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第一单元 B卷_人教新课标(含答案).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1404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第一单元 B卷_人教新课标(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第一单元 B卷_人教新课标(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第一单元 B卷_人教新课标(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第一单元 B卷_人教新课标(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第一单元 B卷_人教新课标(含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组达标检测卷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

2、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基础达标我会做(43分)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

3、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一) 汉字城堡(17分)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

4、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四个是错误的,请用“”标出并改正。(4分)发颤(chn)稚子(z)朝向(cho)攀登(bn)阿昌族(chng)孔雀(q) 晃眼(hung) 摔跤

5、(jio) 铁链(nin) 笑呵呵(h)(1)_(2)_(3)_(4)_2形近字组词。(5分)3选字组词。(5分)代带戴袋待()装()替()鱼爱()等()领() ()机 ()理 衣() ()帽4查字典:选择正确的字义,将序号填进括号里。(3分)张:使合拢的东西分开或使紧缩的东西放开;陈设,铺排;扩大,夸张;看,望;量词。(1)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2)节日的晚上,到处张灯结彩。()(3)第一次进这个大商场,免不了东张西望。()(二) 词语广场(16分)5正确书写词语。(5分)fngdngtngzhnghlngxunlducipngbrngmownshuynrnzhm6

6、选词填空。(3分)观赏观看观察(1)我们去电影院()一部故事片。(2)我仔细()了蒲公英的花瓣。(3)大家专心地()着斗牛图。7仿写,注意词语的组成特点,要求字数相同。(3分)(1)结成了伴:_了_了_(2)削着槐米:_着_着_(3)满载而归:_而_而_8词语搭配。(5分)(1)()的石阶有趣的()淡淡的()(2)()样子()小辫()游戏()课文(3)()地听着()地叫着()地观察(三) 句子花园(10分)9扩句,至少两处:我向峰顶爬去。_10仿写: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_11改成反问句: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_12加标点:

7、花朵张开时 它是金色的 草地也是金色的 花朵合拢时 金色的花瓣被包住 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13修改病句:八月的槐乡,是孩子们欢乐的时节。_综合训练我能行(14分)(四) 语言感悟(4分)14“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这里的“一起睡觉”是指_;“一起起床”是指_。15“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终于”一词说明_。(五) 课本透视(5分)16我们的民族小学按照_、_、_的时间顺序描写了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_,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_。17槐乡的孩子把槐米视作宝贝是因为_。槐乡孩子的快乐在于_。18路人借问遥招手,_。“遥”是_的意思,“招手”是

8、要表达_的意思。(六) 思想交流(5分)19学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_读写应用我来秀(43分)(七) 课内阅读(233311分)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20在“我”的眼里,天都峰怎么样?抓住两个最关键的字回答:_21“似乎”的意思是_。如果去掉“似乎”,可以吗?为什么?_22“我爬得上去吗?”说明“我”_23“真叫人发颤!”说明“我”心里_(八) 课外阅读(233412分)登天都峰徐霞客是明代著名的旅行家。他风餐露宿,历尽艰险,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一次,他和朋友一起攀登黄山的天都峰

9、。天都峰是黄山的第一高峰,上山的道路很陡,几乎直上直下,使人望而生畏。走了一段路,他的朋友就抱怨起来:“这路真难走,我的衣服都被汗湿透了。”徐霞客笑着说:“我还好,咱们慢慢走吧!”爬到了半山腰,他的朋友气喘吁吁地说:“我的包袱太重,我背不动了。”徐霞客接过他的包袱说:“我的包袱不太重,我帮你背吧!”好容易爬到了离山顶不远的地方,他的朋友喘着粗气,筋疲力尽地说:“我的鞋磨破了,脚掌也磨出了血,我实在走不动了。”说着,坐在地上,简直不想起来了。“我的包袱里还有一双鞋,你换上吧!”徐霞客把鞋递给朋友,热情地鼓励他说:“我们慢慢走,一定可以走上去!”他们好不容易登上了峰顶。他的朋友这时才发现徐霞客的衣

10、服比自己湿得还厉害,两只鞋都磨开了口子,脚掌也流着血。他的朋友惭愧地说:“原来你并不比我轻松,可你为什么一点儿不叫苦呢?”徐霞客回答说:“爬山怎么会没有困难呢?如果我们都叫苦,恐怕我们就上不来了。”24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闻名() 埋怨()可能() 激励()25短文写了徐霞客与朋友的_次对话。朋友抱怨_、_、_,而徐霞客没有叫苦,为朋友_、_。26徐霞客有_的精神。27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_(九) 我手写我心(20分)28课间乐提示:在课间,什么事情、什么活动让你最开心?写写你们怎么玩,表现出“乐”。第一组 达标测试卷一、1.(1)zzh(2)bnpn(3)qqu(4)ninlin2

11、.3袋代带戴待带待代袋戴4(1)(2)(3)二、5.峰顶铜钟合拢绚丽多彩坪坝容貌玩耍引人注目6(1)观看(2)观察(3)观赏7(1)做好饭写完字(2)看电影扛扁担(3)不期遇不约同8(1)笔陡活动清香(2)看扎做读(3)认真高兴仔细三、9.我向高高的峰顶奋力地爬去。10春天到了,我们向小鸟问好,向花儿问好,向小草打招呼。11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怎么下得了决心?12,;,。13槐乡的八月,是孩子们欢乐的时节。四、14.夜里花朵合拢了白天花朵张开了15我们付出了艰辛和努力,才爬到天都峰上。五、16.上学前上课下课幸福的学习生活友爱和团结17槐米是值钱的,解决了学费问题,不用向父母伸手要钱生活丰富而充实,通过辛苦的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18怕得鱼惊不应人远怕惊跑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六、19.略。点拨此题可结合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事例与同学交流。七、20.高陡21好像不可以,因为铁链并不是真的从天上挂下来,“似乎”一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22没有自信。23. 感到畏惧。八、24.著名抱怨恐怕鼓励25四路难走包袱重鞋破了背包袱换新鞋26坚强勇敢、不畏艰难27略。 点拨)结合自己的实际,答出“勇敢地面对困难”“相互鼓励”等要点即可。九、28.思路点拨:习作要紧扣“课间”和“乐”两个词,用生动的描述写出“乐”的事情,“乐”的原因。语句要通顺,书写要工整。例文略。第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