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雨点儿 (4)_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69110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雨点儿 (4)_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雨点儿 (4)_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雨点儿 (4)_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雨点儿 (4)_人教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雨点儿 (4)_人教新课标.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设计理念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

2、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一年级的实验教材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它以其全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眼前,向我们诠释着全新的教改新理念。新课程标准对

3、一年级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倡大量识字,大量阅读,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阅读的愿望。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

4、,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本课教学设计在新教改思想的指导下,以识字教学为主,指导学生联系生活,自主认识十二个生字,以及由它们组成的生词。在识字的基础上能正确、连贯地朗读全文。同时学习写三个生字“方、半、巴”,并让学生初步感知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这一科学常识。力求教学生活化、学生愉快学习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给予他们充分学习的自由空间、挖掘潜能的机会,以促进他们高效、快乐地学习。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较小,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持久,仅学生字可能会感到枯燥无味,这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

5、学手段,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有趣游戏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互帮互助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使儿童乐于学习,喜欢学习,有主动学习的意愿,能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快乐识字。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学写“方、半、巴”三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把课文读通读顺。难点:在语言环境中恰当地运用生字,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揭题谈话引入歌曲小雨沙沙,跟着音乐一起唱。引出课题:雨点儿(板书)。师:(板:雨点 儿)在

6、“雨点”后面加上一个轻声的“儿”读起来多好听呀!指名让学生读题。【运用孩子熟知的歌曲开篇,能很好地激起学生快乐的情绪,及时将学生的思绪引进课堂,让轻快的音乐成为孩子们学习语文的轻快而又欢乐的开始。】二、初读课文师:我们自己读课文要注意什么?生:要有表情。生:要有停顿。师:对,要读准字音,尽量做到有停顿,有表情,读得好听点。学生自由读课文。【初读课文,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当然,这需要学生首先能读通课文,这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也有着不小的困难。因而,一定要让孩子充分地读。只有给学生充分的读的时间,孩子才能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才能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在这里,或许老师过于节省时间,感觉孩子读

7、得不是很充分,大部分孩子只能读上一遍,相信速度慢一点的孩子疙疙瘩瘩读上一遍已是很不容易了。因而,感觉在这里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来读课文。】师:课件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读。顺着读,倒着读。学生多次将“数”(文中第三声读成第四声),正音,指名读。“数不清”,读词。“数不清的雨点儿”,读词组。师:你知道还有什么是数不清的?生:数不清的星星生:数不清的小草生:数不清的树叶【层层深入,结合课文进行生字教学,扎实有效,能很好地为学生朗读和理解课文扫清障碍。只是,“数”是一个多音字,学生在读单个生字“数”时总是读成第四声,老师就纠正,让学生读成第三声,我感觉这样并不合适。我觉得应该告诉学生“数”是一个多音字,

8、有两种读音,只是在我们今天的课文中应该读第三声。】师:这么多的雨点儿是从哪儿来的呢?引出生字:“彩”,正音,读。“云彩”,读词。“飘落”,读词。师:你能做做“飘落”的动作吗?“飘落”和“掉下来”有什么区别?出示句子:“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生读。师:如果你能加上动作的话会读得更好。生读。【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学生很轻松地学习了课文相关句式的朗读,朗读指导“润物无声”。】二、学习课文师:你们听,半空中,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在说话呢!生听课文相关段落的对话。师:你听见了吗,他们谁在问?谁在回答?生: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回答。师:大雨点儿是怎么问的呀?生:你要到哪里去?师:谁来读读大雨点的话

9、?生读。师:谁来问问小雨点儿?生读。师:我们一起来问问小雨点儿?生齐读。师:小雨点儿又是怎么回答的呢?生读: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师:“方”和“地”在一起时要读轻声。生读。师:小雨点儿,你要去什么地方?生: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师:小雨点儿,你要去的地方有什么?师:有花有草多美呀!再来读读。生读。齐读。师:这就是小雨点儿的“回答”。生读:“回答”。师:你会回答吗?师随意点名:你叫什么名字?生:我叫XX师:你真的会回答。师又随意指名回答类似的问题。【问和答有着不同的句式,也有着不同的语气,但是,这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述的,只能通过不断的朗读来体会其中的要领。教师的设计正考虑了孩子的

10、这一特点,在不经意的问答之中,孩子们学会了问,学会了答。】师:小雨点儿不但会回答,它还有一个本领呢!它还会回答呢!找一找小雨点儿是怎么问的?生:“你呢?”师:它想问什么?生:你要到哪里去?生再次读句子。师:你知道大雨点儿要去哪儿吗?出示:“我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师:小雨点儿还不知道呢,谁愿意去告诉它?生读。师生分角色读。同桌分角色读。指名读。男女分角色读。【读得很充分,各种形式的读变换使用,使学生不觉得朗读的枯燥,这正是朗读指导的成功之处。】师:读了他们的话,我们知道小雨点儿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很美!大雨点儿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那会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师:你想对大雨点儿说什么?生:你

11、为什么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呢?【感觉这是两个极具想象空间的问题,学生能想得很广,说得很多。但是,也感觉老师在这儿放的时间少了点,学生没有充分地想,没有充分地说。很是可惜。】三、拓展延伸,畅所欲言(1)师:如果你是小草、小花,或者是小蝴蝶 你会对雨点儿什么?生1:我会说可爱的雨点儿,谢谢你给水我喝。生2:你帮助我长高了,妈妈看见了会很开心的。生3:你不但帮我洗干净身上的灰尘,还给了我营养,你以后会经常来看我好吗?生4:雨点儿,我们交个朋友好吗?(2)师:假如你是雨点儿,你最想到哪里去?为什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下雨的好处生:我最想到沙漠去,让那里不再干旱,长出红的花、绿的草。生:我最想到庄稼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生:我最想到校园的花坛去,让那里的花更红、叶更绿,校园更美。师:你们都是最可爱的雨点儿,最可爱的孩子。世界有了你们会变得更美。感谢亲爱的雨点儿们,让有花有草的地方,花儿更红,草儿更绿;让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让沙漠也变成了绿洲,雨点儿去过的地方,都会变得更加美丽,我们大家都深深陶醉了。四、总结师:云妈妈听到大家的读书声,来接雨点儿了,我们以词语接龙的形式把它们送回家好吗?最后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结束这堂课吧。第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