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半边井_北京课改版.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1802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半边井_北京课改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半边井_北京课改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半边井_北京课改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半边井_北京课改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半边井_北京课改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8.半边井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教学目标:“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

2、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

3、“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知识目标:认读8个生字,(其中一个多音字)。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情感目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修建半边井的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懂得要关心周围的人。能力目标:巩固“能够提出不懂的问题”的

4、学习方法。教学重点:体会修半边井的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懂得要关心周围的人。来源:学.科.网教学难点:体会修建半边井的人管爱他人的品质,懂得要关心周围的人教学过程:一、导入。(一)板书“井”,谁了解井给大家介绍介绍? (二)板书“半边”,看到过这样的井吗?由此想到什么?(半边井什么样?在哪?为什么修成那样?) (三)下面我们就带着问题了解半边井。二、初读课文。(一)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不懂的字词查字典。(二)检查重点字、词认读情况:井口 鹿港 巷子 港( ) 穷困 乖巧 红砖 假日 内外井 港 巷 巷( ) 困 巧 砖 真假 内(三)把生字放回课文中,再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四)指名读各自然段

5、,纠正读音。(五)想想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三、交流探讨。来源:学科网ZXXK(一)读懂了哪些内容?1.词语:钦佩:敬重佩服。钦:敬重。难怪:怪不得。表示明白了某种情况的原因,不觉得奇怪了。乖巧:讨人喜欢。2.内容:地点:台湾鹿港。来源:学,科,网Z,X,X,K形状:围墙的正下方,一半在院子里,一半在院子外。来源:学&科&网Z&X&X&K原因:为照顾打不起井的穷人。时间:很古老。(二)为什么说鹿港是个有人情味的地方?分层次引导:1.“有人情味儿”是什么意思?(人与人之间有感情,互相关心,不是只想自己,大家团结、和睦等)2.鹿港的人情味你从哪看出来的?3.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想:我会

6、用什么样的语气向游人介绍?大家当当“我”。4.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看了这么多,听了这么多,来这里的游客心里会怎么想,小记者采访:“请问您是拿来的游客”看到半边井后您有什么想法?游客们,咱们一起夸夸这里。四、融情激情。1.我们了解了鹿港,请大家谈一谈:大家眼中的鹿港。(介绍有关鹿港的资料,了解鹿港)2.不仅鹿港,我国还有许多地方也是像鹿港一样有人情味,说说大家的了解。3.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努力,使自己生活的地方人情味更浓。五、总结全文。1.朗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学习课文,你懂得了什么?2.作业:把课文读给父母听。板书设计:来源:学科网 半边井 台湾 鹿港一半在院里,一半在院外 有人情味儿教学反思: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