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西门豹_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0511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西门豹_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西门豹_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西门豹_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西门豹_人教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西门豹_人教新课标.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西门豹精读引领课“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

2、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教学目标: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

3、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并通过感情朗读,体会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办法的巧妙。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

4、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难点:体会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办法的巧妙。教学准备:学生预习、教师课件教学过程:每日诵读 主题 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一、谈话导课,并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民间故事,认识一位战国时期地方官西门豹,板书课题。(简介西门是复姓,豹是人名。)二、解读文本,整体感知。

5、1、这个民间故事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略)2、读了这个故事后,西门豹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三、品读人物言行,感悟人物形象。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用笔画一画,并在这些句子旁边写一写你的想法,写完后同桌两人说一说。学生自读,同桌交流,最后集体交流。3、重点指导以下句子的感悟。 (1)抓住四问,让学生体会西门豹善于调查研究,摸清底细,是个有心人。重点指导西门豹最后说的那段话,要读出西门豹的不动声色,胸有成竹和他的智慧。(板书:调查研究 胸有成竹)(2)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

6、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架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找借口、将计就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惩治巫婆,巧妙,足见西门豹有智慧,足智多谋)(板书:惩治恶人 有智慧)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抓住三个“不”字,要读出西门豹惩治巫婆的坚决,为民除害。 (3)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能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西门豹以催巫婆为借口,把官绅头子也投进河里,足见他足智多谋)指导朗读:抓住“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等词句读出西门豹表面很着急,假装客气,实际假戏真做,惩治官绅头子,很有智慧。(4)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

7、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西门豹站了很久,要让官绅们害怕,也更让老百姓明白了事实真相,看出西门豹很有智慧)(5)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从这里看出西门豹讲究方法策略,区别对待。既惩治了坏人,教育了百姓,又达到了破除迷信的目的,从这里看出西门豹是一个非常有智慧,也非常有谋略的人。)(板书: 破除迷信 教育百姓 讲策略 )4、在交流感悟的基础上,学生再来谈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说略)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交流,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西门豹表面上不露声色、尊敬客气,实际

8、上却将计就计,狠狠地惩治了巫婆和官绅,而且巧妙地破除了迷信、教育了百姓,是个非常有智慧,有谋略的人。四、总结学法 学以致用出示课件:回顾学法抓人物言行 悟人物形象运用本节课的学法,学习女娲补天。1、女娲补天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根据自读提示,学习课文。出示自读提示: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天塌地裂之后女娲是怎样做的?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你从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女娲形象。(学生根据找到的句子谈体会)重点交流:(1)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又造好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2)“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

9、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在这段中抓住“找”字,交流体会,感悟女娲形象)(3)“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学生动手圈一圈这一段中的动词,感悟女娲形象,体会补天的神奇,积累语言)五、课外延伸1、把这两个故事讲给家长听。2、继续阅读夸父追日和主题丛书中百鸟朝凤。板书设计: 西门豹 调查研究 胸有成竹 惩治恶人 有智慧 破除迷信讲策略教育百姓 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