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名师总结中考数学备考要点.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4111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名师总结中考数学备考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武汉名师总结中考数学备考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武汉名师总结中考数学备考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名师总结中考数学备考要点.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武汉名师总结中考数学备考要点数学基础性强,考查形式灵活点评:武汉市教科院教研室数学科题从教材中来基础、核心内容很重要“切入容易,基础性强”是试题的一大特点。试题立足教材,很多题目源于教材,甚至不回避教材中的原题。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种题型中的大部分题目都立足于考查初中数学的核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过程以及隐含于其中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基础知识覆盖了数与代数、方程、不等式、函数、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统计、概率等内容,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形式较灵活。会用数学语言基本数学能力要重视试题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查,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如找规律,考查学生观察、分析、类比、推断、抽象的能力。注重对几何图形变换和运动变化能力的考查。注重对数学应用与建模能力的考查。看学生是否具有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数学建模能力,是否能够将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用严谨、规范、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情境贴近生活考查突出应用试卷注重试题背景的现实性与时代性,体现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与现代社会相联系,关注社会热点,充分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如住宅小区用水量的统计、商场购物抽奖等。取材贴近生活,问题情境是学生熟悉的。知识点交会处命题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

3、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探究题要留心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

4、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第15、23、24、25等题是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代数与几何的综合,体现了学科内自身的基本联系与综合,力求从整体的高度去设计试题,努力在几个知识层面的交会处命题,以检验学生能否形成一个有序的网络化知识体系,并从中提取相关信息,灵活解决问题。“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第 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