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单元第一课时 简单事物中的规律_冀教版(2014秋).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69504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单元第一课时 简单事物中的规律_冀教版(2014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单元第一课时 简单事物中的规律_冀教版(2014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单元第一课时 简单事物中的规律_冀教版(2014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单元第一课时 简单事物中的规律_冀教版(2014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单元第一课时 简单事物中的规律_冀教版(2014秋).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十单元 探索乐园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

2、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教材分析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探索规律”作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之一,是隶属于标准(2019)中“数与代数”领域的正式教学内容。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3、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为了体现标准(2019)的理念,教材从一年级上册就开始渗透探索规律的内容,如:通过1个1个、2个2个、5个5个地数数,让学生体验、发现并描述数数过程中的规律;通过分别整理10、20以内加减法表,让学生探索计算中的规律

4、。所谓找规律,是指根据已经观察到的、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特例)在排列上具有的某种特点或属性,在没有遇到任何反例的情况下,推出这类事物的排列都具有该种特点或属性的结论。具体来说,找规律可以从许多角度(概念)进行,如颜色、数量、大小、形状、数字关系、方向及其他性质等。本单元的课程内容是“探索简单情境中的变化规律”。同时,强调“在教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把发展推理能力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本单元的内容在编排上有如下特点:1. 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素材,注重对“规律”含义的理解。2. 只教学简单的图形和数字的规律,理清了层次,降低了教学的难度。3. 以形

5、式已有经验为基础,由易到难编排,从发现直观而明显的规律到发现抽象而隐蔽的规律,更体现“数学味儿”。 本单元安排“探索乐园”:一是落实标准张的“探索规律”的要求;二是探索一些特殊运算和数学问题的模型及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发现简单情境和加法计算中的规律,能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2.在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猜想事物的可能情况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3.积极参加找规律的数学活动,对有规律的事物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重点、难点重点:认清简单的图形以及加法计算的规律,能够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难点:理清并掌握找规律的一般方法。教学建议根据教学

6、内容和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本单元时应注重以下几点。1. 突出教学的趣味性。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在教学时,教师除了利用好教材上的相关素材外,还应充分考虑本班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贴近生活且有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在趣味中欣赏、观察、猜想、验证,在美的感受中学习有趣的数学,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2. 体现教学的开放性。教学中针对学生富有代表性的生成,针对每组数量的不同或每组顺序的不同情况或加法算式的不同情况进入深入分析.从而既可以丰富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3. 把握教学的重点,控制好教学的“度”。 教师

7、在教学中注重把握表述规律的“度”,只要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规律即可。课时安排本单元用2课时完成教学。课题课时简单事物中的规律1课时加法计算中的规律1课时总计2课时第十单元第一课时 简单事物中的规律教学内容教材9697页 发现熟悉情境中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或自己创造有规律地事物教学提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有规律排列事物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嘴描述,体会简单事物的有规律排列,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观察、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能发现熟悉情境中事物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或自己创造

8、有规律地事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找规律的活动,在应用规律、创造规律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发展合情推理能力。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难点: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准备教具准备:主题图、课件、水彩笔、各种颜色的图形以及装有“入场券”的信封袋。学具准备:水彩笔。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师:同学们,每年春节的时候,有一台全国人们一起看的节目,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春节联欢晚会。师:对!在日常生活中,一些重要日子和重大活动,人们都会以举办联欢会的形式来庆祝。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班里要举办一次联欢会,你有什么建议?(板书:简单

9、事物的规律)生1:好好把教师布置一下。生2:每个人准备一个节目。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了解联欢会的意义。通过班里举办联欢会的建议,激发学生关心班集体的情感,并自然引出教材中的事例。二、探求新知。(一)课件出示联欢会场景图。师:同学们提的建议都很好。在开联欢会的时候,为了制造一个喜庆的气氛,除了演节目以外,大家还会把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现在,请同学们看一幅亮亮他们班开联欢会的照片。说一说,他们是怎样布置教室的,同学们在做什么?(给学生充分时间观察联欢会场景图,并说一说图中有什么,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发现的机会,使学生了解图中所有的信息)生1:有气球和拉花。生2:气球的颜色有黄色,还有红色。生3:黑

