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称象_北京课改版.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1769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称象_北京课改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称象_北京课改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称象_北京课改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称象_北京课改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称象_北京课改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5.称 象“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

2、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教学目标:“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

3、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知识目标:灵活运用识字方法学会生字及新词,体会汉字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特点,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

4、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情感目标: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冒号和引号,并体会它们的作用学会运用。教学重点: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

5、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教学难点:了解曹冲说的称象的方法,知道这个方法好在哪。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在学习课文过程中,利用生字表初步识字,正确认读字词,正确读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学重点: 正确读课文,提出不懂得问题。教学难点: 能提问题。教学过程:教学时间:3课时 一、课前谈话。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2教师:象有多重?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好办法。二、初读课文。1检查读课文正音。2.初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精读

6、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一)学习2、3段。1.出示插图:曹操和官员们议论的画面。指名回答:他们在干什么?板块一:学生回答:他们在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2.自由读课文,划出描写“这么大的象”的句子,指名读,齐读。正音: 柱(翘舌音)堵3.指导朗读读出大象之大。4.师范写“柱、堵”想想他们有什么特点?(形声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它们。(二)学生回答:他们在一边看一边议论谁有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1.那么,官员们想了些哪几种办法称象呢?2.曹操听了反应如何?为什么?(四人小组议论)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曹操听了摇头曹操听了直摇头“直摇头”是什么意思?谁能边说边

7、做动作给大家看。(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直摇头吗?谁再做做看?“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呢?(1)大象宰了就死了。随机学习:宰(书空)查字典说说,“宰”在字典里有几种解释?结合“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块的再称”想一想,“宰”在这句话里是什么意思?(“宰”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在这里是“杀”的意思。)(2)没有人有力气提起大秤,因为大象太大了。(进行板块一的教学)(三)1.最后,大象的体重知道了吗?是谁想出的办法?来源:学科网ZXXK2.学生回答。3.检查第四段的预习情况。(1)指名读课文。正音:沉(翘舌音)(2)自由读课文。(3)找出其中的生字:沉、线、搬。想想怎么记住

8、它们?交流汇报。(4)这三个生字,学生各写三个,展示评价。(5)课文中还有几个生字没写过?找找、读读、扩扩词。板块四:1.选择自己认为难写的或容易写错的字各抄两个。2.口头组词:“象、像”、“称、秤”。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3.同桌互相读课文,正音并学习对方的优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教学重点: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教学难点:了解曹冲说的称象的方法,知道这个方法好在哪。设计思想:本文主要记叙了曹冲七岁想

9、,称出大象重量的好办法,说明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教学中有两大难点,一是理解称杆的作用,二是理解曹冲称向的过程,我在学生叙述的基础上再利用课件展示称象过程,使学生更深的理解课文。最后用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从而优化了课堂结构。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来源:学科网1.官员们提出了那几种称象的方法?2.曹操为什么直摇头?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四段。1.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怎样说呢?(指名读第四自然段)2.师出示课件,上面写了曹冲说的办法。曹冲的这个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说一说。再想想,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3.做实验突破难点。

10、制作了一套操作简便的纸片教具。用硬纸片,剪一头大象,画上眼睛、耳朵等;剪一块梯形,画上灰色石头。教具的大小以易操作、便观察为宜。课前,在黑板上画一条大船和河水、大象、石头等纸片教具的正面贴上透明胶带。在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一边演示.将以上教具逐一贴在黑板上:(1)先贴大船和水面的纸片并让学生注意船身下沉处。(2)再将大象“赶”到船上,将船身下移至适当位置,并在这一次船身的下沉处画线。(3)把大象“赶”上岸,将船身上移;再往船上“装”石头,将船身下移至画线处。然后让学生提问。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理解“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可能有下列问题,请学生回答,师点拨)(1

1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上面刻一条线。(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4.学生动手演示。请学生各自准备后让一名学生演示。大家读一句,该生演示这一句的内容。5.指名连起来说说称象的过程。6.同学们,课文里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刚才我们的演示没有称给你们看。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在课外活动或者在家里,把刚才的演示再做一做,然后把石头称一称,把“大象”称一称,看石头和“大象”是不是同样重。好吗?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12、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2.熟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2.知道“才”在句子中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1.齐读第五自然段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谁能读出来? 2.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体会从“才”字说明曹冲怎样?)引导学生遇到事情要冷静思考3.朗读指导。(二)1.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是用四句话说清楚的。你能来复述一下吗?(准备三分钟后在小组中复述,然后再请几个学生全班交流)

13、2.这四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又一句接一句说,连起来说明了一件事。现在我们来学习用这种方法说话。请你们分别用“关”、“洒”、“扫”说几句话,这几句话连起来说明一件事。分层练习:用自己的话写写曹冲是如何称象的. 或者:用“关”、“洒”、“扫”写几句话,这几句话连起来说明一件事。(三)齐读课文后完成练习:一、看拼音写词语.gunyunylnchunxinchnggnzig y dqing二、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画.1.有的说,得造一杆大枰。来源:学科网(1)de () (2)d ()(3) di () 2.曹操听了直摇头。(1) 不弯()(2) 把弯由的伸开()(3) 爽快()(4) 一个劲儿地() 3.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来源:学科网ZXXK(1)才气() (2)只有()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一()象 一()秤一()船四()柱子两()树一()线四、比一比,组词。官( ) 称( ) 柱( ) 象( )宫( ) 秤( ) 住( ) 像( )来源:学.科.网板书设计: 5、 称 象 聪明 动脑筋曹 冲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