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二年级第三册第二单元7.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2423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二年级第三册第二单元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二年级第三册第二单元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二年级第三册第二单元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二年级第三册第二单元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二年级第三册第二单元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二年级第三册第二单元7.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二年级第三册第二单元7教学目标:1、整理和复习16的乘法口诀,复习用口诀算乘法;2、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对乘法含义的理解。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整理和复习,要求学生能运用这些乘法口诀熟练的进行口算。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乘法口诀表、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听说动物王国的成员正忙得不可开交!它们在忙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深化主题1、复习第一题让学生回忆认识乘法的内容,说说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乘法,强调只有在同数相加,即求几个几想加的和时,才可以用乘法计算。然后让学生完成第一题。2、复习第二、

2、三题A、先让学生回忆学过了哪些乘法口诀,再指名背诵。B、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题C、合作完成第三题3、复习第四题引导学生进行游戏,分成两组进行,看哪组先过河。4、复习第五题限时3分钟,让学生独立计算。投影出示,指名口算,集体核对,教师巡视,了解正确率,并帮助计算有错误的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及时订正错误。5、复习第六题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6、复习第七题先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交流并提出:你能各填出几道算式?7、复习第八题让学生看着题目,具体地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课堂小结通过复习,你发现了什么?你打算还要怎样复习?作业设计:口算:26= 35= 56= 54=55= 63= 34= 24=46

3、+6= 54+8= 44-7=复习(二)主备教师:徐莉 使用教师:备课时间:2018.9.17 上课时间:教学内容:教材第2223页,复习913题。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仔细观察,提出一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并解答。2、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理解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挂图、投影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游戏:摸口诀说算式。2、背口诀比赛。二、拓展应用1、复习第九题学生独立填写。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2、复习第十题让学生联系场景图看懂文字信息的实际含义,再列式计算。如果有些学生理解题意有困难,可以提醒他们数一数图中

4、一共有几排屋。3、复习第十一、十二题可以先让学生理解图意,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有序地整理信息,再独立列式解答,并交流思考过程。第12题在练习后还要对小兰家栽数棵数与小芳家栽树棵数的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弄清楚在什么情况下用乘法计算,进一步体会乘法的含义。4、第十三题本题是一道开放题,要先让学生提出问题,列出算式,交流结果。三、课堂小结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

5、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作业设计: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

6、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钢笔:5元 圆珠笔:3元 笔记本:6元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小明买了三枝钢笔、小华买了四枝圆珠笔、我买了五个笔记本。他们各花了多少钱?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