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语文教案-一座铜像_沪教版2015秋.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2264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一座铜像_沪教版2015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一座铜像_沪教版2015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一座铜像_沪教版2015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一座铜像_沪教版2015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语文教案-一座铜像_沪教版2015秋.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一学期电子教案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

2、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执教: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课题24 一座铜像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9个“铜、塑、侵、药、迸、库、屹、览、瞻”。用自己熟悉的方法理解“迸跳”、“干涸”、“急中生智”、“

3、瞻仰”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照样子写句子。能照样子用“凡是都”说 一句话。4、通过学习课文,知道于连是比利时的小英雄,学习小英雄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1、 认识本课9个生字。理解词语“迸跳”、“干涸”、“急中生智”、“瞻仰”。2、 照样子写词语;照样子用“凡是都”说一句话。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于连所面临的情况的危急。相关链接介绍故事“八女投江”。第一课时课件内容教学过程导入学习媒体出示于连图片一、导入课文 1、 师:五百多年前,比利时有个小男孩叫于连,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塑造了这一座铜像。2、 出示课题 24、一座铜像3、 集体读题。4、

4、学生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交流:(预设答案:一座铜像是谁的像?为什么要给他塑像?)初读课文媒体出示:边听边想,文章写了小男孩一件什么事?五百年前,比利时小英 于连 发现一条连着市政厅地下室的大火药库的导火线,他机智地用自己的小便扑灭了导火线上的火花,最后布鲁塞尔城保住了,全城老百姓得救了。 媒体出示9个生字:铜、塑、侵、药、迸、库、屹、览、瞻出示媒体:田字格“瞻”媒体出示选择一个词语,用学过的方法解释:迸跳 干涸 急中生智 瞻仰 出示媒体(常用方法指南:查字典、字面解释、找近义词理解等)二、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完成填空。 听录音 完成填空 交流,教师逐一出示答案。 集体读2、

5、 学习生字、词语。(1)开小火车读生字注意:“塑”读准平舌音,“迸”、“ 侵”不要读错。“瞻”是翘舌音。(2)指导书写: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下“言”的第一横写在横中线。(3)理解词语 迸跳:(联系上下文)本文指火星边向外便溅出,便向前跳跃。干涸(联系上下文):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急中生智(联系课文内容):危急的时候,猛然想出了办法。瞻仰(查字典):指恭敬地看。瞻:往前或往上看。仰:脸向上。3、集体读词语。复习巩固三、复习巩固1、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是小于连用他的聪明才智保住了整个城市。2、复习生字新词。3、分四组正确朗读课文。拓展作业媒体出示作业要求四、作业1、抄写生字词语。2、

6、照样子写词语:例:又窄又深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3、读熟课文。第二课时复习导入媒体出示:铜像、塑像、侵略者、迸跳、火药库、屹立、游览、瞻仰媒体出示:字词积累又窄又深又_又_又_又_又_又_又_又_一、复习导入1、开火车读词语。2、小试身手:你能照样子,再写几个词语吗? 读例子 指名说3、指名读课文。研读课文媒体出示:读课文,思考:1、于连在广场上玩,他当时闻到了什么?看到什么?2、情况十分危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3、他想出了什么办法灭掉了导火线上的火花?针对上面这3个问题,请你划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媒体出示:当经过一个小院子时,他忽然闻到一股浓烈的火药味,接着发现院子里有一道夺目的火星迸跳着

7、。有感情朗读。于连在玩中发现这一切,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媒体出示句子:小于连急忙跑过去,只见一条又长又粗的导火线,在干涸的渗沟里“滋滋”地燃烧着。他沿着深沟往前跑,发现导火线连着市政府地下室的大火药库。沟又窄又深,人下不去。用水浇灭导火线上的火花吧,打水的地方太远了。喊人吧,来不及了。读出情况的危急于连先想的几种方法,为什么都不合适?他想了什么办法灭掉了导火线上的火花?小于连急中生智,用自己的小便把导火线上的火花浇灭了。急中生智中的“急”指什么?急中生智中的“智”指什么?你认为这个方法好在哪里?二、研读课文。1、轻声读课文。 小组讨论思考媒体出示的三个问题2、学习交流 第一个问题:a)指名

8、答 教师出示句子b)指导朗读: 读出危险逼近的感觉。c)回答出示的问题(于连是个仔细观察,善于动脑的孩子。)第二个问题:a)指名答 教师出示句子。 b)指导朗读:读出情况的危急(“又长又粗”、“滋滋”“太远”、“来不及”读重音) c)回答媒体出示的问题(用水浇灭导火线上的火花吧,打水的地方太远了。喊人吧,来不及了。所以这些方法都不合适。) 第三个问题: a)指名答媒体出示的问题 教师出示句子。 b)读出情况的危急。 c)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急中生智”,并体会于连的这个方法好在哪里?(既没有牺牲自己又保住了城市,保护了人民。)3、齐读课文第3节,再一次体会小于连勇敢地拯救城市的全过程。复习巩固媒体

9、出示于连的雕像图片问题提示:1、于连在广场上玩,他当时闻到什么?看到什么?2、情况十分危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3、他想出了什么办法灭掉了导火线上的火花?媒体出示小结归纳:学习了课文以后,你觉得小于连可爱吗?比利时人民为什么要塑造铜像纪念他?因为于连勇敢、机智地拯救了全城的老百姓,人们为他塑造铜像,就是歌颂小英雄,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三、复习巩固。1、 请学生根据三个问题,模拟解说员,向前来瞻仰铜像的游人们描述一下这座铜像及它背后的感人故事。 学生轻声准备 交流2、有感情朗读,领悟中心。(1)读全文,思考:学习了课文以后,你觉得小于连可爱吗?比利时人民为什么要塑造铜像纪念他?(2)学生讨论。(3

10、)师总结:因为于连勇敢、机智地拯救了全城的老百姓,人们为他塑造铜像,就是歌颂小英雄,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拓展作业媒体出示句子:直到今天,凡是到比利时游览的人,都要去瞻仰这座铜像。媒体出示2幅雕像:八女投江、神州五号胜利返回。媒体出示故事八女投江四、拓展作业。1、课后练习。造句 读例句 用“凡是都”说一句话。2、 雕像博览会。(1)具体介绍“八女投江”的背景、相关故事。(2)生轻声读故事。3、 作业:(1)默写词语。(2)写反义词:隐藏( ) 胜利( ) 调皮( )写近义词: 纪念( ) 屹立( ) 瞻仰( )(3) 收集一个小英雄的故事,讲给同学听。板书设计24、一座铜像 闻到(火药味) 发现

11、 (一道火星) 急忙跑过去于连急中生智热爱祖国 只见(导火线在燃烧) 小便 (浇灭火花)相关链接“八女投江”雕塑像 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冷云,原名郑志民,1915年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从事秘密抗日活动。1936年,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臣(

12、后改名周维仁)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后经组织批准两人结为革命伴侣,志同道合,共同进行抗日斗争。冷云先在军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后调到5军妇女团担任小队长和指导员。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5军1师部队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 在西征队伍中,妇女团的战士们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战。7月12日参加了攻打楼山镇战斗。10月上旬,该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妇女团的上述8名成员,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

13、人的攻击,但是她们却被敌围困于河边。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为弘扬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在纪念碑上有着用金字刻的她们八人的名字,后面注着她们的民族以及所属的队伍。教后记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