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谁的红果多之比较数的大小》教案.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5306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谁的红果多之比较数的大小》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谁的红果多之比较数的大小》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谁的红果多之比较数的大小》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谁的红果多之比较数的大小》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谁的红果多之比较数的大小》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谁的红果多之比较数的大小》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谁的红果多之比较数的大小教案教学内容:2829的教学内容。教学分析:本课是一年级第三单元第4课时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抽象的比较数的大小比较困难。因此,教材首先通过小猴和小熊比红果的生动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在练习中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自主的探索进行抽象数的比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以及100以内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2、进一步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经验,发展数感。3、通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学习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难点:掌握比较数的大小方法。教

2、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 情境引入(看一看)师:同学们,小熊和小猴觉得我们同学很聪明,经常帮它们解决问题。 看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数学问题?(课件出示主题图)生:小熊有多少个红果?小猴有多少个红果?谁的多?师:怎样来比较谁的红果多?你有什么办法?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并选出你们最好的办法与同学们交流。二、 探究新知1、 学生分小组交流(想一想、比一比)2、 学生班内交流(说一说)3、 可能会有的方法1往下数数比较。2实物模型比较。3借助中间数比较。4借助计数器比较5用数的组成比较4、师:同学们,你们可真了不起,找到这么多好方法,谁能

3、总结一下,我们可以用那种方法比较简便?能说说原因吗?5、师生共同总结根据数的排列顺序比较,用实物模型比较,借助中间数比较,借助计数器比较,用数的组成比较。三、巩固练习1、请同学们看书的四种方法你有什么新的理解在练习中可以提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教材p29练一练2、第1题要求让学生对照计数器写出要比较的两个数,然后再比一比。3、第2题 答案不是唯一,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对照数线进行思考。4、第3题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比较大小,但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5、第4题 让学生用不同熟悉的方式表示数。6、第5题本题是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四、 课堂小结用数数的方法比较大小,看数的组成比较大小,桉数的顺序比大小。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谁的红果多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

5、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2118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3234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10099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