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一)》导学案设计.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1641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一)》导学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一)》导学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一)》导学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一)》导学案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一)》导学案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一)》导学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一)》导学案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一)导学案设计课题图形的旋转(一)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所学的图形的旋转是数学课程标准新增加的内容,也是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后面学习平面图形旋转的基础。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有如下特点:1.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加德纳曾经说过:“唤醒学生最好的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上课伊始,通过学生喜欢的幸运大转盘游戏让学生感知旋转现象,学生一开始就被吸引住,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2.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

2、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教学中,设计时钟上指针的旋转运动和横杆的旋转运动的过程,架起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探究、合作中将生活经验数学化,将形象思维抽象化,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时钟学生准备:方格纸直尺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创设游戏,以旧引新。(5分钟)1.做游戏幸运大转盘。2.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旋转现象。3.引入本课内容。1.做游戏。2.思考后回答。商场转门、车轮、台秤指针、风扇叶片、方向盘的运动等。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下列现象属于旋

3、转的有()。A.钟表的时针转动B.商场转动的玻璃门C.推拉抽屉二、探究新知。(20分钟)1.出示时钟,引导学生观察钟面,说一说时针、分针、秒针是怎样旋转的。2.教师指出:时针、分针、秒针旋转的方向是顺时针方向,相反的就是逆时针方向。(板书:顺时针、逆时针)3.课件出示教材28页汽车进公路收费站情境图。引导学生描述画面信息。4.引导学生用直尺演示横杆是怎样打开和关闭的。5.鼓励学生说一说生活中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例子。6.引导学生思考:横杆打开与关闭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7.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哪一种运动与时针旋转的方向相同?8.组织学生讨论:要想把一个旋转过程描述清楚,

4、应该说哪些方面?1.观察钟面,小组交流后汇报。时针、分针、秒针都在绕着中心点旋转。秒针1分旋转1周,分针1时旋转1周,时针1时旋转1大格。2.体会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并用手势比画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3.观察后用语言描述画面信息。4.用直尺演示横杆的打开和关闭过程。5.同桌交流后汇报。6.小组讨论后交流、汇报。相同之处:都是绕一个点做旋转运动,都旋转了90。不同之处:横杆打开时是逆时针旋转,横杆关闭时是顺时针旋转。7.将横杆运动与时针旋转的方向相比较,得出结论。8.结合上述学习,讨论并总结物体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2.观察钟面,从9时到12时,时针旋转了()度;从6时到

5、8时,时针旋转了()度。3.你能用图示表示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吗?画一画。4.在台秤上放置物品,指针会()旋转;取下物品,指针会()旋转。(填“顺时针”或“逆时针”)三、巩固提高。(10分钟)1.完成教材28页“画一画”。2.完成教材29页“练一练”1题。3.完成教材29页“练一练”2题。1.小组内自由交流画法,动手操作。2.先思考在时钟上1大格是多少度,再独立完成习题。3.先想象扶起小树的过程,再填空。5.如图:指针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画出指针现在所在的位置。四、总结收获。(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

6、”,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

7、、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

8、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