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说课稿_冀教版(2014秋).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69494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说课稿_冀教版(2014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说课稿_冀教版(2014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说课稿_冀教版(2014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说课稿_冀教版(2014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说课稿_冀教版(2014秋).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说课设计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

2、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说课 1、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

3、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说教材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

4、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一)教材内容 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是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分类的第一课时。 (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学生在第五章已学过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而第七章则是认识1120各数。在第五章学生对数的认识已经有些倦怠的基础上,为了避免单一连续学数的简单过程,转移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特设计“统计与概率”的学习内容分类。 本单元学生初次接触统计与概率方面的知识,是最基本的统计活动。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按照给定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二是自己确定一个标准对几何体或图形进行分类。 教材

5、从学生熟悉的“整理玩具”引出分类。首先呈现一幅摆放玩具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并交流玩具是怎么摆放的。通过“把同一类的玩具放在一起了”初步体会什么是分类。然后给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学习用品、食物、衣帽)图,让学生按物品的用途分类。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分,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是一样的。教学时,要利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物品是分类摆放的,初步感受分类的意义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目标 本课设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 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经历分类的过程。 2、能按给定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了解分类可以更确切地描述一些事物

6、的特征。 3、对分类的事物有好奇心,体会分类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设置情境法;设疑激趣法。 2、学法:小组讨论法;动手操作法;归纳总结法。 二、说学情: 大部分孩子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敢想、敢说、思维比较活跃。学生能够自主解决本节课的新问题。只是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不会多角度的观察思考问题,需要同学们大家的智慧以及老师的点拨与引导。 三、说教学过程: 依据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本节课分为五个环节,分别是:口算训练-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延伸。 (一)口算训练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二十道口算题分别是: 9-2= 9-6= 2+5= 7+2= 9-

7、0= 8-5= 6+3= 6+4= 8-6= 10-1= 3+4= 9-4= 9-2= 10-3= 5+3= 8-6= 3+3= 10-8= 8+1= 8-2= 生独立完成后,指生汇报答案,其它孩子圈出错题,自己改正。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 (二)创设情境 师生谈话,交流自己玩过哪些玩具,引出丫丫的玩具架,从而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借助玩具引入新课,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 建立模型 1、观察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架子上摆着什么玩具,是怎样摆放的,使学生知道玩具架上是按布玩具、玩具枪和玩具车分类摆放的。 2、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

8、指出卡片(圆圈表示)是把同一类玩具(呈现集合圈图)放在一起了,然后讨论一下这样摆放物品的好处。 3、呈现教科书56页“分一分”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说出图上有数学书、饼干、裙子等物品以及这些物品的用处。 4、教师提出按用途分类的要求,让小组合作完成。 5、交流各组分的过程和结果。说一说是怎样分的,组内同学们的意见是怎样统一的。 6、总结分的结果,让学生了解各类物品的名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初步感知分类的含义,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养成有条理整理和摆放日常用品的好习惯。】 (4) 解释应用 1、练一练第1题,按腿

9、数分一分。 (1)让学生观察图上的小动物,提出“按腿数分一分”的要求,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学具,再交流分的结果。 (2)教师提出这些动物还可以怎样分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要给学生充分的发表不同想法的机会。 2、练一练第2题,讲清要求后,学生判断并涂色。 3、练一练第3题。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每一组中的物品,找出不是同一类的,并说出自己判断的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思考、观察、讨论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分类时标准的重要性,加深学生对分类意义的认识。】 (五)拓展延伸 布置实践活动:回家后整理自己的小卧室。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分类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使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