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在直线上表示数》教案设计.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1207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在直线上表示数》教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在直线上表示数》教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在直线上表示数》教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在直线上表示数》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在直线上表示数》教案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在直线上表示数教案设计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数学课程标准“重视已有经验”的理念及学情实际,本节课的教学在设计上关注了以下两方面:1激活原有的知识经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复习、引导、观察画面等活动引出学习对象,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使学生认识数轴,并能把正、负数和直线上的点对应起来,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正、负数的意义。2构建完整的认知结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结构的逐

2、步形成和趋于完善是数学教学的关键所在。本节课的教学结合生活情境,以树为起点,通过相反意义的量与正、负数建立联系。在直线与情境图的对比中让学生明白起点可以用0表示,0右边的数可以用正数表示,0左边的数可以用负数表示,从而在学生头脑中构建出完整的直观模型,更容易掌握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的方法。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直尺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复习回顾。师:我们学过在直线上表示哪些数?(学过在直线上表示整数、分数、小数)2设疑引新。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在直线上表示出来的正数,你们能在直线上表示负数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在直线上表示负数。(板书课题:在直线上表示数)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

3、知,唤醒学生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数的经验,为学习在直线上表示负数打下基础。探究新知1教学例3。(学习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1)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师: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学生讨论后汇报:先画一条直线,在中间画一棵大树作为起点;再确定方向,如大树的左边为西,右边为东;最后确定距离,如一个单位长度为1米)师:怎样用数来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2)观察直线,思考:直线上的点到起点0的距离与该点所对应的数有怎样的关系?直线上的点到起点0的距离与数的正、负号有关吗?(3)尝试在直线上表示小数。师:在直线上表示1.5和1.5,如果从起点分别到

4、这两处,应该怎样运动?(1.5是正数,在起点的右边,从起点到1.5处,需要向右运动1格半;1.5是负数,在起点的左边,从起点到1.5处,需要向左运动1格半)2总结。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在直线上可以用正数和负数表示距离和相反的方向,正数都在0的右边,负数都在0的左边。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

5、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

6、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直线上表示出负数,使学生对正、负数的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