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第5课时 5以内数的加法|西师大版(2014秋).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69533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第5课时 5以内数的加法|西师大版(2014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第5课时 5以内数的加法|西师大版(2014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第5课时 5以内数的加法|西师大版(2014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第5课时 5以内数的加法|西师大版(2014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第5课时 5以内数的加法|西师大版(2014秋).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

2、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第5课时 5以内数的加法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

3、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教学内容】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

4、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教材第1718页内容。【教学目标】1.认识加号和加法算式,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能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计算5以内的加法。2.认识一图二式,初步体会加法交换律的含义。【重点难点】重点:能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计算5以内的加法。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演示:师:(先左、右

5、手各出示1根小棒,然后将两只手的小棒合在一起)几和几合起来是几?(左手出示2根小棒,右手出示1根小棒,将小棒合在一起)几和几合起来是几?(左手出示2根小棒,右手出示3根小棒,将小棒合在一起)几和几合起来是几?学生观察教师手中的小棒,说数的组成,教师适时板书。板书:师小结: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像这样将两部分“合起来”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二、互动新授(一)认识加法师:(出示教材第17页例1图)看图说图画的意思。引导学生表述:2辆车和1辆车合起来是3辆车。(生表述的同时师板书:2 1 3)师:这种把两部分合起来的情形,在数学里我们用一种专门的运算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运算吗?(生回答

6、:加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师板书课题)。师:加法有一个专用符号叫“加号”,我们把它写在2和1的中间,表示把2和1这两部分“合起来”。师:观察加号,它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学生观察发现加号是一横一竖加在一起,练习写加号。教师提醒学生写加号的时候要横平竖直。师:2和1合起来是3,用等号来表示。(师板书“=”)加法算式2+1=3,读作:2加1等于3。(板书:读作:2加1等于3)生读算式,书空练习写加法算式。师:生活中,哪些情况也可以用2+1=3来表示呢?学生举例:原来有2条金鱼,又买来1条金鱼,合起来有3条金鱼;我有2个气球,妹妹有1个气球,合起来有3个气球通过举例

7、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师小结:2+1=3不仅可以表示把小车合起来,还可以表示把金鱼合起来,把气球合起来它的本领可真大,只要是将数量2和数量1的物品合起来都可以用加法2+1=3来表示。(二)探索算法师先出示3朵红花,问:这是几朵花?再摆2朵,问:又是几朵花?师画上圈后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学生观察整个过程,交流图意:3朵花与2朵花合起来是5朵花。师: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生:3+2师:为什么用加法表示?引导学生说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算。师:3+2等于几呢?你是怎样想的?生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教师注意梳理算法,引导学生感知算法多样化。生1:我是看图数,1,2,3,4,5。(看图数)生2:我是

8、从3开始接着数4、5。(接着数)生3:我们以前学过3和2合起来是5。(数的组成)小结:同学们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来计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方法吧。师:看教材第17页例2,读一读书中两种算法,填空,练习算式书写。(三)一图二式师:出示教材第17页例3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观察,发现一边有4支铅笔,另一边有1支铅笔。师:列出加法算式。生:4+1=5师:看教材第17页例3图,图中小朋友列出了4+1=5和1+4=5两个加法算式,他们列出的加法算式为什么不同呢?引导学生说出图中学生观察的顺序不同,所以列出的算式不同。师小结:同一幅图,从不同角度观察,列出的加法算式就不同。这就是数学里的“一图二

9、式”,一幅图能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师:观察算式4+1=5和1+4=5,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发现算式中都有1、4、5这3个数,只是1和4的位置交换了,得数都一样。师小结:交换相加的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4+1=1+4。三、巩固拓展1.画一画,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课堂活动”第2题)教师先引导学生表述加法算式的意思,再指导画图,在说和画的过程中加深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如3+1,3表示左边有3个三角形,1表示右边有1个三角形(右边画1个三角形),合起来有4个三角形,3+1=4。2.摆一摆,强化一图二式。(“课堂活动”第4题)师提出要求:数出4根小棒,分一分,摆一摆,每种摆法填出两个加法算式。

10、生操作小棒,写算式。教师巡视指导。师组织集体交流:你是怎么摆的,怎样列式,谁来给大家说一说?生交流小棒的分法和列出的算式,交流中发现2+2=4这种摆法只能写出一个加法算式。3. 0的加法。(“练习二”第2题第1幅图)师指导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生说图意:左边有3个草莓,右边一个草莓也没有。师:加法算式怎么列,填在书上。生列式,交流,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补充练习:0+1= 2+0= 5+0= 0+4=师小结:0的加法比较有趣,一个数和0相加就等于它本身。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时就可以用加法计算。一幅图从不同角度观察,可以写出2个加法算式,这叫“一图二式”。观察一图二式,

11、我们发现相加的两个数虽然交换了位置,但得数不变。0的加法最有趣,0加上几还等于几。五、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2.课后作业板书笔记 5以内数的加法我的算法:(1)看图数,1、2、3、4、5。(2)3,接着数4、5。(3)3和2合起来是5。教学反思 为突出本课重难点,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在引入环节,通过演示小棒在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的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合起来”,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一是应引导学生观察表述图意,理解图中“合起来”的意图,然后简明介绍加法、加号和读法,接下来设问:“生活中哪些情况也可以用2+1=3来表示”,以这一个加法算式入手,让学生联系生活举例来理解加法的含义。通过举例,学生逐步感悟到2+1=3很神奇,只要是将数量2和数量1的物品合起来都可以用它来表示。加法“形式的简洁”和“内涵的丰富”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些体验都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建构起加法概念。二是应注重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大胆交流自己的算法,及时梳理算法,指导学生相互学习。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