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古诗两首_语文S版.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3839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古诗两首_语文S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古诗两首_语文S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古诗两首_语文S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古诗两首_语文S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古诗两首_语文S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古诗两首教案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一、教学目标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2、。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1、认识“惠、崇、欲、扣、扉”5个生字并会写。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

3、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

4、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2、过程与方法:(1)能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古诗。(2)借助资料了解作者,理解古诗含义,感受作者描绘春天的美景。 (3)领悟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理解诗句内容;联系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去理解作者描绘春天美景的同时所抒

5、发的感情。二、教材分析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春天的景色。惠崇春江晓景是一首著名的题画诗,诗人仅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面。诗中万物,无论岸上的、江中的、静的、动的似乎都有感知,都在感到春的到来而欣然欲动。游园不值中,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引导人们想象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前两句诗是叙述事情,写诗人满心欢喜来游园未遇到主人很扫兴的事。诗人却笔锋一转,吟出后两句,揭示这里:任何新生事物都是阻挡不住的,它总会冲破阻碍向前发展的。三、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感受诗句中描绘春天优美画面的情景。四、教学难点1、让学生提前搜集一些有关描写

6、春天的诗句。 2、难点是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动、静中的景物来展现一组优美的春天画面。五、教学准备1、布置同学搜集一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和词语。2、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等。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图片导入(演示第2张幻灯片)同学们,春天到了,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我们学习过的描写春天的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等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板书:惠崇春江晓景)(演示第3张幻灯片)(二) 认字、识字、记字。(演示第4张幻灯片)1、读准读好课文生字(遇到困难可以找朋友帮助解决)。2、结合课文标注,灵活多样的识记生字。3、了解自学情

7、况。(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识记“晓、芦、怜”等字并能组词)(2)做动作学习生字。(识记“惠、崇、豚”等字。)4、交流识字方法和经验。5、分小组巩固与交流,看谁记得生字又快又多。(三)初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1、相关链接:(演示第5张幻灯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的造诣,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2、朗读古诗,并断句。(演示第6张幻灯片)在断句前先引导学生带感情的朗读

8、古诗。(播放古诗音频1),然后让展示需要断句的古诗。让学生根据断好的诗句带感情的朗读,熟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认知诗文中的动、植物:(演示第7张幻灯片)(1)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2)芦芽:芦苇的芽。(3)河豚:一种鱼,肉味鲜美,但卵巢、血液、肝脏等部位有剧毒。4、交流思考: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讨论互动)(四)精读课文。 1、从中找出能体现出诗句中的动植物:(演示第8、9张幻灯片)交流:竹子,桃花,鸭子,蒌蒿、芦芽。提问:怎么动物里边没有河豚呢?交流:河豚并不是画上的动物,是作者想象出来的。2、 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

9、来了?(演示第10、11张幻灯片)交流:竹林生长,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生长旺盛、鲜嫩的芦芽刚从土里钻出。这些事物中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景?静景:竹子、桃花、蒌蒿、芦芽;动景:鸭子。思考:怎么动的景物里边没有“河豚”呢?交流:因为“河豚”是作者想象出来的事物,并没有出现在画中。3、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交流:不是,是作者一句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4、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是写景的?(演示第12张幻灯片)前三句都是写景,最后一句是诗人由周围事物判断出应该是河豚上岸的季节到

10、了。5、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演示第13张幻灯片)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6、全文释义:(演示第14张幻灯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第二课时(一)图片导入(演示第15张幻灯片)师:昨天我们新学了一篇描写春天的诗词,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描写春天的诗词,同学们想不想学习?生:肯定回答。师:引导学生对昨天新学过的惠崇春江晓景的描写方式进行回忆

11、,再要求学生集体背诵。引导学生运用昨天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学习认知游园不值的描写从哪些事物上描写的。(板书:游园不值)(二)认知生字(演示第16张幻灯片)1、让学生认读古诗中的生字词。2、可以结组共同学习,也可以前后桌交流生字词的书写方法。(1)小组互动提问,互读。(2)前后桌交流自己在认读字词的时候的一些想法。(三)初读课文1、相关链接:(演示第17张幻灯片)叶绍翁,宋代文学家、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这首诗写的是作者春日游园访友却进不了门,但满园得春色是关不住的,在门外就看到了春色的美。2、引导学生按照第一课时的方法阅读这篇古诗。并试着断句,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演示第18张幻灯片) 在断

