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小灯泡亮了(6)_青岛版(六年制).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0431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小灯泡亮了(6)_青岛版(六年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小灯泡亮了(6)_青岛版(六年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小灯泡亮了(6)_青岛版(六年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小灯泡亮了(6)_青岛版(六年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小灯泡亮了(6)_青岛版(六年制).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教学目标: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

2、,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

3、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1、通过对灯泡亮了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究,学生经历提出问题

4、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能用导线、灯泡、开关等设计简单的电路进行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解释。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

5、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2、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由电源、开关

6、、导线、用电器四部分组成;能用导线、灯泡、电池、开关等连接一个简单电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和科学探究的乐趣;产生愿意合作交流和乐于从事科学探究活动的愿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师准备:2个正常手电筒及课件。学生准备:1、学具袋(电池盒、电池、灯座及小灯泡、,开关、3根导线;共9盒);9块粘贴板,9个透明胶带。2、9个有小故障的手电筒及实验记录单等相关材料。课前互动:展现自己的强项,体现我能行,树立信心。信心努力成功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引课题。通过谜语让学生猜出手电筒,老师让两个学生用手电筒,其他学生观察,引出课题:灯泡亮了,板书灯泡

7、亮了。师提出问题,灯泡是怎么亮起来的呢?学生进行猜测。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拆开手电筒看看。学生自己了解手电筒的秘密,师补充了解手电筒的构造。二、设计实验,认识电路的特点。()认识材料。 1、各小组打开学具袋,介绍各种材料及作用。(2)选择材料,设计实验,提出要求。利用学具袋中的材料连一连,比比看哪个小组的灯泡最先亮起来?学生实验,教师指导。小组上台把装置演示给大家看一看。全班同学把灯泡亮起来。告诉同学们用材料连接的这个装置就是电路。(教师板书:电路)学生找连接的电路的共同点。生汇报的同时,教师板书:电池、导线、灯泡、开关)(从生处取过不同的电路板)请同学们看,这两个电路板的灯泡都亮了,更欣赏哪

8、种设计?引导学生得出:有开关的可以节约用电,可以控制电路。而这种连接方法(指向缺少开关的电路),要让灯泡灭,需要断开导线,不方便,不科学。由此可以看出,由电池、导线、小灯泡、开关就能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教师完成板书)。(3)学画电路图出示各小组的记录报告:告诉学生可以用这样一种简单的符号来表示。这是科学上一种表示电路的方法,它简单而又清晰。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排除故障)、认识了电路的特点,应用这部分知识来做一个小游戏。找9个不亮的手电筒,请各小组用最快的速度找出不亮的原因,并让手电重新亮起来,2、教师分发材料。学生操作,教师指导。3、让小组汇报发现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4、和学生总结

9、出:没有灯泡,缺少用电器,不亮;没有电池,缺少电源,不亮;电池反了,不能产生电,不亮;没有后盖,铁皮不完整,铁皮相当于导线,缺少电行走的路径,不亮;还要有完好的开关,负责闭合或者断开电路。只有这四部分紧密合作,团结在一起,手电才会发光。进行思想教育意义:这就像我们的小组合作,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发挥各自的才能,合作才会成功。四、拓展认识,联系生活。(知识链接)1、 我们共同合作点亮了小灯泡,你知道电从哪里来的么? 2、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说一说。3、组织学生汇报4、师小结:一是源自电池。包括干电池、太阳能电池、银锌电池、蓄电池。知道是伏特发明世界上第一个能产生稳定、持续电流的电池。他把两种不同的金属片放入一种酸性液体中,连接成一个电路,就能产生电流。二是源自发电站。五、课后实践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热情。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