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过后如何调整自己的学习?.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3406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中考试过后如何调整自己的学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期中考试过后如何调整自己的学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期中考试过后如何调整自己的学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期中考试过后如何调整自己的学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中考试过后如何调整自己的学习?.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期中考试过后如何调整自己的学习?这一周,期中考试的结果将陆续出来。不管考得怎么样,这次考试都多少反映出我们学习上的一些问题,我建议同学们根据所反映出的问题及时作自我调整,好的要更好,差的要及时补上。那么,期中考试后如何调整自己的学习呢?一、考试整体总结建议大家先对自己的期中考试整体情况做一个总结,大家对自己的成绩都有一定的期望值。那么,这次考试,你是否达到了期望?名次、成绩是上升还是下滑?如果上升,是因为题目适合你?还是同水平的同学出现了失误?还是你的水平真正上升了?如果下滑,问题又出在哪里?二、知识点总结知识点的总结是期中考试总结最重要的一环。有两种情况很可怕,一是根本不进行总结,那么你下次

2、可能还掉在相同的陷阱里。二是“就题论题”进行总结,这样的结果是你下次可能掉在一个相似的陷阱里。那么,如何正确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呢?首先,拿到卷子后,细细浏览卷子中的每道题。此时需要关注的,不应只是错题。而是包括自己当时答起来不顺利思维有障碍的题,以及凭运气做对的题。其次,应着重对这部分题涉及的知识做一个由点及面、更深、更广的复习。千万不要就题论题,因为这样的总结只是让你多会做一道题而已,下次类似的题变一变形,可能又错了。一道题错了,可能是你相关的知识体系就没有搞清楚。三、考试技巧总结初三的同学应尤其注意,要把每一次考试当成是中考的真实演练。当你再次回顾整个考试过程时可以针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思考。

3、1、这次考试你的策略是什么?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有没有出现先紧后松或先松后紧的现象?2、有没有出现填错答题卡,或者一些很明显的低级失误?如果有,你要怎样让自己记住这个血的教训?3、具体到每门学科。数学是否因为专注后面的某道很难的大题而没有检查前面的题,导致丢了一些不该丢的分?英语听力是否因为纠结前面的内容而影响了听后面的内容?等等。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

4、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

5、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

6、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把你总结的记下来,这都是你最宝贵的经验,进行这些总结后,还要把这次考试的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以更好的回顾和吸取教训。“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在总结和发现问题后,要结合个人情况,调整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学习内容、时间安排,做出更适合自己的计划和安排。让自己在下一次考试时变得更强的!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