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盘古开天地 (3)_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69946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盘古开天地 (3)_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盘古开天地 (3)_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盘古开天地 (3)_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盘古开天地 (3)_人教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盘古开天地 (3)_人教新课标.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盘古开天地 教学设计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

2、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教学目标:“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

3、”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通过朗读、品味、想象,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激发

4、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品味、想象,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激发阅读神话

5、故事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引起阅读期待(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二)板书课题,读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问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内容。2.提名认读生词,相机正音。3.引导学生了解并归纳课文主要内容。4.指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5.初步理解中心句中的重点词“创造”的意思,指导书写“创造”。(二)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围绕“创造”质疑。2.师生共同梳理、归纳问题。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对那些在课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当即予以解决;对那些有思考价值,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问题,

6、进行梳理,板书于黑板上,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去解决;课堂解决不了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后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解答。三、顺学而导,解决问题,读懂课文。(一)解决“盘古为什么要创造宇宙?”的问题。1.提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理解“混沌”的意思。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如果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词语,教师可引导学生查字典,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正确的解释。(二)解决“盘古怎样创造宇宙?”的问题。1.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默读课文,思考相关的问题。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按学生找到的顺序,依次教学相关的段落。2.读中品词析句,感受盘古的精神与表达的精妙。(1)

7、学生汇报交流,相机出示下列句子,引导学生重点研读:理解“抡”的意思。比较“拿”“提”“拎”与“抡”的不同,感悟盘古的力大、神勇,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指导朗读,感受盘古劈开天地的力量和勇气。调动学生生活积累,理解“轻”与“清”意思的不同。引导学生读书并有所发现。交流学生的发现,感悟理解词语的方法及语言表达的精妙。.通过“清”理解“浊”的意思,感悟利用反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在朗读中,感悟课文通过几组反义词,把天地形成的过程写得清楚、明白。.结合句子,进一步理解“混沌”的意思,体会联系上下文也是深入理解词语的好方法。(2)引导学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开天辟地)(3)引导学生在读懂第三段的

8、基础上,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顶天立地)3.指导朗读,展开想象,感受神奇和美丽。(1)学生自读,找到自然段的中心句,体会中心句的作用。(2)边读边画出盘古身上发生的变化,感受变化的神奇。(3)指导朗读,把文字变成脑海中的画面,感受宇宙的美丽。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抓住“飘动的云”“奔流不息的江河”等词语展开想象,感受美丽。(4)拓展想象,丰富美丽。师:盘古的身上是不是只有这些变化?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启发想象,练习说话。(出示句式)盘古的(),变成了()的()。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在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想象要合理、丰富。(5)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盘古创造的宇宙的美丽。(三

9、)、出示编写的诗歌,升化认识。1、找生读。2、齐读。3、展开想象,有感情地读。1.归纳本节课的学习方法。2.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四、出示赞美盘古的诗歌,有感情地朗读。1、找六名同学,每人一小节。2、男女生分读。3、齐读。五、拓展阅读神笔马良(一)出示课件1、马良的神笔是怎么得到的?2、马良用神笔做了哪些事情?3、你觉得马良是个什么样的人?(二)学生阅读,写下自己的理解与感悟。(三)集体交流五、推荐阅读中外神话故事六布置作业。课件出示(作业超市)(一) 必做:1、把这个神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2、摘抄优美词语。 (二)选做 1、读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夸父追日 后羿射日 精卫填海。2、主题阅读丛书中的神话故事。板书设计18 盘古开天地开天辟地创造 顶天立地身化万物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