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槐乡的孩子 (2)_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0258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槐乡的孩子 (2)_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槐乡的孩子 (2)_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槐乡的孩子 (2)_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槐乡的孩子 (2)_人教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槐乡的孩子 (2)_人教新课标.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教学目标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

2、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

3、槐乡孩子采槐米的快乐。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

4、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体会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品味重点词句从而初步掌握略读

5、课文的学习方法。2.教学难点: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课件、课文插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在什么时候感觉到最快乐?(你们的快乐大多来自于游戏,玩耍)2.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交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槐乡的孩子(齐读课题)3.大家仔细观察课题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课题前面有一个星号,告诉我们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一定要靠自己读,大致了解课文的意思。(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12页)课文前面有一段阅读提示,指名读。这段阅读提示能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

6、二、自读品析,初步感知 1.(出示自学提示的内容)(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 认读词语:(1)出示自学卡:把词语读给同桌听。(2)(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三、合作探究,深化感悟 1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2.你了解槐树和槐米吗?(1)指名说一说。(2)课件出示:槐树的资料,槐米的图片,槐米和槐花不一样。(3)课文是怎样描写槐米的?指名读一读描写槐米的句子,看看你能体

7、会到什么?(引导学生抓住“米粒般、淡淡的、轻轻地随风飘动”感受槐米的美及作者对槐米的喜爱之情。)3. (利用自学卡合作学习)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从课文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在文中划出来,和同桌讨论一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可爱之处?指名说。(1)品析勤劳懂事。 课文哪些描写体会到槐乡孩子的勤劳懂事?指名说。课件出示:“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过渡:槐乡的孩子勤劳懂事,用自己的劳动换学费。而我们是不是要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指名读,读出对槐乡孩子的敬佩之情。教师小结:槐乡的孩子们真是勤劳懂事。(2)感悟吃苦耐劳。指名说。课件出示:“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

8、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仔细地读读这句话,你能体会到什么?(天气炎热)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词语“耷拉、吐出舌头、不停地叫着”。)过渡:如此炎热的天气,槐乡的孩子们在干什么?指名读。课件出示: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到小山上了。“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男女生合作读劳动的场面。你能从火热的劳动场面体会到什么?槐乡的孩子不怕吃苦,

9、火热地劳动着。从哪些动词你能感受到孩子们的辛苦?(爬 削 弯腰捡 塞)感受到孩子们在劳动是辛苦的,但也是怎样的?(快乐的)从哪里感受到快乐?(“上下飞舞”“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槐乡孩子的快乐?指名说。 课件出示:“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满载着什么?指名说。哪些地方还能感受到槐乡孩子的快乐?指名说。课件出示:“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他们会梦见什么?槐乡的孩子真快乐!明天,只要是晴天,孩子们又将投入到火热的劳动中教师小结:孩子们采摘槐米是辛苦的,但是我们却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劳动时

10、的快乐。齐读第一段。感受槐乡孩子对槐树和槐米的感情。4. 交流欣赏。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读给大家听。四、达标测评,及时反馈 填合适的词语。 ( )的清香 ( ) 的孩子 ( ) 的歌声( ) 的钩刀 甜蜜的( ) 火热的( )五、揭示主题,升华快乐 1.学了这篇课文,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你有什么感受呢?2.槐乡的孩子们勤劳懂事、吃苦耐劳,他们在劳动中收获了满足,收获了快乐。(引导学生总结出劳动是快乐的,我们要热爱劳动。)3.你参加过什么劳动?有什么感受?4.送给大家作者的一句话。六、课后作业参与一次班级或家庭劳动:做值日、发作业本、洗碗、扫地 说说劳动后的体会。板书设计 4* 槐乡的孩子勤劳懂事采摘槐米 辛苦 劳动是快乐的快乐 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