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対韵歌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2016.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69872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対韵歌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201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対韵歌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201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対韵歌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201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対韵歌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201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対韵歌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2016.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对韵歌教学设计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第二课时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

2、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学情分析: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

3、,“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一年级的学生思维具体,形象,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应该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文,感悟课文,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增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对子的乐趣。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增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对子的乐趣。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小朋友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讲一个故事给大家

4、听,从前有一个诗人叫苏东坡,他去拜访佛寺里面的一个朋友,他去敲门,但是来开门的是寺庙里的一个小和尚,他就开玩笑的故意大声说:秃驴何在!小和尚一听,这是在骂师傅是秃驴啊,不过他很快就说:东坡吃草,说完两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同学们,是不是很有趣啊,你们想不想跟他们一样会对对子,那老师先来考考你们。天对( ) 黑对( )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对子对得真不错。二、 读文感悟1.出示课文中得词语。2.生齐读词语。3.说说这些词语都是什么东西组合在一起的。4.齐读课文,用心感受这些大自然中的景物。5.引导学生发现课文都是以对对子的形式出现的。(1)读完之后,你发现了什么?(2)小结:小朋友们观察地真仔

5、细,课文中这些有趣的组合就是我们中国特有的对对子。6.师带读7.多种形式朗读(1)老师发现一种非常有趣的方法读课文,把你们的双手拿出来,我们边拍手边读,老师读一句,你们读一句,看谁拍的最好,读的最好,好吗?(2)师生交叉读。(3)大组交叉读。(4)最后齐读。二、创设情境,巩固练习1.在情境中理解词语。(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图片。(2)提出要求:在我们欣赏美丽的大自然的同时,老师交给你们一个任务,根据图片对应书上的词语。(3)师指名回答。(4)全班齐回答。2.出示最后一句,指生朗读。(1)去掉“对”字,再读,师相机出示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2)出示图片,理解山清水秀,桃红柳绿的意思。(3)齐读最后一句,去掉“对”字再读。(4)个别读,齐读。3.练习背诵(1)师生一起背诵,师背前一句,生背后一句。(2)指名背诵。(3)全班齐背。三、课外延伸小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其他的对韵歌吗?老师再带大家认识一首对韵歌。葡萄架,苹果园,李苦对瓜甜。风习习,雨绵绵,地北对天南。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描写美丽的大自然的对韵歌,大家课后可以试着编一编这样的对韵歌。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