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3《古诗两首》_鲁教版.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68286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3《古诗两首》_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品】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3《古诗两首》_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品】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3《古诗两首》_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3《古诗两首》_鲁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3《古诗两首》_鲁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古诗两首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

2、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教学目标: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知识与能力:“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

3、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认识11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会写本课的7个生字。来源:学科网ZXXK2.正确、流利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课时安排:1课时来源:学*科*网Z*X*X*K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学习所见 。(一)激趣导入。1.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很多同学们学过很多的古诗,也会背很多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2.揭题,释题。齐读课题。“所见”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指名说说)3.出示课文插图

5、投影:所见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所看到的图上的景物。猜猜看图上的小孩儿在干什么?(二)初读课文。一读:读准、读通课文。(大声朗读)二读:划出生字,记住字形(不出声音默读)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轻声读)(三)精读课文。1.你能把这首诗流利地读出来吗?指名读(两名)2.播放音乐,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听,初次感悟、体会诗句的意思。来源:学科网3.学生练读全诗。4.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吗?5.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师相机解决问题)预设问题:什么叫“振林樾”?(传遍了树林)“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6.理解诗意。(1)出示课文插图。 师指“牛与牧童”图问:

6、这是怎样的一个情景?(牧童骑黄牛) 放录音(牧童歌唱的声音)听!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齐读诗句。(2)演示“牧童捕蝉”的动作及“蝉叫声”。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心想捕捉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出示诗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齐读诗句。(3)你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小组合作完成)来源:学,科,网Z,X,X,K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心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4)挑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读一读。(指名读)(5)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配上音乐)(四)读

7、诗想画面。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引背同桌对背齐背)3.从“林樾”、“蝉鸣”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五)编故事。学完了这首诗,你觉得牧童捕到蝉了吗?小小组里讨论一下,试着编一个故事。二、学习小池 。(一)导入。1.出示课件(课文插图)问:这是什么?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2.同桌合作,试读课文。检查字音,纠正读错了字音。(三)图文对照,理解感悟。1.看课文插图,说说你觉得池塘怎样?诗中是怎么写的?引出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2.交流自学。

8、课堂讨论疑难词句,通过投影重点讲解“泉眼、晴柔”的意思。(泉眼:泉水涌出的那个口子;晴:晴天;柔:柔和)3.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上面有什么?诗中是怎么写的?引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4.学生提问自学不能解决的字词,教师作简要解答。5.简单讲述诗意。6.全班齐读全诗(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这样的景象,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4. 引导学

9、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5. 朗读反馈。6 .练习背诵。三、学习生字。巩固词语。1. 出示带音节生字认读。2. 去掉音节认读。来源:学#科#网Z#X#X#K3. 小组合作,创造性认记字形。4、认读课后我会读的词语。四、写字指导。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指名说说)2.说说你认为最好记的字是什么?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呢?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五、课后作业。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或者画下来。板书设计:古诗两首所见 小池教学反思:本课由所见小池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绝句,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练。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从不同侧面表现夏天的情趣。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面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一年级的孩子在学前就有一定的古诗积累,诗歌特有的韵文形式利于学生朗读,教材为诗歌选配的画面生动、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内容的难度。诗句中的文字注音,对于有一定自读能力的孩子来讲难度不大。但教师应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以利于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感悟,这一点以后需要注意。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