12、句前,先试着让学生有感情的诵读古诗。(播放古诗音频2)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3、让学生自己在读诗句的过程中,看下边的注解并让学生认识“屐”、“苍苔”、“柴扉”等。(演示第19、20张幻灯片)苍苔:苔藓植物,无根。屐:用木头做鞋底的鞋,泛指鞋。柴扉: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4、引导学生理解古诗含义(演示第21、22、23、24、25张幻灯片)师:这首诗写的是作者想去访友,在春光明媚的一天,诗人兴致勃勃的去访友,到了门前想进去看那满园春色,轻轻的敲门却(让学生回答,然后找出对应的诗句。)生:讨论交流。(小扣柴扉久不开。)注:(小扣:轻轻地敲;柴扉:用树枝编成

13、的简陋的门。)师:为什么到现在还是没人来开门呢?是主人不在家还是主人害怕游人把那满园的漂亮的青苔给踩坏了呢?估计是园主爱惜那满园的青苔,怕我穿着木屐给踩坏了。引导学生读对应诗句。生:应怜屐齿印苍苔。师:虽然主人爱惜那满园的春色而不希望游人破坏,但是这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呀,你看生: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师:对呀,诗人也不虚此行,照样看到了春色满园的美景。小结:诗人兴致勃勃前来观赏,却连门也没有敲开,大家想想作者心情怎样?(扫兴、失望)读前两句,就在作者徘徊时,他突然看到了一枝粉红色的杏花,开得那样鲜艳,那样旺盛,此时心情怎样?(惊喜)读后两句。(4) 精读课文 1、在第一句诗中作者对

14、一种普通植物充满了特别的情感,同学们能不能找出是哪两个字吗?(演示第26张幻灯片)交流信息:怜、印。2、在第二句诗中,作者“小扣柴扉久不开”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演示第27张幻灯片)表达了诗人游园心切却不得而入的失望之情。3、正当诗人失望的时候,猛然一抬头看到了什么?(演示第28、29张幻灯片)交流:一枝红杏。(1)诗人发现了“一枝红杏”得出了什么样的感悟?交流:满园春色是关不住的呀,你看,这不是有一枝红杏伸出了墙外来了吗。(2)在本诗中,“一枝红杏”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路历程?诗人看到了出墙的一枝红杏,进而发现了满园的春色,由前面的失望,到惊喜再到欣慰。关键字词解析:(演示第30张幻灯片

15、)怜:爱惜;小扣:轻轻的敲;不值:没有遇到人。(4)本诗最后两句表达了怎样的哲理?(演示第31张幻灯片)诗人含蓄地告诉了我们,一切新生事物,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5) 归纳总结:整首诗诗人的情感是怎样发展的?交流:失望惊喜欣慰4、全文释义:(演示第32张幻灯片)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爱惜的青苔, 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 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 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七、丰富知识,拓展延伸(演示第33张幻灯片)你还知道哪些有描写春天的诗句?举例谈谈。举例: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

16、千红总是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八、作业布置(演示第35张幻灯片)1、吟诵古诗两首。2、完成课后习题。九、板书设计(演示第36张幻灯片) 惠崇春江晓景 游园不值 宋苏轼 宋叶绍翁竹林、桃花盛开鸭群江中戏水 观察 失望惊喜快慰蒌蒿满地河豚逆流而上(想象) 十、教学反思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诗句,写出了春光明媚及春天万物勃勃的生机。惠崇春江晓景全诗语意浅近,诗意深远,是适合儿童背诵的好诗。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由看到读再想,看画面读古诗想意境,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表达的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然后让学生找出春天的词语来赞美春天就水到渠成了。探索一条诗词教学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全新思路,追求“以诗化人、以诗寓趣、以诗育人、以诗增智”的理想效果。而游园不值却是由诗人的心里变化将这满园的春色淋漓尽致的描绘了出来,结尾两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更是蕴含了,新生事物是不受任何阻力都在时刻的发生的。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春色的喜爱与赞美。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