10、板上还写着“元旦快乐”。生4:同学们在表演节目。设计意图:观察、交流图中的信息,既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又为下面的发现规律做铺垫。学生只有看到有什么,才能进一步发现规律。师:同学们看的很认真,说得也很好,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气球,你发现了什么?生1:气球有红的,还有黄的。生2:一个黄色气球,一个红色气球的排列。师:像这样一个黄的、一个红的,又一个黄的、一个红的.这样一组一组重复排列,我们就说像这样按顺序地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地排列。所以有规律排列的气球的重复排列是一个黄色气球、一个红色气球。设计意图:选择简单、典型的事物,在交流怎样摆的基础上,了解“规律”的含义。为发现其它有规律地现象

11、打基础。师:场景图中除了气球是有规律地排列,你还发现了哪些事物也是有规律地排列,能不能说出它们之中重复的部分?生1:拉花是有规律地排列的,它的重复部分是一个长的拉花、一个短的拉花。生2:唱歌的同学是有规律地排列,它的重复部分是一个男生、一个女生站队的。师:猜一猜,如果图中戴发夹女孩的右边站一同学,你知道是男生还是女生吗?为什么?生:站在戴发夹女孩右边的是男生。应该站队同学是按照一个男生、一个女生有规律地站立的,所以女孩的右边应该是男生。师:像这样按照顺序一组一组地不断重复出现的排列就是有规律地排列。准确地发现规律中重复的部分(一组)是找规律的关键,它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和把握规律。你能尝试着

12、说一说生活中其他有规律排列的事物吗?(给学生充分时间交流,对于描述不清的及时进行指导)设计意图:学生学习规律的过程也是认识不断抽象和提升的过程。教学时,注重让学生体会到规律的“核心”,这是认识规律的根本。(2) 简单应用。 (课件出示珠盒图) 师:你知道盒子里左边第一颗珠子是什么颜色的? (全班讨论,再请同学回答) 生:根据珠子一白一红、一白一红的排列规律,盒子外面是红色的,盒子里左边第一颗珠子应该是白的。师:先找出珠子的排列规律,再利用简单推理得出盒子里第一个珠子的颜色,你们真了不起!你们知道盒子里可能有几颗珠子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要说明自己判断的理由。学生可能说出不同的答案,

13、只要合理,教师就予以肯定)生1:盒子里只有1颗珠子,是白的。生2:盒子里有3颗珠子,其中2颗是白的,1颗是红的。因为盒子左边第1个珠子是白的,后面依次是红的、白的。设计意图:通过珠盒图,引发学生的想象,从“看到”到“想到”,从“有限”到“无限”,不断丰富学生对规律的认识。 三、巩固知新。1.练一练。第1题。(1)出示示意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从示意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2)先找出图中的规律(重复的部分),再回答问题。(3)同学之间交流绘画结果,并指名读出自己的答案。2. 练一练,第2题。(1)开放性练习,让学生按自己定的规律涂色。(2)学生交流时,让他们充分展示不同的规律,只要合理,均给予激

14、励性评价。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实际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讨论,全班交流,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四、达标反馈。1、圈一圈(后面一个应是什么)。2、 接下来应该怎么摆呢?谁来帮帮我!答案:五、课堂小结。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事物中的规律。谁能说说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发现事物中的规律?不要求学生描述得特别准确,只要意思对就可以。最后,师生进行概括:1.选择要观察的事物。2.可以从事物的颜色、数量、特点等方面观察。3.只要事物是按照某种顺序依次排列重复出现,就是有规律地排列。准备地发现规律中重复的部分(一组)是找规律的关键,它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理

15、解和把握规律。六、布置作业。1、按规律画一画。2、 圈一圈(第一行缺少的是哪个图形,请在第二行圈出来)。3、 苹果和梨按规律摆放着,有几个水果被毛巾盖着,想想毛巾下面最少有( )个水果。答案: 3. 1板书设计 简单事物中的规律像这样一个黄的、一个红的,又一个黄的、一个红的.这样一组一组重复排列,我们就说像这样按顺序地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地排列。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上课的开始,有意识地按规律呈现气球,让学生积累感性经验,从而初步感知规律,这一环节以学生喜爱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学生凭直觉做出判断,人人能够参与,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猜想中感知到规律的存在,帮助理解知识。教学找规律内容具有活动性和探究性,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趣味性,“找规律”的内容不能用“对或错”来简单的判断其正确与否,而是要听学生介绍“找规律”有无到了,这样就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充分与同学交流活动,注意倾听。进一步感知所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