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奇妙的鲤鱼溪_北京课改版.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0087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奇妙的鲤鱼溪_北京课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奇妙的鲤鱼溪_北京课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奇妙的鲤鱼溪_北京课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奇妙的鲤鱼溪_北京课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奇妙的鲤鱼溪_北京课改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3.奇妙的鲤鱼溪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教学要求: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2、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鲤鱼溪中鲤鱼对人

3、深厚的感情和村民对鲤鱼的深厚的爱,从而感受鲤鱼溪的奇妙。 来源:学,科,网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2.复习用重点句概括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鲤鱼溪中鲤鱼对人深厚的感情和村民对鲤鱼的深厚的爱,从而感受鲤鱼溪的奇妙。 教学过程: 一、(事先板书

4、:鲤鱼)课前谈话:你们见过鲤鱼吗?(地点、大小、颜色、用途) 目的:通过与学生的聊天,唤起学生对鲤鱼的已有认知和自己的真实感受。并且为体会鲤鱼溪的奇妙作好情感铺垫。在此环节中,要以聊天的语言与学生说话,多倾听学生的发言,少出现提问的语言。如在试讲中,一个学生说钓鲤鱼的过程,老师导到鲤鱼的大小,可以这样说“你真够棒的,这条鲤鱼有多大呀?” 二、导入新课: 1.鲤鱼遍布我国的大小江河。在我国南方有个福建省,在福建省周宁县城西有个埔源村,这个村庄依山而建,这里山清水秀,风光秀丽。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条小溪穿过埔源村,在这条清可见底的溪流中,也生活着许多条鲤鱼。这条小溪里的鲤鱼和我们所见到过的鲤鱼有什

5、么不同呢?语文书的第26课向我们作了介绍。请大家打开语文书,默读第26课,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学生思考好后,请学生出声读读自己画的句子,然后和同桌说说这的鲤鱼和我们所见到的鲤鱼有什么不同。) 反思:之前的教学设计,对带动全篇的问题“埔源村的鲤鱼什么样,和我们所见到过的鲤鱼有什么不同呢?”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思考空间。这次,通过默读、画批、读悟、讨论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为全班交流奠定基础。 三、理解课文 (一)溪中的鲤鱼多,颜色各异。 1.指名读书,谈自己的感受。(12个人,说出颜色多,数量多。) 注意:导向文本。 2.美读。 读出颜色的多和美。提问的方式:什么黑?什么绿?什么红

6、?什么黄?再来感受着读读,读出颜色的美。 去过鲤鱼溪的朋友送给老师一张照片,这张照片里的鲤鱼多吗?(学生回答多),你们猜一猜这张照片里有多少鲤鱼?(学生猜)老师数了数,这么多的鲤鱼仅仅有500多条。在这条小溪中,却生活着多少条鲤鱼呀?读出鲤鱼很多。 3.在这条长不足1000米,深仅有1米的小溪中,却生活着这么多,这么色彩各异的鲤鱼,它们在小溪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简直就是一条色彩斑斓的、充满活力的小溪呀!让我们再来想象着这幅画面,美美地读读这句话。 4.老师:这条溪被称为鲤鱼溪(板书:溪),你们见过这样的景象吗?太不可思议了! (二)鲤鱼不怕人。 1.处理重点句。 埔源村的鲤鱼和我们所看见的

7、鲤鱼还有什么不同啊?(概括-具体) 生:埔源村的鲤鱼不怕人。师:你能具体地说说它都不怕什么人吗? 生:具体地说到一种不怕人的情形。师:它还不怕什么人呢? 你们所说的这些内容都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出示第二自然段) 这个自然段都围绕着哪个意思说的,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吗? 这句话就是这个自然段的重点句。 2.像顽皮的小孩子 鲤鱼在村民面前是怎样表现的,你来读读有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出示这句话) (1)学生读句子,谈理解。 (2)老师相机点拨:咬住漂洗的衣服,在和村民干什么呢?(嬉戏、逗着玩、拔河) 把菜叶都都叼走了,村民会想些什么? 小鲤鱼还会做出怎样淘气的事情来呀? 在村民面前,

8、鲤鱼就像顽皮的小孩子,此时,鲤鱼已经把村民当成什么人了?(亲人、朋友、小伙伴、爸爸妈妈) 那我们把鲤鱼在亲人面前的顽皮劲儿读好。(练读,指名读) 3.像热情的小主人 鲤鱼在游客面前又是怎样表现的,你来读读有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读句子,谈理解。 相机点播:鱼儿向上跳跃,如果它会说话,会说些什么? (出示)在村民面前,鱼儿们真像顽皮的小孩子;在慕名而来的游客面前,鱼儿们又真像 的小主人。 指名读在游人面前表现的句子。 4.埔源村的鲤鱼把村民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对待游客又是那么的热情,(板书:情)这种情感真让人感到惊叹啊!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体会着读读,可以吗?(师生轮读) 5.小结课文:鲤鱼溪里

9、的鲤鱼不仅数量多,色彩多,而且还这么的不怕人。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呀! 感情深 1.埔源村的村民和其它地方的人在对待鱼上又有什么不同吗?请你轻声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2.让学生谈不同。(感情深、放养、禁捕食、鱼坟) 3.通过你们的谈话,我真的感受到了埔源村的村民和其他地方的人对待鲤鱼的不同,你们还知道哪些村民爱鱼的小故事? 4.老师也找到了两个小故事,想与大家分享,可以吗?(指名读,并看“鱼坟”的图片) 5.听了这么多的小故事,我们真的感受到了村民对鲤鱼的感情真的是很深很深。(板书:爱)你们知道为什么村民这么爱护鲤鱼吗?(读课文的原句) 三、总结课文,情感升华 来源:学科网1.这是课文中的一句

10、话,(指名读)什么叫代代相传?那一代人又会传给下一代些什么话呢? 来源:学.科.网2.你们知道这样的话一传就传了多少年吗?(请学生猜)出图,老师讲解。 来源:学|科|网Z|X|X|K3.正是因为在这800年间,一代人告诉下一代人要爱鱼,不能伤害鱼,所以今天鲤鱼溪里才有这么多、这么美的鱼(读书);正是因为在这800年间,一代又一代村民把鲤鱼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所以(读书);正是因为村民对鲤鱼的感情很深很深,所以埔源村的鲤鱼把自己当成了这的小主人,(读书)。在埔源村这块土地上,人对鱼好,鱼对人亲,(完成板书)人鱼同乐,所以才创造了今天我们所欣赏到的人世间的奇景!(齐读课题) 来源:学+科+网Z+X+X+K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