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排列》教案设计.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1106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排列》教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排列》教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排列》教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排列》教案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排列》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排列》教案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排列教案设计教案设计设计说明1利用已有的活动经验,借助正迁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正迁移,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与运用。上课伊始,先带领学生回顾二年级上册解决该类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再提出题目的变化:增加数字“0”,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问“多了一个数字0,有什么不同吗”,让学生说一说“可选择的数字多了一个0”“0不能写在十位上”“虽然数字多了,但方法与二年级上册时学习的方法一样”,引导学生借助复习回顾时唤起的经验,利用知识和方法的正迁移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2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感悟新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活动

2、”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经历知识生成与应用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合作,感悟了新知,发展了数感,体验了成功。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数字卡片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师:森林学校的数学课上,猴博士出了这样一道题:用数字1、3能组成几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问题刚说完,小动物们就纷纷举手说能组成两个两位数:13和31。接着猴博士加了一个数字5,问:“用数字1、3、5能组成几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呢?”小猪站起来说能组成3个,小熊说5个,小狗说6个它们到底谁说得对?(学生回答:小狗说得对)师:猴博士一看没有难

3、住小动物们,于是又说:“我再加上一个数字0,你们说说,这回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这下小动物们鸦雀无声了。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小动物们解决这个问题吗?设计意图:以故事情境导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为学习下面的新知作铺垫。自主探究1出示探究提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用0、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探究提示:(1)怎样摆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2)你们一共摆出了几个两位数?是怎样摆的?(3)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复、不遗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教师巡视、指导)2交流探究结果。师:谁愿意把你写出来的数向大家汇报一下?(教师根据巡视的

4、情况,指名回答)预设生1:我写出的数有:10、13、15、30、31、35、50、51、53。生2:我写出的数有:10、31、53、15、30、50、13、51、35。3优化方法。师:这几名同学的方法都不太一样,你更喜欢谁的方法?为什么?用什么方法记录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在小组内讨论,用你的方法试着写一写。(指名汇报)预设生:按数位摆。十位如果是1,可以摆出10、13、15;十位如果是3,可以摆出30、31、35;十位如果是5,可以摆出50、51、53。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

5、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4小结:在排列的时候,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让我们看看教材中小朋友的排列方法。(课件出示教材中给出的排列方法)他是先确定十位上的数字,然后确定个位上的数字。这样记录既清晰明了,又不重复、不遗漏。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