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惊弓之鸟(15)_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69976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惊弓之鸟(15)_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惊弓之鸟(15)_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惊弓之鸟(15)_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惊弓之鸟(15)_人教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惊弓之鸟(15)_人教新课标.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惊弓之鸟教学设计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

2、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教学目标: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

3、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

4、、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2、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只有善于观察、思考和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重点: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教学难点: 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根据魏王由“不信

5、”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的。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预习,自学生字词,读熟课文。 2、搜集成语故事,并会讲自己喜欢的成语故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学生演讲成语故事2、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指名学生回答)成语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成语故事惊弓之鸟。(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本课的生字词语大家都认识了吗?(出示生字词语)轮读,赛读,齐读,造句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不用箭”、“只拉弦”、“掉下来”)三

6、、分析课文1、学习第1自然段刚才同学们在叙述课文内容的时候提到“更羸”,他是个怎样的人呢?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介绍介绍?(学习第1自然段)什么是“能手”呢?(指名学生回答)课文在“射箭能手”前面加了“有名”这个词,这说明了什么?练习朗读: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第1自然段,把对更羸的赞美之情读出来。2、学习28自然段更羸的射箭本领到底有多高呢?下面我们看第2自然段。听老师的问题,同学们朗读书上的句子。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猎,他看到了什么?(学生齐读)他听到了什么?(学生齐读)这时更羸对魏王说了一句什么话?你认为更羸说这句话的时候带着怎样的语气?(指导朗读,读出肯定自信的语气)听到更羸这句话,你

7、心里是怎么想的?魏王听了这句话是什么态度?(读出怀疑的语气)“这样的本事”,指什么本事?(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大雁射下来)面对魏王的怀疑,更羸要求试一试,他是怎样做的?(学生齐读: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结果怎么样?(学生齐读:只听得“嘣”的一声,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大雁是怎么飞的?又是怎样掉的?(出示课件)分析两个“直”说明了什么(飞得急,掉得快)看到这个情景,魏王又是怎样的态度?(大吃一惊),什么叫“大吃一惊”?他吃惊的是什么?“真有这样的本事”,指什么本事?(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大雁射下来)魏王现在除了吃惊,还有什么?(赞叹)(指导朗

8、读:读出吃惊、赞叹的语气)魏王相信了更羸,可更羸却说:“不是我的本事大”这里的“本事”又指什么呢?(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大雁射下来)3、学习第9自然段更羸怎么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呢?请同学们默读第9自然段,用“”画出更羸看到的听到的,用“”画出更羸分析的。(自读自学,同桌讨论)齐读第9自然段。找三位同学分别朗读更羸看到的听到的,分析的。(出示课件,指导补充课件内容)你觉得更羸分析的有道理吗?更羸的分析太精彩了,同学们想不想把更羸的话记住呢?老师给大家一个“背诵提示”,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提示的帮助下以最快的速度把最后一段背过。(2分钟试背,抽查)4、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更羸在仔细观察认真分

9、析的基础上,做出了正确的判断,课文中出现了三次“本事”,更羸作为一个有名的射箭能手,他有他的过人之处,那么他的“本事”究竟是什么呢?(出示:在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判断)5、听到更羸如此条理的分析,魏王又会说什么呢?谁能来想象一下,魏王接下来会说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四、拓展练习1、总结引导学生悟出“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今天,我们学习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你明白“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惊”害怕,“之”的,“鸟”指什么样的鸟?受过惊吓的大雁(被弓箭吓怕了的大雁)2、这个成语不仅仅指这只鸟,它还可以比喻这样的人,我们来看看它比喻什么样的人?(出示句子,朗读)3、分角色朗读这篇课文描写的最吸引人的地方,是魏王和更羸的几次对话,下面,我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魏王和更羸,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五、课堂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六、布置作业: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2、积累一些成语故事。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