的“苔”读作“ti”,不要读作“ti”。4.理解字义。但闻:只听见。但,只;闻,听见。 人语响:人说话的声音。 返景:傍晚的阳光,落日的余晖。景,同“影”,在这里读“yng”。 复:又。青苔:指阴湿的地方生长的绿色的苔藓植物。5.精读领悟。(1)译文: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

8、人。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2)理解诗句 “空山不见人。” “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3)理解“但闻人语响”中的“响”字。 (这里的“响”,不是喧闹的意思,而是声音的意思。用一个“响”字衬托,更显出空山深林的幽静。)(4)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感受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这首诗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空山深林中的幽静景色。前两句以人的话语声来反衬空山的幽静,着重从听觉方面描写环境的寂静。后两句以明亮的夕阳返

9、光,反衬出山林深处的幽暗,是从视觉上来描写环境的幽美。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构成一幅空山人语、深林夕照的画面。诗中写返照的阳光、幽暗的树林、深绿的青苔,绚丽。空山中有“人语”,深林中有阳光,使描写的环境有了生字。这样描写有声有色,给读者以美的享受。)(5)练习朗读,试背诵。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读时注意自然停顿,读出韵味。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师总结:鹿柴这首诗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感觉。(二)学习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朝诗人刘长卿有一次来到了一个叫芙蓉山的地方,恰好遇到了一场大雪,于是借宿在别人家里。根据这次经历,他

10、写了一首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播放视频:)1.播放视频逢雪宿芙蓉山主人2.介绍作者:刘长卿(大约726大约786),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主要作品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送灵澈上人等。3.释题:出门遇上大雪,借宿在芙蓉山一农夫家里。4.认读生字。 fng s f rng m pn qun fi 逢 宿 芙 蓉 暮 贫 犬 吠(1)出示带拼音生字,指名读师评指导。(2)去拼音开火车认读生字。5.理解字义。逢:遇到,遇见。宿:夜晚睡觉;过夜。苍山:青色的山。白屋:贫民住的房

11、子。因为没有油漆彩画所以叫白屋。柴门:用散碎木材或树枝做成的简陋的门。吠:狗的叫声。归人:指从外面回来的人。这里指房屋的主人。6.精读领悟。(1)理解句子词意: 一、二句:天色已晚,远望苍山,路途遥远,得找个投宿的地方。我投宿的是一个贫穷的山村人家。三、四句:忽然,从柴门边传来了狗叫声,知道是主人冒着风雪回来了。(2)理解诗句一、二句:(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

12、”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3)理解诗句三、四句:(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4)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景色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写了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它通过旅客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概括了山中人家的生活环境,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来源:学+科+网Z+X+X+K(5)指导朗

13、读。 学生自由练读古诗。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6)背诵古诗。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背古诗。同桌互背。指名展示背诵古诗。 全班配乐吟诵古诗。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希望同学们常走近它、欣赏它、品味它,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四、课堂练习来源:学*科*网1.比一比,再组词。渔( ) 暮( ) 逢( ) 芙( )鱼( ) 墓( ) 缝( ) 夫( ) 2.填空。(1)诗人王维是个才子,既是诗人,又是画家、音乐家,苏轼赞他_“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 _”。(2)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作者是()代()所作,写的是诗人在()的情况。

14、描写一幅()景象。五、作业布置1.朗读诗歌,背诵这两首诗。2.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板书设计】空山人语 鹿柴 恬淡幽静 深林青苔白屋贫(所感)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同情劳动人民风雪夜归人(所见)【教学反思】古诗两首是北京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在古诗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开放的教学环境,以有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古诗意境。朗读和背诵在古诗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同时加深对诗的理解和记忆。课堂上,尽量给学生讲得通俗易懂“动景情”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阅读教学应是让学生能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学生要产生独特的感悟,就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与文本对话,积极地去思索,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感悟,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肯与思考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