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七颗钻石(6)_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0605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七颗钻石(6)_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七颗钻石(6)_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七颗钻石(6)_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七颗钻石(6)_人教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七颗钻石(6)_人教新课标.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七颗钻石教学设计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

2、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教学目标:“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

3、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1会认“竟、匆、绊”等八个生字,会写“渴、罐、累”等十五个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等词语。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

4、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

5、累足够的“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水罐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3懂得关心他人,知道用爱心对待生活。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水罐一次次变化的原因,从中体会爱心的神奇。教学难点:学会关心他人,学会用爱心对待生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 童话故事导入。1、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请来了几位我们熟悉的好朋友,请看大屏幕,还记得他们吗?(课件出示童话人物的图片,师生一起说出她们的名字)2、 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童话人物。童话故事伴随着我们度过美好的童年。(课件出示列夫托尔斯泰图片)今天,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先生也为我们带来了一篇童话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继续学习的课文七颗

6、钻石。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板书的课题)二、复习回顾,检查字词。1、昨天我们一起读了课文,重点解决了生字词,下面,我们就来复习一下。(课件出示重点词语)2、谁有信心读一读这些词语?(指名学生读词语)3、那现在谁来当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找小老师领读,并随时给小组加分)4、男女生比比赛吧!男生一个,女生一个。(男女生分读词语)5、看来大家昨天学的不错,字词掌握得很好。那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了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师生齐读)三、品读课文,体验情感。1、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之下,人们还是要想办法生活下去啊!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

7、课文吧!(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2、课文老师读完了,你有没有认真听呢?这个故事具体发生在什么时候呢?(生回答)是谁去干什么事情呢?(生回答)看来你听得很仔细啊!(小组加分)3、 通过一天夜里,小姑娘独自一人去找水,你觉得小姑娘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是一个勇敢的人) 4、小姑娘在夜里去四处找水,真是个勇敢的人。那现在哪位同学也能勇敢地站起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中你自己喜欢的句子呢?(指名学生读句子)重点分析: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哪儿”也找不到,说明小姑娘到处都找不到,累得倒在沙地上 读这句话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呢?(累,没有力气) (找同学读此句,读得好的同学鼓掌激

8、励) 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那谁来说一说,读这句话的时候,又应该带着什么样的语气呢?(高兴、惊喜、喜出望外、紧张) 谁愿意读一读,让我们感受一下小姑娘当时的心情呢?(学生读此句,指导朗读)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一下小姑娘喜出望外的心情吧!(生齐读此句)5、 小姑娘最开始是拿着空罐子去找水(板书:空),四处找不到,当她醒来时,却发现罐子里装满了水(板书:满),令她喜出望外。那读到这里,老师不禁要问了,本来空空的罐子,怎么会装满了水呢?谁来帮帮我,解答一下我的疑问? (指名学生回答)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多么孝顺的小姑娘啊!可

9、是她却在匆匆忙忙回家的路上,不小心绊倒了小狗,水罐也掉在了地上。要我们想,水一定都洒了。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便更加神奇了。那到底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这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这么神奇的水罐,接下来又发生了几次变化?每次都是怎样变的?找出描写水罐变化的句子,用划出来。从几次变化中,你分别感受到了什么?(教师巡视)我问了几个同学,看来有不同的意见,那下面小组之内交流一下,看看意见分歧出在哪里?(四人一个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讨论结束,全班交流,并给回答问题的小组加分。(板书变化过程)2、 这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带给我们这么多深切的感受。那到底是什么力量,让水罐发生

10、神奇的变化呢?(板书:爱心)3、 对,是爱的力量,让奇迹出现了。(课件出示主旨)让我们一起带着一颗爱心,读一读最后一段吧!(生齐读最后一段)五、拓展阅读,感受真情七颗星星在空中闪闪发光,照亮了人们的美好生活。而在我们的平凡生活中,爱其实很简单。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主题丛书第八页,爱,有时很简单。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想一想,你应该怎样表达自己的爱?(生阅读语文主题丛书)(全班交流读书心得体会)六、巩固练习,加深体会 看来大家对人间大爱都有所感受,那老师还想来检测一下大家的学习情况。请拿出我们的练习题,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做一下。(学生做阅读题) 看大部分同学都做完了,咱们一起来看一下。(交流答案,给小组加分)七、作业布置,延伸情感。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感受了爱的力量,爱心能感动一切。学完今天的课文后,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两个小任务。 把这个神奇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用心观察父母,了解他们为你做的事,并用实际行动关爱你的父母。 看看今天的优胜小组。(算分评优,鼓掌表扬)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八、板书设计19、七颗钻石空满银金钻石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