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惊弓之鸟 (2)_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0068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惊弓之鸟 (2)_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惊弓之鸟 (2)_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惊弓之鸟 (2)_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惊弓之鸟 (2)_人教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惊弓之鸟 (2)_人教新课标.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教学目标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

2、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

3、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惊弓之鸟是个成语故事,全文结构严谨,语言生动、精练。根据三年级学生在思想、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基础,根据年级教学要求和课文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

4、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能手”“信不过”“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更羸最后说的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

5、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教学过程一、 猜成语,激趣导入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那就是成语。成语对于我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猜成语的游戏,看哪位小朋友猜得对,猜得多。除了刚才猜的,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惊弓之鸟。板书课题,(生齐读)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主要内容。1.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读读这个故事?那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38页,自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借助下面的拼音帮忙,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开始吧。2.检查生字认读情

6、况。4.惊弓之鸟这个故事中的“鸟”,是哪一种鸟?师:关于大雁的生活习性,你们知道些什么?教师归纳补充并用投影出示5. 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和大雁之间发生的故事?师:“更”是个多音字,还可以组词为“打更,三更半夜”等。谁知道它另外的读音?你能给他组个词吗?看到“羸”字,你发现了什么?和“赢”字很像,怎么记住“羸”字,可以拆开记,羸:亡、口、月、羊、凡。三、细读课文,分析更羸成功用空弓射下大雁的原因。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更羸,那更羸是什么人?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1.教学第1自然段。(出示这句话)(1)齐读第一自然段:“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2)师:具体是什么时间?你们

7、查过资料后,知道吗?魏国是战国时候的一个国家,在今河南北部、河北南部、陕西东部和山西南部,离现在有两千多年了。(3)师:你怎么理解“能手”师:比如某些同学很会画画,我们就叫他画画能手;很会唱歌,我们就叫他-唱歌能手。而更羸射箭百发百中,我们就叫他-(生)射箭能手,而且他可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是魏国生(有名)的射箭能手呢。师:可以说他当时在魏国是家喻户晓。那请你们用夸他的语气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这句话。(生齐读这句话)2.教学第2自然段。(1)师:更羸因为射箭本领超群,所以得到魏王的重用,经常跟随魏王去郊外打猎。有一天,更羸又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猎,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2)

8、更羸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对魏王说了什么?(3)读了更羸的话,你相信吗?在心里有没有产生疑问?师:读书就应该这样,要善于提出问题。3.学习第3、4自然段(1)师:不光我们不相信,魏王也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出示第三自然段)现在你们就是魏王,一起来问问更羸。(2)“信不过”是什么意思?谁能用怀疑的语气再来问一问?(3)哪位更羸来回答魏王的话?4.学习第5自然段(1)更羸真的用空弓射下了大雁了,他是怎么射的?谁来找出有关读一读。师:这是弓,出示“弓”的图片,这是箭,出示“箭”的图片。弓上哪一部分是弦呢?拨动弦会发出什么声响?“嘣”师正音,后鼻音,谁能读好它你能把这句话连起来读读。预设:嗯,弦声还

9、不够响,大雁没听见,所以没掉下来。再读读。再请一生读。师:嗯,这么响,连老师都吓了一跳,大雁听到“蹦”的一声响,会怎么想?有什么反应?(2)师:这句话中竟然有两个“直”,仔细读读,这两个“直”意思一样吗?各是什么意思?老师觉得用得特别好,谁能告诉大家,好在哪里? 全班得出结论:“直往上飞”的“直”是一个劲儿的意思,“直掉下来”的“直”是笔直的意思。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5.教学69自然段。(1)更羸用空弓射下大雁后,魏王有什么反应?(2)“大吃一惊”是什么意思?现在你就是魏王,把你的大吃一

10、惊表现出来吧。(提示学生注意标点符号)(3)哪位更羸来回答魏王?(4)魏王更加奇怪了,我来替魏王采访一下更羸,你是怎么知道的?(5)我们一起来读读更羸的话,看看那些是更羸看到的,那些是更羸听到的,那些是他的分析判断?(6)结合第二自然段来看,你发现更羸是一个怎样的射箭能手?师:他的有名不仅是他射箭百发百中,更在于他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善于推理。四、总结深化,拓展延伸。师:是什么置大雁于死地呢。(是那嘣的一声响)是呀,嘣的一声响,给大雁带来了惊吓,这是一只受不得半点惊吓的鸟。课文学到这里,我们再来看题,“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的不得了。师:大雁被射下后,魏王又会说些什么?学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可以是从大雁身上得到的,也可以是从更羸身上得到的。五、指导写字1.这节课里,同学们说得这么好,读的这么棒,相信你写字一定也很不错。要写好字,首先要像更羸一样细心观察,看看这三行字,你发现了什么?2.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写,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3.范写。4.学生临写。一看二写三对照。提醒写字姿势。5.评价。对照例字自我检查,打星星。六、布置作业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2.搜集其它成语故事读一读。 板书: 1 0 惊 弓 之 鸟 观察: 飞得慢 叫得惨 伤裂 高飞 分析: 箭伤作痛 孤单失群 害怕 判断: 只拉弓 弦响 掉下 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